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專稿(文/zZZ)
(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供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魚,古往今來就是一道高端的美味。《詩經》裡的《陳風·衡門》一篇說:「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就連範仲淹也是魚味的真愛粉,「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寥寥十字惹得人浮想聯翩。
河豚與鰣魚、刀魚一起並稱為「長江三鮮」,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一年中長江三鮮最肥美的季節。而江蘇作為魚米之鄉,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昨天,資深級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常州菜傳承人潘國慶走進南京博物院,開講《江鮮1+1——春天的味道》,他說,關於吃魚,江蘇人有一張「吃魚時間表」(以下月份均為農曆)。
正月:鱸魚
推薦地:蘇州
說起鱸魚,不得不提享譽四海八荒的美食一絕——松江鱸魚。蘇州吳江是有名的「鱸鄉」,曾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松江鱸魚也實在是名不虛傳,唐、宋文人杜甫、白居易、韋應物、羅隱、蘇東坡、陸遊等或作文,或詠詩,讚賞松江鱸魚。其中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中「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的記述,因其文章在社會上的廣泛流傳,使松江鱸魚蜚聲士林。
二月:刀魚
推薦地:揚中
揚中刀魚是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的特產,與河魨、鰣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刀魚價格昂貴,曾經一條重325克的長江刀魚王竟拍出了59000元的天價。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
三月:鱖魚
蘇州第一名菜——松鼠鱖魚
推薦地:江陰、蘇州
江蘇的十大淡水湖,是鱖魚盛產區,鱖魚也為江蘇名特優魚品種之一,其中江蘇江陰是蘇南最大鱖魚基地。鱖魚紅燒、清蒸、炸、燉、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魚之一。
四月: 鰣魚
推薦地:南京、鎮江
鰣魚主要產地在長江流域,以下遊鎮江、南京產量較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啊喂,吃鱸魚的時候你可不是這麼說的啊!)從明代萬曆年間起,鰣魚成為貢品。至清代康熙年間,鰣魚已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
五月:白魚
推薦地:無錫
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其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鮮食或醃製均可,與銀魚、白蝦並稱「太湖三白」而名聞天下。由於其肉食性,在魚類中處於最高營養級,素有「長江上等名貴魚」的美譽。
六月:鯿魚
推薦地:宜興、武進
鯿魚,因其肉質嫩滑,味道鮮美,是中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具有補虛,益脾,養血,祛風,健胃之功效,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
七月:鰻魚
推薦地:鹽城
鰻魚一年四季皆常見,但以夏冬兩季最為肥美可口。鰻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少刺多肉,並具有清涼解暑、滋補強身的作用。 其中,鹽城鰻魚苗的產量居全省之首。秋季成鰻大量上市,供應國內外市場。鰻魚營養豐富、味道鮮肥、湯質濃厚,食而不厭。
八月:䰾魚
推薦地:蘇州
䰾魚腹白,背青灰,有斑紋,可鼓氣如球浮於水面,是蘇州的特產,太湖䰾魚,最稱鮮美。䰾魚貴在肺,當年蘇州木瀆「石家飯店」的「䰾肺湯」最為出名,據說別有風味。
九月:鯽魚
推薦地:六合
鯽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秋冬之際,一碗鯽魚湯是再好不過的佳品。
十月:草魚
推薦地:淮安
草魚背部的顏色為黑褐色、鱗片邊緣為深褐色,胸、腹鰭為灰黃色,側線平直,肉白嫩,骨刺少,適合切花刀作菊花魚等造型菜。 尤其適宜虛勞、風虛頭痛、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痛、久瘧、心血管病人。
十一月:鰱魚
推薦地:蘇州
鰱魚是陽澄湖眾多美味中的一絕。鰱魚富含膠質蛋白,是女性朋友滋養肌膚的一種理想水產食品。鰱魚還有溫中補氣、暖胃等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寒、皮膚乾燥的人尤其適合秋冬時節。
十二月:青魚
推薦地:無錫
青魚是一種顏色青的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其中無錫青魚是一大特產,適宜各類水腫、肝炎、腎炎、腳氣腳弱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對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者亦有好處。
據說,東漢名士嚴光(子陵)以難捨家鄉的魚鮮美味為由拒絕了光武帝劉秀入仕之召,看完這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小編終於明白了古人誠不欺我,這樣的至真至味,的確很難把持住啊,是時候回家鄉吃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