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還是別去了

2020-08-19 國家地理中文網

廿八都,

擁有900餘年歷史文化古鎮,

被譽為「楓溪鎖鑰」深藏萬種風情,

這裡仿佛是一場「遺忘在深山裡的美夢」,

而我們寧可你一直被遺忘,

免受浮世過多打擾。

浙閩贛三省交界的廿八都古鎮,美好、恬靜,一座註定不平凡的浙江邊陲小城。

撰文:劉豔萍

攝影:徐秋生 祝雪生

位於浙江江山境內,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古樸濃鬱的民俗風情,獨特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古樸淡雅的廿八都鎮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中顯得異樣奪目。跟眾多小橋流水的江南古鎮不同,廿八都不是一個讓你一看就覺得細眉低首的小女子,金戈鐵馬的歷史讓它註定是一個氣概軒昂的大丈夫

1100多年前,黃巢揮戈南下,在浙、閩之間的崇山峻岭中開闢了一條仙霞古道,從此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的廿八都成了歷代屯兵紮營之所,兵家必爭之地。三省邊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最初主要是軍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漸成為商旅要道,廿八都作為過往貨物中轉的第一站,一個必經的交通樞紐,迅速成為三省邊境最繁華的商埠。

「廿八都」之所以為「廿八」,是由於宋朝時在鄉以下設都,江山設都四十四,道成地屬二十八都,此後就一直沿襲這個名稱。

古鎮的橋

珠坡橋

珠坡橋是古鎮入口,有著美麗的傳說。相傳從前有一王子避難在此,後為暴君所探知,派兵捉拿王子,王子逃難,跨母豬為坐騎,逃到豬坡嶺被追兵趕上,連同母豬一起被殺,血順嶺流淌,後人流傳此事,遂叫「豬婆嶺」。讀書人因嫌其名不文雅,有識之士更名為「珠坡嶺」。古鎮的人愛好唱山歌,此地也就成了「珠坡樵唱」,是古鎮的楓溪十景之一。

緩緩流淌的潺潺溪流,諸多悲喜,不過是歲月湍急中的一顆沙礫,與溫暖言歡,與光陰把盞。

水安橋,位於古鎮西端,橫跨楓溪,205國道傍橋而過。

楓溪橋

楓溪橋是典型的石拱橋構造,完全不同於木質廊橋的珠坡橋。綠樹覆蓋,碧水環繞,一道斑駁的灰影佇立在兩岸之間,靜靜地聆聽橋下河水流過的聲音,山風掠過,一身滄桑的石橋上,頑強的藤蔓不停搖曳,柔軟的身軀襯託著石橋的堅韌。

東升橋

走過東門路,穿過東升橋,橋下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晴天的時候,陽光打在水面上,熠熠生輝,靠近水面,能清楚地看到一條條小魚兒遊弋其中。坐在岸邊光滑的大石頭上,任楊柳枝輕拂在臉上,麻酥酥地,像母親糙糙的手。炊煙升起來了,房頂長出了小樹,慢慢向天空舒展。河邊浣洗的,是剪不斷的鄉愁。

東昌門

文昌宮

文昌宮

文昌宮是古鎮人崇學好文的體現。是古代文人學子們以文會友的重要場所,是廿八都民間集資建造的公共建築,建築之精美,裝飾之豪華,絲毫不亞於官方建築。

文昌庭院

寬闊的文昌宮廣場,鋪滿了密密的鵝卵石,柔和靜美,四季淡淡輕輕,淺談清歡。

文昌宮的大殿牆壁上,繪滿了彩繪,每一幅彩繪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有著豐富的寓意。

古鎮建築

門樓

古鎮最有物色的建築當屬大門上方的這個門樓,多以精緻木雕構件組合而成,樓閣式的四柱三樓形式,風貌獨特。在門樓上方雕刻了很多富有意義的人物造型,一般都福壽雙星、松鶴延年等吉祥的造型。高大的門楣閃耀著過往的榮光,福氣臨門是祖先的叮嚀,從此這叮嚀就掛在子孫的心房。

