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回榕往事續:訪棋聖祖墓 揭秘晚清名門

2020-12-21 搜狐福建
吳家祖墓旁滿是雜草

2011年,吳清源的兒女回福州祭祖

1988年,吳清源回福州時的照片

家人為吳清源先生過100歲生日

今年4月吳清源先生榮獲北京市華僑華人「特別榮譽」,圖為吳清源先生與其女兒合影


  □東快記者陳雪芳陳騰健林良劃呂誠文/圖

  在吳維貞(吳清源先生祖父)的第七代孫女吳瑩看來,於11月30日凌晨離世的「棋聖」吳清源,是吳家到目前為止成就最高的人,卻不是唯一一個有成就的人。

  昨日下午,東南快報記者跟隨吳瑩,走吳清源老先生回鄉掃墓時走過的路,獨家探訪了位於福州市倉山區高蓋山公園山頂,遮蔽於荒草之下的吳維貞墓,並從這位搬遷至福州開枝散葉的吳維貞開始說起,揭開了吳清源《中的精神》一書中,「福州四大名門」之一的吳氏家族。

  祖墓位於高蓋山山頂,環境清幽條件簡陋

  昨天下午,東南快報記者在吳瑩的帶領下,驅車前往高蓋山公園山頂,探訪吳清源先生的祖墓。

  汽車開到山頂後,已經無法再繼續前進,只能步行前往。記者一行沿著石板砌成的通幽小路走了約十分鐘,便看到一戶以養殖土雞、土鴨為生的農家。繞過農家小院,撥開茂密的灌木科植物,一座長了些許雜草的古墓赫然展現在記者眼前。

  「這就是我們吳家先人吳維貞的安息之地,這在當時來說已經非常大了。那時,只有大官才能蓋這樣的墓。」吳瑩告訴記者,這座墓地周圍雜草叢生,幾乎寸步難行,如果沒有人帶領,外人根本找不到。隨著時代的變遷,祖墓周圍的雜草大多都被清除乾淨,但因為一直沒有全面地修復過,所以依然有些蕭條。

  在這座立於光緒年間的墳墓墓碑上,刻有「誥封光祿大夫 青溪吳公壽域」的字樣,而光祿大夫在清朝乃是正一品官員的品銜。「我們吳家從吳維貞之前就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這也為吳清源先生今後的成就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吳瑩說,同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忘記祖籍地,吳家後人還在墓碑的頂部刻上了「石門」二字。

  1988年到1995年間,吳清源先生先後兩次回到福州,均到這座祖墓祭拜過。2011年,由於吳清源先生已經97歲高齡,因此他沒能親自回家祭拜,便讓他的子女代其回家掃墓。

  吳家走出來的名人,不止吳清源一個

  「其實吳清源先生的造詣,也是基於家族底蘊。」在離開吳家祖墓的路上,吳瑩向東南快報記者表示,在她看來,吳清源是家族裡成就最高的人,卻不是唯一一個有成就的人。顯然,當年從「半野軒」裡走出來的名人,並不止吳清源一個。

  據吳瑩介紹,吳維貞在清朝時從浙江石門遷至福州,他曾是鹹豐年間(1859年)舉人,晚年任南平、建甌、建陽、崇安等五縣鹽務,去世後被光緒皇帝封為光祿大夫。

  在吳清源自傳《中的精神》一書中,描述了當時吳家「買賣做得很大,因此家境富裕。福州是省會城市,有四大家族,包括我們吳家。」

  他在書中介紹,自己的外祖父張元齊和祖父吳維貞是好朋友,因此父親吳毅和張元齊的女兒舒文結了婚,結婚時請曾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做介紹人。由於當時的中國有錢人家中,一般是把長子和次子送到美國或英國留學,第三個兒子以下則送到日本,父親吳毅作為吳維貞的第5個兒子,自然被送去了日本。自己對圍棋的興趣,也是源於父親從日本帶回來的文化。

  此外,吳家族譜有記載,吳維貞的兄弟吳維允(即吳仲翔)是船政文化的重要人物,在光緒五年(1879年)三月,代理船政大臣事務;光緒十一年(1885年),改任船政提調職;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調仲翔赴粵委為總辦水陸師學堂事務。

