近年來,舒城縣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圍繞「宣、引、激」三字做文章,更加注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更加注重提高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體內生動力。
全方位做好「宣」字文章。成立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組長的脫貧攻堅宣傳教育指揮部,組織領導全縣脫貧攻堅宣傳工作,統籌安排政策宣講、新聞報導、文藝創作、社會宣傳和外宣工作,縣直各部門、各鄉鎮(開發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常抓不懈,形成脫貧攻堅宣傳的整體合力。相繼制定出臺了《舒城縣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強化制度建設,協調各方力量,凝聚宣傳合力。建立脫貧攻堅宣傳信息報送微信群和QQ群,搭建一個各地各部門互通信息的平臺,縣直各部門、各鄉鎮(開發區)收集整理具有宣傳價值的新聞線索,及時報送宣傳部和扶貧局,迅速組織安排採訪宣傳。加強與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安徽日報等高端主流媒體的溝通聯繫與合作,以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及時提供反映當前扶貧重點、熱點、亮點的宣傳素材和新聞線索,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以身邊典型教育群眾,激活內生動力。
多形式做好「引」字文章。一是結對幫扶教育引導。全縣14253名幹部職工結對幫扶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幹部定期開展入戶走訪,在共同制訂脫貧方案時,特別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就業,在政府、社會力量的幫助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二是強化政策宣傳引導。縣摘帽和戶脫貧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以及「工作力度不減、資金投入不減、政策支持不減、幫扶力度不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引導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幹事創業、主動脫貧致富意識。三是注重親情道德引導。縣直相關單位、各鄉鎮(開發區)有針對性地給外出創業人士發放一封公開信。希望他們在外出務工的同時,不忘家裡的貧困群眾,希望他們創業他鄉、服務老鄉、回報家鄉,引導家鄉貧困群眾走向脫貧致富路。
分層次做好「激」字文章。通過辦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民夜校」「板凳會」「屋場會」,開展「五大教育」、「脫貧之星」評選等活動,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一大批貧困群眾自強不息,走上了發展產業、主動脫貧的道路。河棚鎮貧困戶廖克華主動向鎮黨委寫信,要求儘早脫貧,把扶貧紅利讓給更困難群眾。河棚鎮貧困戶夏海波、王先雲夫婦,自發成立了「夫妻扶貧宣講隊」,以自身的親身感受,宣講扶貧政策和自強不息精神。柏林鄉殘疾人陳先俊,創辦了殘疾人大家庭,解決了300多殘疾人就業難題。幹汊河鎮貧困戶戴開銀通過努力,學會了汽車維修技術,獲得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河棚鎮的郭其穩、劉全蘭夫婦雙雙患有殘疾,但靠著兩雙勤勞的手,建起了茶葉加工坊,自強自立。
【來源:舒城縣扶貧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