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搬家失敗,即興寫了首詞,通篇哭窮,其中9個字令人捧腹

2020-12-25 一盞茶吧

如果於嬉笑怒罵間就能寫出一首詩詞來,那麼應該就是所謂的到達寫作的最高境界了吧。但在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文人並沒有多少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自是不必言說也位在其列,宋代詞壇裡,能入此行列的,肯定有蘇軾與辛棄疾。但在這些人之中,唯有辛棄疾詞文風格變化最大。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在上面提及的5人裡,人們總覺得李白是肆意灑脫、狂傲十足的;杜甫是沉悶憂鬱、常伴愁思的;

白居易是兼具雅俗共賞與現實的;蘇軾則超然豁達、灑脫非凡的。只有辛棄疾,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才準確。

在他深情之時,有又見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殷殷期盼;在他傷感之時,有醉中夢回沙場的鬱郁不得志;於他閒適之時,有於稻花香中聽蛙鳴的恬淡自然;就算是他喝醉時,亦有和松樹互相言語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場景。

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是一個與上述描寫都不同的辛棄疾,這是一個自嘲哭窮的辛稼軒。因為搬家不成所作的自我嘲諷之作,這首詞就是《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接下來就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我亦卜居者,歲晚望三閭。昂昂千裡,泛泛不作水中鳧。好在書攜一束,莫問家徒四壁,往日置錐無。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舞烏有,歌亡是,飲子虛。二三子者愛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論誰共,白鶴飛來似可,忽去復何如。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寫下此作之時,辛棄疾正準備搬家,但因為房屋失火,暫時無法搬遷。於是就在詞的序言之中,表達了自己有感而發所作下此詞的自嘲之情

於詞上片的開篇中就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居無定所,擇處而居的人。甚至還將自己比作水鳥一般漫無目的地於世間漂泊,充分地體現了此時作詞之人的無奈之情

緊接著,下一句辛棄疾就開始哭訴自己的貧窮之困了。他用白描的寫作手法敘述了自己家境窘迫:房屋內空空蕩蕩,沒有其他物品,只有一堆書籍與自己作伴。

這上片的最後一句可以說是十分誇張地描述自己的貧窮了:向借用朋友來搬家的馬車給自己運送家具,結果車比家具還多,這場面屬實是十分尷尬了。

詞的下片也精彩異常,只用前9個字就能引得人們開懷大笑,這第一句說得是自己現下家中既無歌姬獻藝觀賞,也沒有樂師奏樂取樂,就連美酒都無法喝到。這又與序言裡的「病止酒,且遣去歌者」前後呼應

辛棄疾更是用三個動詞與「烏有」、「亡是」、「子虛」三個典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其文風愈加詼諧幽默,滑稽風趣。十分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貧窮。

接著往下的這句是在說自己除了有兩三個至交好友之外,就沒有別的朋友了。其實,只要閱讀過大量辛棄疾所作的詞,就可以看出他並不要求人生知己過多的目標,而這也體現了他高尚雅潔的品質所在。

因為朋友不多,所以每每有心事之時,就將深山中的白鶴與飛鳥當作夥伴傾訴。於是就有了「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般發自內心的釋然感嘆。

即便此時正是落魄清貧,甚至家中財物所剩無幾,但詞人依舊能在山中鳥兒的陪伴下,在三兩好友的掛念中自得其樂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

這一整首詞通篇都是用玩笑戲謔,詼諧幽默的筆調來描寫。表面上看是辛棄疾在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與貧窮困苦,實際上卻是以詞明志,表達自己即使是清貧一身也絕不沾染世俗之氣,只與山水詩畫相伴也能自得其樂的美妙志向。

