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稱作「光谷林俊傑」的陳吉強在光谷步行街自彈自唱 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攝
歌聲中,這座城在復甦
不少遊客駐足傾聽
陳吉強
楚天都市報記者 夏雨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
復甦商圈裡,流動的街頭音樂會又回來了。作為近年武漢知名度最高的街頭歌手,暫別近四個月後的「光谷林俊傑」陳吉強重返「舞臺」。
日前,有人拍下他在夜色中演唱的視頻發到網上,眾多網友紛紛留言:「感動哭了」。
被大學城環抱的光谷步行街暫未恢復往日的繁華。近日,陳吉強接受了楚天都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曾經的人山人海變成眼前的寥寥幾人,這種被他稱為「像做夢一樣」的陌生感卻沒有讓他退縮。面對街頭收入基本為零的困境,他說,「人多人少,都會唱。疫情總會過去的,光谷人也會慢慢多起來,恢復以往的榮光。」
那些堅持著的人們,眼裡總會有光。就像在「雲上」聽他唱歌的粉絲說,「靜靜等待,默默堅持,懷揣著希望,終會置身在湧動的人潮中,見到『光谷林俊傑』,見到武漢。」
曲線救「樂」
用直播延續街頭音樂
收入的主要來源並非街頭,因為街頭如果沒有收入,「很難活下去」。陳吉強從2016年開始直播唱歌,而直播也成為他經濟收入的大頭。
不像其他網絡主播,站在街頭唱歌他無法兼顧唱歌和互動,久而久之,喜歡聽他唱歌的粉絲和他也有了一種默契:這邊用心唱歌,那邊用心聽歌。
因為出道早,粉絲基礎大,也比較清楚如何在直播平臺存活下去,所以越來越多熱愛街頭音樂的年輕人慕名找到陳吉強,希望陳吉強帶著自己一起「闖江湖」。
27歲的陳吉強感嘆自己「老了」,「我剛出來的時候也是『小鮮肉』。前三年比較巔峰,後三年慢慢嗓子疲勞得快,用嗓過度。」一晚上唱下來,陳吉強能唱上一百多首。
疫情宅家期間,陳吉強一直在思考策劃唱歌節目,獲得直播間觀眾的喜歡。「直播如果要長期經營下去也是很操心的一件事。」在陳吉強看來,這就是夢想和現實,月亮和六便士的平衡。「還能生存下去,至少還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
陳吉強現在帶著新人一起在街頭直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街頭音樂延續下去。「但是我沒更大的能力,我只能帶一兩個,從我的收入裡面分一些給他們,讓他們堅持下去。」
免費獻唱
堅信疫情總會過去
音樂流動,夏夜風起,在街頭藝人看來,夏天往往是一年中人氣最高的季節。
而對於陳吉強的外地粉絲來說,到武漢旅遊時也一定會安排去光谷的行程,打卡他現場唱歌,為他本就不俗的本地人氣再添活力。
5月7日晚,已唱了三十多首歌的陳吉強,面前無人駐足。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商圈恢復後,他首次「復工」。
對於「復工」,陳吉強略顯緊張,感覺熟悉又陌生。取琴,插線,調音,開工,與唱歌相關的一切已成習慣,「但是幾個月沒出門,又感覺比較陌生。」疫情爆發以來,陳吉強已在光谷的出租屋裡宅了近4個月。
「最大的感觸就感覺像做夢一樣。從當初的人山人海,到現在的空無一人,現在好點,有幾個人,很多商鋪也開門了,但是人依舊沒有很多。」
平時唱歌,陳吉強會打開吉他盒,供來往聽歌的人隨意「打賞」。街頭收入看運氣,「有時候幾百是運氣特別好的,最差的十幾塊也有。」
這段時間以來,陳吉強的街頭收入基本為零,所以復工後不久,他乾脆把吉他盒關了起來。但他還是會唱歌,從晚上6時唱到晚上9時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出去唱。就是一直在堅持。疫情總會過去的。光谷人也會慢慢多起來的,恢復以往的榮光。」
「光谷林俊傑」
用歌聲溫暖行人
陳吉強翻唱林俊傑的《江南》曾被網友們贊為「開了掛」,也因此被稱為「光谷林俊傑」。
唱林俊傑給陳吉強帶來「網紅」的人氣,也讓他苦惱。直播間裡總有人點林俊傑的歌,新粉慕名而來,老粉絲們則會抱怨「都要聽吐了」。
因為「光谷林俊傑」的名稱,陳吉強如今很少唱林俊傑的歌了。現在的他唱老歌多,偶爾也跟抖音唱流行歌曲。他唱張學友的《慢慢》,也唱《你的答案》。「因為我想別人知道我叫陳吉強,而不是光谷林俊傑。」
街頭音樂人為走進商圈的消費者帶來愉悅的購物心情,他們把每個空閒的場地,變成小型室外音樂會,讓匆匆行人慢慢聽歌,感受周遭流淌的景色與時間。對於很多市民來說,街頭音樂同樣是城市流動的風景,他們說,「感謝你們的堅守,歌聲溫暖了暫時清冷的街,點亮了前行的路。感謝為武漢復甦帶來朝氣。」
現在,不只陳吉強一個「光谷林俊傑」,陳吉強介紹道,「漢街也有『漢街林俊傑』,所以這個稱號,是誰都不重要了。」
街頭音樂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陳吉強看來,「街頭音樂能讓人心情愉悅,給人帶來歡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