  再接下來,便有福州說詩社詩人吳鐸、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吳憲以及圍棋界泰鬥吳清源。

  在當時屬「名門」,和另外三大家族均有聯姻

  《中的精神》一書中,吳清源寫下當時的四大家族,除了自述吳家之外,還有陳家,林家和沈家。省文史館館長盧美松認為,倚仗吳仲翔和吳維貞的名氣,吳家當時在福州確實可以算得上是名門。這一點從吳家和陳、林、沈三家均有聯姻的記錄裡,也可知曉一二。

  吳家族譜記載,吳仲翔為當時的重要大臣沈葆楨的妹夫;其後人珠端,嫁與閩侯螺江陳寶琛太傅之侄為妻;吳毅的哥哥繼籛之長子吳鐸,福州說詩社詩人,則是近代文學家陳衍的女婿。

  「吳清源先生有一次回鄉時,在林則徐紀念館前參觀時,別人提出要他留一份墨寶,他曾提及到我們吳家和林家也是有親家關係的。」吳瑩說,在極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陳、林、沈三家願意與吳家聯姻,也恰恰佐證了吳家在當時是屬於名門望族。

  有民間學者認為,在清末民初,福州名門間的姻親關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而「姻親的姻親」更是不勝枚舉,名門望族間的頻繁聯姻,把百家也變為一家了。

  吳清源先生安葬在哪,家人最快本月5日決定

  「目前,吳清源先生的安葬地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昨天下午,吳瑩在接受東南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吳清源先生將被安葬在日本還是福州,他遠在日本的家人還在協商,最快將於本月5日得出結果。

  稍顯遺憾的是,吳清源先生的子女們都未能將他的圍棋事業繼承下去,他的大兒子成為了一名鋼琴家,其他子女都成為了日本著名電子公司的職員。雖然現在在做一些與吳清源先生生前相關的事宜,但吳清源先生大兒子的一句話卻道出:「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超越父親在圍棋上的成就,我們更應該去做一些我們擅長的事情。」

  2010年,吳瑩在家族裡接下了為族人服務的工作,她除了負責吳清源先生在國內的一切事宜之外,還需熟知家族的所有歷史,為此她甚至專門進修了日語。次年,她便代表吳維貞家族前往日本與吳清源先生一家人團聚。

  「當時吳清源先生就住在日本的一家養老院內,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顧,但他從不關心自己的飲食問題,依然堅持每天擺譜、下圍棋。」吳瑩告訴東南快報記者,當時吳清源先生很可愛,正在吃冰激凌,她就拿了《中的精神》一書拿去給吳清源先生籤名,由於年事已高,吳清源握著筆,顫顫巍巍地寫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並用日語、普通話和福州話分別跟她說了謝謝。

  「我近日在籌備的一個活動,本來是想用來為吳清源先生慶祝的,現在看來,只能作為紀念了。希望自己還能繼續為家族做一點事情。」吳瑩提及到這個計劃中的,書法和圍棋相結合的活動,不禁流露出一些難過。