這首詞的出現,足以顛覆大家對辛棄疾的固有印象,果然,有所成就的文人即便是落魄了也比常人的境界要高。你們又有沒有感受到他如此與眾不同的一面呢?歡迎一起討論哦!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在牆上寫了首詞,古代沒幾個名家識貨,卻被今人捧為了神作
    作為一個辛棄疾的鐵桿粉絲,筆者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都會想起陸遊當年評價他的一句話: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是的,明明是個文武雙全的將才,結果卻只能半輩子罷閒在家,以填詞為樂。他的苦,有過同樣經歷的陸放翁是明白的;他的痛,讀過他的詞作的我們,也應該懂得。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題寫在牆上的一首詞,名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辛棄疾一首詞,短短44個字,便寫盡了人間愁苦,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人物,都說只有學好了詩才能做好詞,而辛棄疾卻是個例外,他詩寫得一塌糊塗上不得臺面,但其詞作才華卻是震古爍今的。在宋代那個詞人百花齊放的年代,辛棄疾不善於詩卻能成為詞壇領袖,成為豪放派的掌門人。
  • 辛棄疾為一汪清泉寫下首趣詞,水平很高一韻到底,卻句句令人捧腹
    或許是從沙場下來,辛棄疾的詞作終究與其他文人不同,少了一分含蓄,多了一分直率,用「嬉笑怒罵」來形容或許再合適不過了。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一首冷門詞作,詞名《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對著一汪清泉好言相勸,囉哩囉嗦但卻生動有趣,句句令人捧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辛棄疾到底說了些什麼?《水龍吟》宋.辛棄疾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這首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妻子綿綿不盡的愛意,以及遠在他鄉對範如玉的思念之情。但這並不是《滿庭芳·靜夜思》的精髓所在。 那就是這首詞最大的亮點,他寫這一首詞,用短短94個字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又囊括了25種中藥材的名字,你能找出幾種? 它們分別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流(硫)黃、黃柏、桂枝、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地黃還有菊花。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
  • 辛棄疾很經典的一首詞,把鄉村普通的風景,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鄉村和城市風景是不一樣,人們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同,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正是描寫了鄉村人如何生活,通篇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詩意。而當時的辛棄疾正是生活在鄉村,所以對於鄉村的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寫得也是很真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辛棄疾一生的第一首詞,境界高遠,寫出了無限的哀愁
    對於居住在京口的辛棄疾來說,這一天也是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南歸後的第一個立春。辛棄疾曾經憧憬過南歸之後的生活,可惜天不遂人願,北伐始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更令他想像不到的是,這個夢,居然終其一生,也沒能如願。就在這個立春的日子裡,辛棄疾並沒有怎麼開心,反而愁緒滿腹。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真正到達前線衝鋒陷陣,還立下了赫赫戰功,只不過天意弄人,他的人生之路比任何人都要走得更加艱辛,這也是由於那個時代;辛棄疾所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雨飄搖的南宋,這一時期整個北方早已被金國所佔領,可是南宋朝廷沒有任何的作為,即使是有辛棄疾和嶽飛這種人才,但是並沒有重用,反而是一直在打壓,這也就造成了辛棄疾的個人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損失。
  • 辛棄疾夜晚出門散步,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詞,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辛棄疾也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愛國詞人,如果要給整個兩宋期間的詞人排一個座次的話,那麼辛棄疾一定是可以進入到前五名。而且他的作品數量眾多,寫作的風格也是不盡相同,各種不同題材,可謂是應有盡有。特別是他的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通篇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又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詞人也正是在夜間出門散步,信手拈來的一首詞,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使得這首詞充滿了詩情畫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代: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辛棄疾最苦悶的一首鷓鴣天,以樂景寫哀情,令人感動
    寥寥十幾字便將一幅春日的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辛棄疾一向對這種平凡的薺菜花有著很大的感情,例如曾經在另一首《鷓鴣天》詞中讚美薺菜花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接下來兩句,卻筆鋒一轉,心情陡然變化,將剛才那種令人心情放鬆的春色美景,瞬間變成了白頭滿面的愁容狀態,「多情白髮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辛棄疾泛起了鬱悶,於是便走到小酒館喝酒。這裡「多情」二字,用得十分幽默詼諧,將那種略帶苦味的無奈寫了出來。可是我們不禁要問,春色既然如此美好,那你愁從何來?
  • 辛棄疾最經典的五首詞,每一首都名傳千古,你都會背嗎?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同時更令他名垂青史的,則是他所寫的豪放詞。靖康之難後,中原大部分被金人所佔領。辛棄疾的祖父為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出仕於金。辛棄疾因為父親早亡,幼年就隨祖父辛贊讀書。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不刻不忘祖國,每逢閒暇之餘,就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這便使辛棄疾以後產生了濃烈的愛國思想。
  • 古代文人筆下的元宵節:辛棄疾筆下的節日內裡憂傷
    古代文人筆下的元宵節:辛棄疾筆下的節日內裡憂傷 寫元宵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明顯,即使宋朝出過不少有名的將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的詞寫得特別好,文學水平很高。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和他最唯美的十首詞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此詞約作於公元1204年或公元1205年,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寫下此詞。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
  • 辛棄疾最狂傲的一首詞,霸氣十足無人超越,最後3個字被爭議千年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辛棄疾的這首詞,是他最狂傲的一首,霸氣十足無人能及,最後3個字更是被爭議千年,就是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辛棄疾的朋友鄭如巒要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去做知州,辛棄疾設宴餞別。鄭如巒,字厚卿,是辛棄疾的好友,因為鄭如巒要到衡州做知州,所以辛棄疾在詞中稱呼他為鄭衡州。在宴席上,辛棄疾先作了一首《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這首詞作完後,將傷離別的氛圍營造了出來。
  • 辛棄疾這首詞清新雅致,筆觸輕快活潑,一改辛詞的豪放不羈
    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與蘇軾合稱「蘇辛」。雖然辛棄疾的詞以豪放為主,但其詞又不拘一格,寫起田園風格的詞,也是十分的得心應手。如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將一些極其平凡的景物,巧妙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副寧靜清幽的夏日夜景圖。
  • 洞房夜蘇軾寫了一首詞,通篇都是「抄襲」,不料卻成名句,太肉麻!
    蘇軾的一生中,創作了上百首膾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其中有一首卻非常的特別,當時蘇軾只有19歲,王弗16歲,兩人情投意合,喜結連理。在新婚洞房之後,蘇軾給王弗寫過一首肉麻的情詞,這首詞可謂是肉麻至極、情感細膩,令人讀來不禁臉紅。
  • 李清照別具一格的詠梅詞,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美得令人心醉
    這首詞寫於南渡後,當時她背井離鄉,孤苦無依,心中的愁苦無處訴說。所以便將心中之苦遷怒於梅花,只能說才女果然是任性的。讓我們來品一品:《訴衷情》宋.李清照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