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界上面的美食文化都是在歷史中不斷延續和發展的,從剛開始的摸索階段到後面的自我創意料理,每一個時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明。每一個地方由於歷史發展文化的不一樣,在美食上面就會形成屬於自己的見解和詮釋。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中世紀的時候,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貴族和平民之間不僅僅是階級之間的差距,更多的是剝削與被剝削之間的物質方面。在中世紀的貴族,飲食肯定是跟普通人有著天大的差距,但是在那一個時候,美食的概念並不是很明確。
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歐洲國家不產資源並不是很豐富,它們的食物基本上都是以麵包為主,現在也就是這樣的飲食習慣。但是當時人們對於麵包的處理並不是非常的有效,那個時候白麵包屬於一種非常珍貴的食物。
並不是所有的貴族都有資格吃上白麵包,一般來說,只有那些神職人員才能吃這種白麵包,是經過發酵才形成的美味,發酵之後的食物帶有酸味。然而,在中世紀的時候,白麵包被當為最精緻神聖的食物,從也就成為了王室貴族的食材。
在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對於美食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再加上當時都異形,求著發展,對於廚藝和烹飪技巧方面沒有時間進行研究,歐洲人除了吃麵包之外,就是吃一些葷食,但是他們沒有那種處理腥味的方法,一般都是烤熟之後就進行使用,甚至還有帶著血絲生吃的。
我們可以參照法國的鵝肝,比起其他國家各種各樣的烤肉和牛排,雖然有些失誤,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美味,但是在中世紀的時候,烹飪技巧不是很完美,味道也就差了很多,很多的中國網友就說,這怎麼吃得下去的呢?甚至還說這就是美食界的恥辱,其實放眼中國的歷史上,我們的美食文化也是在不斷的積累和進步的,畢竟中國出現的黑暗料理也不在少數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