");}

相關焦點

  • 棋聖吳清源的雙面人生:出生在中國,卻是骨子裡的日本人
    02昭和棋聖:吳清源,擊敗日本所有的圍棋對手吳清源人生的巔峰是在日本的10年。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吳清源的圍棋戰績確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譽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聖」。受到不少名人的吹捧。
  • 一朝文官祖,兩代帝王師的名門保定高陽李氏出自承德灤平小興州
    高陽李氏是保定有名的名門望族,被崇禎皇帝賜喻「一朝文官祖,兩代帝王師」。清代大臣李鴻藻又成為一代帝師,名噪一時。根據高陽龐口李氏古族譜和古碑銘記載,李氏始祖平福公是小興州移民。很多人認為,小興州在山西省,是洪洞縣的一個村,但是尋根問祖的人們從沒有人能夠在山西找到那個夢寐以求的根祖聖地,那個李家人世代相傳的小興州到底在哪裡?
  • 他打遍日本無敵手,是當之無愧的十番棋霸主,昭和棋聖到底有多強
    而相對於被稱為「大師」的阿爾法狗,我們今天的主角也是各位棋迷心中的「大師」——吳清源。雖然吳清源的一生因為兩次入籍日本而爭議頗多,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為整個圍棋界所做出的貢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昭和棋聖」到底有多厲害。吳清源出生於福建的名門望族,家中父親去日本留過學,酷愛圍棋。
  • 橫空出世的中國圍棋少年,引渡日本打遍無敵手,成為「昭和棋聖」
    隨著年齡增加,不斷擊敗日本職業圍棋選手,直到封神之戰「十番棋大戰」後,擊敗了日本所有十段內選手,包括十段,也就是,日本再無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從此,被稱為「昭和棋聖」。這位棋童正是吳清源。1914年,吳清源出生於福建的望族世家,當時的四大世家「陳、林、沈、吳」,正是包括吳清源所在的吳家。
  • 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第三次十番棋勝負關鍵(後半部分)
    吳清源吳清源自1939年的「鎌倉十番棋」開始獨霸擂臺,連續16年,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與之對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這16年,是他建立輝煌業績的全盛時代,因此被稱為「昭和之棋聖」。
  • 湖南十大名門姓氏,看看你是不是名門望族之後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尋根訪祖 了解姓氏背後的故事~ 清康熙41年(1702)始修族譜,乾隆6年(1787)、道光12年(1832)、同治7年(1868)、1925年續修。清道光間建宗祠於長沙高橋範林。七世李棠,明嘉靖進士,南京兵部右侍郎,諡恭懿。十五世象溥、象鵠、象鵾,清嘉慶進士。十六世李家俊,十七世李世瓛,光緒進士。字派:(自十二世始)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宣祖德,永錫賢良。
  • 大庭戴氏「飛鳳」祖墓的由來
    說到待駕宮就得談起它後面的飛鳳祖墓,飛鳳祖墓位於待駕宮右後側、泉三高速公路出入口A匝道下山邊,磚石水泥砌築,青石墓碑、墓桌,甚是雄偉壯觀。傳說古時戴氏自從河南開封府光州固始縣戴家巷遷來大庭後,連續十八代單丁,本來到第十七代有兄弟兩人,因懼怕難逃十八代單傳的魔咒,只能將其中一人送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沒想到最終留在家中的那個還是難逃夭折的劫數。
  • 棋壇第一人吳清源,日本所有九段棋手都贏不了他
    晚年吳清源圍棋大師吳清源生在中國,1928年14歲時作為神童來到日本棋院,之後縱橫日本棋壇五十多年,是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聖。他一生收了兩名弟子,林海峰和芮乃偉。吳清源道:「等我輸了再問他!」隨後不過一二十手,吳清源轉敗為勝。林貽堂不服,要和吳清源再下一局,賭注十塊銀元。結果林貽堂又輸了。「圍棋神童」之名不脛而走。隨後吳清源出入宣武門內大街絨線胡同的「海豐軒」茶社,與常在這裡聚集的一流棋手汪雲峰、顧水如、劉棣懷等受子對弈。1924年吳毅病故,吳清源只有10歲,段祺瑞特地叫人找吳清源來下棋。
  • 吳清源圍棋會館圍甲聯賽 世界冠軍之戰柯潔勝謝爾豪
    2019年08月13日 10:12:57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國圍棋男子甲級聯賽第十三輪廈門隊與天津隊的比賽在福州吳清源圍棋會館舉行。
  • 隆阜戴氏一世祖墓、二世祖墓修葺倡議書