「一心為公」,刻畫著古鎮紅色年代留下的印跡。

陽光打在古老的門樓上,留著溫暖的味道,飛翹的簷角撐起歲月的浮雲,菩提樹下種下筆筆清歡,一切隨心隨行,順著歲月,在每節枝椏上,素心清遠,本真如前。

廿八都的建築涵蓋了浙派、徽派、閩派、贛派,甚至西方的巴洛克式等多種建築風格,有木雕的也有石刻的。每個大宅院的門樓都精雕細琢,美輪美奐,彰顯著家族的身份和地位。

簷角的歲月,布滿了厚厚的雲天。老樹上的鳥巢,是時光清淺裡,等待一場相遇的模樣。

灰瓦粼粼

古屋樓角

灰暗的色澤,宛如消逝的歲月,融進了許多皺紋的滄桑。瓦片粼粼,在陽光溫柔地撫慰下,映射出鄉村禪靜如詩。以冥想的雙手輕拂瓦上的深情,是我默默守護的翅膀。風吹日曬得太久,從它們的臉上,我似乎看到了鏡中未來的自己。

姜遇故居是現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民居

民居的基本結構為平面長方形的四合院式,二進一天井,也有三進二天井的廳堂,房內廳堂自成院落。門扇、窗戶上的圖案都各有寓意,少見雷同。

多寶如意瓶的窗戶圖案一般是小姐們的閨房,而書生的窗戶上基本是破冰圖案,寓意「寒窗苦讀,一朝成名。」

精雕細刻的牛腿(「梁託」的別名,學名叫「撐栱」),體現了匠人們精湛的技藝。

天倫之樂

太師椅和古董鍾訴說的是古鎮往昔的歲月。

綠意縈古鎮,錯落青瓦房。

綠竹青山暖亦涼,若有似無煙雨朦。

等在春天的路口,

路過一棵開花的樹,

我的心便慢慢地歡喜,

歡喜成一行詩,一串音符。

綠色的大竹海籠罩下的馬頭牆,閃耀著別樣的古樸之美。

漸暖春風醉,潺潺碧水流。綠風梳枝,滿樹催花,江南清韻十裡飄香。

街頭巷尾

三省邊界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鎮上有9種方言和130餘種姓氏。長條形布局的城鎮,古建築風貌依舊。冬日暖陽裡,居民在這裡安寧地生活,無論歲月如何更迭,古鎮裡的人們始終按照祖輩留下的方式生活著,依然就像那個——遺忘在深山裡的美夢。

老街的青石板路,在雨絲的浸潤下,倒映著兩旁的街景。拐進街旁的某個小巷中,撐上一柄油紙傘,你會恍如走入戴望舒的雨巷中,希望逢著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風溪

楓溪河穿鎮而過,從倒影裡的古鎮,看黛瓦白牆蕩漾在水面。行走在河畔的鵝卵石小徑,是否就可以走進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江南夢。

除了主街是青石板砌成外,其他的小巷都由鵝卵石鋪就而成。踩在上面,腳底會隱隱被硌到,走路的過程剛好可享受下足底穴位按摩。兩邊高大的馬頭牆,狹長的巷子僅容一個人走過,大聲說話都會被高牆給反彈回來,「嗡嗡」迴響,故而又被稱為「回音壁」。走入巷子就如同走入一個迷宮,每一條路都看似死胡同一條,往旁邊一轉卻又峰迴路轉,走入另一條更幽深的小巷,等到完全走出迷宮,卻發現早已走到古鎮的另一端。

廿八都鎮的建築依古道兩側而建,長達1公裡。北為潯裡街,以住宅為主;南為楓溪街,以經商為主。古鎮在清同治年為鼎盛期,溯錢塘江而上的船隻裝載著來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貨到江山的清湖碼頭靠岸,然後轉陸路,由挑夫肩頭的扁擔挑往閩、贛。從閩、贛來的土特產也要到清湖裝船運往金衢滬杭各地。鼎盛時期,商行店鋪、飯館客棧布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來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熱鬧了數百年之久。

夜暮臨,風生涼。

萬戶人家,煙火相融,茶飯餘香。

街角的燈火牽伴溫暖回家的路。

方可在酒館稍作停留。

安靜與喧囂

古鎮的一個角落,一隻蜘蛛安靜地結網。

古鎮中的餐館,有人們的喧囂。

世界是一個局,我們都生活在局裡,而不自知。吐絲結網,布下玄機只將自己高高掛起。

滿天的紅燈籠是古鎮的精靈,

是串起的一顆顆紅珍珠,

裝扮了古鎮,照亮了街巷。

今夜,

是否又有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正在醞釀?

