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期待也是展望。
就在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上不難看出,未來一年同樣非常關鍵。
其中,會議重點強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鞏固脫貧攻堅基礎,和鄉村共振興。
這是全社會的責任。其實,多年來,不少民營企業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主動擔當作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決戰脫貧攻堅、振興鄉村做出了積極貢獻。
蘇寧,也是其中之一。在助農致富、整合供應鏈資源、打造DTC生態品牌等方面,蘇寧一直不遺餘力。
產業鏈供應鏈是核心引擎
近幾年,伴隨著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和新零售概念的興起,整個零售行業的變局和轉型趨勢明顯。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零售業的競爭,本質還是供應鏈的競爭。
零售老大哥蘇寧顯然深諳此道,縱觀國內零售業,蘇寧在供應鏈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
2018年,蘇寧創新性地啟動「上山下海」行動,派出直採團隊深入全國農產品產地和工業品產業帶,尋求與生產者的直接合作。通過這種方式,極大壓縮了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可謂一舉多得。
截止目前,蘇寧拼購旗下已包含120座拼購村、71家拼工廠、68個產業帶。與此同時,蘇寧拼購的設想脈絡也逐漸清晰:高效整合供應鏈體系,讓更多農戶和中小企業主直接通過拼購平臺直面消費者,擁抱一線市場。
就在前兩天的12月10日,蘇寧助力農產品上行計劃落地全國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蔬菜之鄉」山東壽光。
蘇寧拼購在當地原產直採,實現產銷一體對接。對消費者來說,下單後來自壽光的果蔬直接從田間地頭出貨,「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實現了低價買最新鮮果蔬的生活訴求;對農戶來說,則意味著更穩定、更高的收入。
家住江西遂川的老肖對此深有同感,就在前不久,老肖還在為自家種的百畝柚子面臨滯銷危險而憂心不已。在意外聽說了蘇寧的供應鏈賦能計劃後,便火速聯繫蘇寧尋求幫助。
蘇寧也不負所托,今年雙十一期間,幫助老肖賣出300噸柚子,收回資金近60萬。
可以想見,未來,蘇寧將依託自身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全局把控,繼續助力平臺、商家和消費者實現三方共贏。反過來,這勢必將進一步促進蘇寧新零售版圖的擴張。
打造DTC生態品牌,做更智慧的零售
新零售時代,零售活動不再是以單純商品銷售為最終目標,而是作為流通橋梁,零售商更加關注與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持續互動,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成為零售業的新命題。
換句話說,新零售商業邏輯的核心必須要以人為中心,不再是零售企業自己要賣什麼貨,而是消費者有什麼需求需要滿足。
如此,方能實現經濟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也正基於此,除深耕拼購村和拼工廠之外,今年10月,蘇寧拼購還布局了一條生態品牌線——DTC(即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營銷模式)社交化供應鏈。
與傳統品牌不同的是,蘇寧DTC生態品牌在滿足消費者生活場景需求和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通過供應鏈能力,將性價比做到極致,在內部被稱為「超級性價比計劃」。
目前,蘇寧拼購已經聯合兩家優秀農產品商戶推出了「酥田大米」「五個農民」兩大農業品牌。指向的,便是用「高附加值」「高科技」「高規格」「高內容性」發展源頭農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造福農村農民農業。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8日蘇寧雙十二「原產直銷節」上,DTC生態品牌呈異軍突起之勢,銷量環比增長56%。蘇寧宜品、五個農民和酥田成為直銷節最受歡迎品牌TOP3。
這是蘇寧年終助農計劃的重大舉措,毫無疑問,在這份給自己布置的特殊作業中,蘇寧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下周,蘇寧拼購DTC生態品牌還會集中上線49款新品;雙十二及年貨節期間,蘇寧將籌建山東壽光特色館,上線壽光原產地的農特產產品;年底在當地評選蘇寧村,給予蘇寧物流、流量資源的支援和傾斜。
可見的事實是,三十歲的蘇寧不僅對零售業態有著超常的預判力,在助農致富、和鄉村共振方面也走出了一條矩陣創新道路,也因此,一次次押對了時代關於助農、興農的命題。
相信在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指引下,「優等生」蘇寧也將迎來全新發展契機,在由「零售商」向「零售服務商」轉型的關鍵時期,抓住時代落在它頭上的機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