    到後來有四世元公遷下堡,八世逢辰遷江蘇無錫,十一世大公遷瑤溪,克勤公遷旌德,十二世棐公廣東天台戴氏祖,十三世乾公乃廣東嶺南戴氏祖,十五世雷公,府公分為安徽太湖祖,安徽六安祖,十六世清公潤公遷江蘇鹽城,周公遷汀州,今為廣東海陸豐祖。十七世公慈公遷江蘇盱眙,二十一世禮公,昶公遷安徽含山,尚和公為安慶隆阜堂祖。二十四世存立,存勳等遷隱賢,現為壽縣新壩戴,竹灘戴,牌坊戴等祖。
  • 福建林姓之祖墓-林祿墓(晉朝)
    公元274年,三國之間的戰爭硝煙已然散去,作為最終勝利者的魏國還沒有採下果實多久,就被司馬氏取而代之。此時,西晉建國已有近十年,其統一全國的步伐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就在這一年,林祿呱呱落地。在那個講究門第家世的年代,出生名門便意味著以後仕途一片光明。林祿無疑就是其中的幸運兒,在其出生時,家族已十分顯赫。
  • 經典番棋戰:吳清源開創新潮流 古李續寫傳奇
    血淚十局  黃龍士VS徐星友  生於順治八年(1651)的黃龍士,被康熙年間著名學者閻若璩(音渠)推崇為「棋聖」。黃是徐星友的師父,最初讓徐四子。待徐達到受二子水平後,黃故意讓三子下了十局,對局地點時間不詳,勝負參半。因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十局之後不到兩年,黃龍士卒。
  • 文聖、武聖、謀聖、茶聖、酒聖、棋聖他們是誰?網友:又學到了
    比如棋聖、書聖、草聖、畫聖。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大家都熟悉的書聖、畫聖,書聖就是大家公認為書法第一人的王羲之,畫聖也是大家所公認的吳道子,至於棋聖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吳清源;而是黃龍士,至於他們兩人誰更有資格,大家都有不同的說法,我這裡就不多說了。草聖這個人大家也聽說過,他就是張旭。
  • 揭秘周氏開基祖
    墓前的臥虎。圖/記者歐陽澤    說起周公,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商周時期的周文王。然而,在湛江也有一位周公,他的名字叫周復,是雷州半島周氏的開基祖。    1 周復——雷州半島周氏開基祖    記者一行人在周氏後人的帶領下,驅車經過遂溪嶺北鎮,來到山色秀美的龍節嶺。該嶺北麓生長著一大片茂盛的天然林木,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在這片林木中間,有一群古代的石築墓葬,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廬陵周公墓正坐落其間。    遠離了都市的喧鬧,那裡幽靜而肅穆。
  • 棋魂中塔矢亮一對四下和棋,清代棋聖一對三全勝後安然離世
    而在中國清代也有一位棋聖同時對弈三位高手,令人惋惜的是,那位棋聖在對局後心力交瘁,不幸離開了人世。真是為棋而生,又為棋而終。我們三人都很想得到您的指教呢」「哼,我黃龍士以棋聖自居,還怕你們不成,星友,快拿出棋盤,讓我會會你在信中提到的浙江名手」。就這樣,錢塘江畔,江風和煦,黃龍士在來回走動全身心投入對戰中,絲毫不敢大意,終於將3人「趕盡殺絕」,3盤棋都贏了。
  • 清代三大棋聖 一人棋力十三段 一人號稱「棋仙」一人看山泉悟棋
    清代三大棋聖,指清代康熙時期的圍棋國手黃龍士、清代乾隆時期的圍棋國手範西屏和施襄夏。三人棋藝超群,在所處年代所向披靡,被稱為「清代三大棋聖」。清代三大棋聖:1、黃龍士黃龍士(1651 - 不詳),名虯,又名霞,字月天,號龍士,以號行,江蘇泰州姜堰人,生於順治年代。清代圍棋國手,和範西屏、施襄夏並稱「清代三大棋聖」。
  • 祖大壽——最不像漢奸的叛徒,墓在加拿大
    令狐是一個比較懶的人,但是卻一直對歷史博物館情有獨鍾,應該是2014年,在加拿大待了六年的我,終於去了一趟多倫多,其實目的地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因為那裡面有一座完整的中國古墓,而墓的主人曾是大明戰將
  •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 臺胞廈門尋根謁祖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臺胞廈門尋根謁祖 (1/6) "← →"翻頁
  • 流失海外的明末將領祖大壽墓(現存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祖大壽(1579-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祖大壽雖為貳臣,但和洪承疇、吳三桂相比,他不僅在明朝評價極高,在清朝評價也很高。皇太極評價他「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祖大壽和他的許多兒子已經忠誠地服務於新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