點擊下圖或文末「閱讀原文」

購買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

原價88元,現價49元

相關焦點

  • 廿八都古鎮,歷史文化古鎮,還是戴笠的老家
    今天上午我們開啟回程模式,在回來的路上,經過福建和浙江的交界處,有一個歷史文化古鎮「廿八都」。它隸屬於江山市,因在宋朝在江山設都四十四個,而他是二十八位,所以得名為「廿八都」。這裡還是國民黨軍統特務戴笠的老家,當時還在此地辦過一個女特工訓練班。
  • 遊廿八都古鎮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廿八都古鎮。資料圖片 在浙江衢州與本地同學告別後,我獨自驅車80多公裡,直奔閩浙贛三省交界處的廿八都古鎮而去。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軍攻打福建,在此處的崇山峻岭間開闢出一條古道,而後此地開始屯兵和移民。北宋時在浙江南部設都44個,這個小鎮排行28,當地人稱「廿八都」。鎮子不大,居民三四千,遊客不多,午後顯得尤為安靜。
  • 遊廿八都古鎮
    廿八都古鎮。 資料圖片 在浙江衢州與本地同學告別後,我獨自驅車80多公裡,直奔閩浙贛三省交界處的廿八都古鎮而去。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軍攻打福建,在此處的崇山峻岭間開闢出一條古道,而後此地開始屯兵和移民。
  • 「移民小社會」——廿八都鎮
    廿八都位於三省交界處,它之所以成為閩北、廣豐等地的土特產和杭州、寧波、金華、衢州等地南北貨、百貨的集散地,完全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無論從浦城、廣豐,還是清湖到廿八都大約都是一天的腳程,需要歇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再動身,廿八都因此成為三省邊境貿易的重要集鎮,周邊地區土特產和外地南北貨物的集散地,商賈雲集,百業興旺,鼎盛時期至少有50多家飯鋪(兼旅店)、六十來家批發商、幾百家各類中轉貨棧。
  • 廿八都真的不好玩
    據有文化的人說,廿八都是古鎮,玩的是文化,比如了解戴笠的美女特工訓練營。我自問和普羅大眾沒什麼兩樣,文化底子淺薄,欣賞不了「古」建築,和美女特工,即使前面有人舉報,封了我的文章,我還是想說,我覺得,廿八都不好玩。另外麻煩舉報我的人,說說清楚,我的文章哪一句不屬實。
  • 一腳踏三省,神奇廿八都
    廿八都方圓不過2公裡,卻有130餘種姓氏、9種方言,最多的姓氏800多人,最少的只有1人,因而也有「百姓古鎮,方言王國」的稱號。這裡的壁畫和彩繪全都擁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但是它們不但沒有褪色,並且色澤鮮明、圖案清晰,畫風也相當之好,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畫得栩栩如生。
  • 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廿八都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廿八都,位於浙江省江山市西南端,距城西南60多公裡,地處浙閩贛三省結合部,其西面與江西省廣豐縣接壤,南面與福建省浦城縣接壤,用「一腳踏三省」或「雞鳴三省醒」來形容廿八都,一點都不為過
  • 浙閩贛周邊隱世古鎮——廿八都
    廿八都,位於仙霞古道沿途,北宋,江山設都,這裡排行二十八,得名廿八都。因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四面環山,山高林密,歷代被當做屯兵紮營之所。無論從江山、清湖,還是福建浦城、江西廣豐,到這裡都是一天的路程。廿八都也就成為商人或過客的宿營地,各地手工藝、語言、風俗文化在此融匯。
  • 尋夢廿八都(一):前世今生
    廿八都「廿八都,遺落在大山深處的夢」——距離江山市城區東南方向70公裡的廿八都,躲藏在浙閩贛三省交界的仙霞嶺深處,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熙寧四年(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原名道成,因排行第廿八,改名為廿八都,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
  • 浙江廿八都——遺落在大山裡的夢
    廿八都古鎮街頭江山廿八都、戴笠故居還有仙霞關1 不收旅遊門票衢州市為了宣傳旅遊產品,回饋社會,實行節假日和星期六、星期天收取門票,平時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所有旅遊景點門票免費。人生所有的準備有時都是留給別人的,戴笠故居就是現在的人了解那段歷史的一個截面。3 走進二十八都古鎮廿八都為浙江省江山市歷史文化古鎮,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人們稱這裡是「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我們是下午從江郎山來到廿八都古鎮,入住在這裡的如家客棧民宿。
  • 江山廿八都:多種風情,一處鄉愁
    現代的古鎮,多是小心翼翼地尋求著古拙與現代之間的平衡,能像廿八都這般固守著舊日風情的,並不多見。國內罕見的山地古鎮建築是鋪在廿八都的第一道風情沿京臺高速行駛至山深線一帶,你可以看到遠處沃野上有三塊巨石拔地而起,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這便是江郎山。附近的人們流傳著一首山歌:「江郎三爿石,為何不接天。霎時雲霧起,天地同相連。」
