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21 騰訊網

創作背景:

此詩是開成四年(839)所作,時杜牧三十七歲。杜牧於開成三年在宣州幕中,是年冬,內升左補闕、史館修撰,次年(即開成四年)春初,赴京供職,離宣州時作此詩。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自宣城赴官上京注釋:

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

瀟灑不羈飄蕩江湖十多個春秋,沒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瀟灑:形容人的超逸脫俗。十過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傳師江西幕,轉宣城,又轉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為監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東都,後又到宣州崔鄲幕,至內升左補闕的開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遲留:即滯留,有流連、耽擱之意。

謝公城畔([pàn)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

謝公城邊被溪水聲響驚醒酣夢,蘇小門前的柳枝常常拂過我頭。

謝公城:指宣城。因南齊謝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謝公樓、謝公亭等多處古蹟,故稱。蘇小: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

千裡雲山何處好,幾人襟(jīn)韻(yùn)一生休。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裡最好,幾人懷抱這般情韻一生就罷休?

雲山:泛指山川秀色。襟韻:指人的情懷風度。

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cuō)跎(tuó)訪舊遊。

塵世中人掛冠歸去原是平常事,終於將蹉跎了的光陰來尋訪舊遊。

塵冠掛卻:辭官不做。閒事:等閒之事,平常的事。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杜牧的主要作品有:

清明、山行、江南春、泊秦淮、赤壁、寄揚州韓綽判官、齊安郡後池絕句、題桃花夫人廟、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旅宿、題烏江亭、村行、題木蘭廟、登樂遊原、鷺鷥、秋夕、阿房宮賦、書懷、遣懷、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齊安郡晚秋、西江懷古、題禪院、商山麻澗、金谷園、送隱者一絕、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讀韓杜集、紫薇花、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等。

《自宣城赴官上京》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唐代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於開成三年在宣州幕中,是年冬,內升左補闕、史館修撰,次年(即開成四年)春初,赴京供職,離宣州時作此詩。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唐代杜牧《題桃花夫人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題揚州禪智寺》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時年三十五歲,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無所視,寄住在揚州城東的禪智寺。杜枚告假,從洛陽帶了眼醫石公集前去探視。此詩便作於此時。唐制規定: 「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杜牧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離職。
  • 唐代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創作背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作於開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杜牧便先為他送行,並賦此詩相贈。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唐代杜牧《題桃花夫人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公元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古詩欣賞及解析...
    創作背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作於開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杜牧便先為他送行,並賦此詩相贈。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唐代杜牧《秋浦途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四年(884)杜牧由黃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涼秋九月,與「窮秋」句合,此詩似即為這次行役而發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擠,由比部員外郎外放黃州刺史,此時又改調池州,轉徙於僻左小邑間,這對於渴望刷新朝政、幹一番事業的詩人來說,自然是痛苦的。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
  • 唐代杜牧《梅》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杜牧《齊安郡後池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杜牧受人排擠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
  • 唐代杜甫《客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唐代杜甫《成都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許渾《謝亭送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裡送別朋友範雲,後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許渾簡介: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 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嶽陽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百憂集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百憂集行》這首七言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仰人鼻息,勉強度日。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晚唐詩歌最高峰,欣賞杜牧這十首詩,終於知道喜歡他的原因了!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講到《阿房宮賦》的時候稱:這是杜牧最為有名的安穩,期末考試必考,所以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說的《阿房宮賦》的作者杜牧,在唐朝,尤其是晚唐,絕對是鼎鼎大名,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唐朝詩人杜牧的故事,一起欣賞他最為經典的詩篇!
  • 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雲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