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於嬉笑怒罵間就能寫出一首詩詞來,那麼應該就是所謂的到達寫作的最高境界了吧。但在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文人並沒有多少。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自是不必言說也位在其列,宋代詞壇裡,能入此行列的,肯定有蘇軾與辛棄疾。但在這些人之中,唯有辛棄疾詞文風格變化最大。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在上面提及的5人裡,人們總覺得李白是肆意灑脫、狂傲十足的;杜甫是沉悶憂鬱、常伴愁思的;
白居易是兼具雅俗共賞與現實的;蘇軾則超然豁達、灑脫非凡的。只有辛棄疾,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才準確。
在他深情之時,有又見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殷殷期盼;在他傷感之時,有醉中夢回沙場的鬱郁不得志;於他閒適之時,有於稻花香中聽蛙鳴的恬淡自然;就算是他喝醉時,亦有和松樹互相言語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場景。
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是一個與上述描寫都不同的辛棄疾,這是一個自嘲哭窮的辛稼軒。因為搬家不成所作的自我嘲諷之作,這首詞就是《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接下來就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我亦卜居者,歲晚望三閭。昂昂千裡,泛泛不作水中鳧。好在書攜一束,莫問家徒四壁,往日置錐無。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舞烏有,歌亡是,飲子虛。二三子者愛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論誰共,白鶴飛來似可,忽去復何如。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寫下此作之時,辛棄疾正準備搬家,但因為房屋失火,暫時無法搬遷。於是就在詞的序言之中,表達了自己有感而發所作下此詞的自嘲之情。
於詞上片的開篇中就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居無定所,擇處而居的人。甚至還將自己比作水鳥一般漫無目的地於世間漂泊,充分地體現了此時作詞之人的無奈之情。
緊接著,下一句辛棄疾就開始哭訴自己的貧窮之困了。他用白描的寫作手法敘述了自己家境窘迫:房屋內空空蕩蕩,沒有其他物品,只有一堆書籍與自己作伴。
這上片的最後一句可以說是十分誇張地描述自己的貧窮了:向借用朋友來搬家的馬車給自己運送家具,結果車比家具還多,這場面屬實是十分尷尬了。
詞的下片也精彩異常,只用前9個字就能引得人們開懷大笑,這第一句說得是自己現下家中既無歌姬獻藝觀賞,也沒有樂師奏樂取樂,就連美酒都無法喝到。這又與序言裡的「病止酒,且遣去歌者」前後呼應。
辛棄疾更是用三個動詞與「烏有」、「亡是」、「子虛」三個典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其文風愈加詼諧幽默,滑稽風趣。十分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貧窮。
接著往下的這句是在說自己除了有兩三個至交好友之外,就沒有別的朋友了。其實,只要閱讀過大量辛棄疾所作的詞,就可以看出他並不要求人生知己過多的目標,而這也體現了他高尚雅潔的品質所在。
因為朋友不多,所以每每有心事之時,就將深山中的白鶴與飛鳥當作夥伴傾訴。於是就有了「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般發自內心的釋然感嘆。
即便此時正是落魄清貧,甚至家中財物所剩無幾,但詞人依舊能在山中鳥兒的陪伴下,在三兩好友的掛念中自得其樂。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
這一整首詞通篇都是用玩笑戲謔,詼諧幽默的筆調來描寫。表面上看是辛棄疾在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與貧窮困苦,實際上卻是以詞明志,表達自己即使是清貧一身也絕不沾染世俗之氣,只與山水詩畫相伴也能自得其樂的美妙志向。
這首詞的出現,足以顛覆大家對辛棄疾的固有印象,果然,有所成就的文人即便是落魄了也比常人的境界要高。你們又有沒有感受到他如此與眾不同的一面呢?歡迎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