  • 江山易改,古風尚存,衢州江山廿八都
    廿八都地居浙江省衢州市仙霞嶺高山深谷之中,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專家譽此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廿八都古鎮地勢險要。四方關隘拱列,東有安民關,南有楓嶺關,西有六石關,北有仙霞關,易守難攻。
  • 廿八都古鎮,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
    最初決定來廿八都旅行,僅僅因為它的名字很獨特。隨之深入了解,發現與其他江南水鄉古鎮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帶有幾分神秘。正如作家汪浙成感嘆的那樣:「我不知江南古鎮裡,還有哪個地方像廿八都那樣成片成群,整條街整條胡同,保存著如此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的確,廿八都就像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留給人們的是悠長歷史文化和許多的故事,值得一品再品。
  • 浙江江山廿八都鎮,你去過嗎?
    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距離江山市縣城70公裡,交通便利,205國道穿鎮而過。廿八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一個古老的小鎮,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北宋熙寧四年江山設都四十四,因此地排行第廿八,所以得名廿八都。廿八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鼎盛時期的廿八都,商行、店鋪、飯館、客棧布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每天南來北往的肩夫、客商熙熙攘攘,熱鬧了數百年之久。
  • 我的家鄉~江山·如此多嬌《廿八都古鎮》
    廿八都古鎮地處浙江省江山市,於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是個「雞鳴三省」的山區古鎮。廿八都的門罩,由梁、枋、簷、櫞和垂蓮、虛柱等構成四柱三樓式的樓閣式,上覆黛瓦,簷角起翹,各個部件又都有精緻的木雕裝飾,且雕飾工藝十分精緻,主題多為八仙過海、祥草瑞獸、福祿壽喜,寓意吉祥,古樸典雅。這些門罩爭奇鬥豔,精彩紛呈,形成廿八都的一個獨特景觀。
  • 廿八都浮蓋山上的兩座古寺廟
    裡山寺,位於廿八都鎮堅強村,浮蓋山北坡,與疊石寺隔山而立。裡山寺始建於宋代,清鹹豐八年(1858)被毀,民國時重建,山門外存一清乾隆時的石碑,後殿須彌座為石質,上有大量刻文。建築牆體為夯土築成,兩側的馬頭牆出挑部分以木板支撐上方土牆,保留了大山內特有建築特色。
  • 衢州之行:廿八都+戴笠故居——上
           廿八都鎮,位於浙江江山境內,為歷史文化名鎮,浙江省作家創作基地,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歷史上是邊區的重要集鎮,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專家譽此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2007年,廿八都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浙江:仙霞古道中的重鎮「廿八都」
    北宋時在浙江南部設都四十四個,這個小鎮排行二十八,當地人稱「廿(讀nian)八都」。鎮上有十三種方言和一百四十二餘種姓氏,有「方言王國」和「百姓古鎮」的雅號。廿八都古鎮的地理位置,位於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的交界處,南行幾十裡,進入福建境內。
  • 千年古道仙霞關下的神秘古鎮——廿八都
    廿八都古鎮在浙江省西南與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屬於江山市。該地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廿八都是一座被群山環抱,景色迷人的小鎮,北宋熙寧四年江山設都四十四,剛好這個地方排行第廿八,所以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據說當年駐軍紮根此地,使之成為三省商品集散地。如今,昔日繁華重鎮早已湮沒在雲霧之中。現在的本地居民,一般都是來自唐朝時期黃巢起義時軍隊留下來的後裔。一千多戶人家,就有140多個姓氏,13種方言。
  • 千年古道仙霞關下的神秘古鎮——廿八都
    廿八都古鎮在浙江省西南與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屬於江山市。該地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廿八都是一座被群山環抱,景色迷人的小鎮,北宋熙寧四年江山設都四十四,剛好這個地方排行第廿八,所以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據說當年駐軍紮根此地,使之成為三省商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