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小藍鯨酒店內,顧客進餐時都自覺用標註紅色的公筷夾菜
昨日,武漢市舉辦啟動儀式,在文明餐桌光碟行動中全面推行分餐制,倡導節儉用餐、健康文明用餐新風尚。
行動儀式上,武漢市文明辦等7部門單位聯合發出通知,將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宣傳表彰一批推行「分餐制」優秀的衛生文明單位;要讓「分餐制」相關知識在居民的普及率中達到60%。
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矯情而是文明,是拒絕生病而不是感情變得生分。
江城行動 7部門聯手推行分餐制
昨日的啟動儀式上,武漢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倡導文明衛生用餐習慣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致力於在全社會大力推行自助餐、位份菜、營養盒飯、分餐公筷公勺等分餐制模式,使公眾養成科學、健康的用餐習慣,減少和防止疾病傳播,維護促進市民健康。
武漢市發布的《關於在全市倡導推行「分餐制」活動的通知》顯示,分餐制行動由該市文明辦、愛衛辦等七部門單位聯手推行。通知提出將在武漢市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宣傳表彰一批推行「分餐制」優秀的衛生文明單位(校園、企事業單位、酒店)、家庭;同時居民「分餐制」相關知識知曉率要達到60%。
武漢市教育局將對中小學加強「分餐制」教育,引導學生養成文明健康用餐習慣;武漢市文旅局負責星級酒店推行分餐制的宣傳倡導,指導三星及以上星級的酒店採取分餐公筷公勺等就餐方式;武漢市婦聯負責全市「衛生文明家庭」創建,大力倡導家庭分餐制;武漢市餐飲業協會負責組織開展衛生文明餐飲企業創建,將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分餐制納入行業等級評定。
記者探訪 公筷公勺漸成餐廳標配
楚天都市報記者昨日採訪發現,目前江城大部分餐飲單位中公勺公筷已成標配,也有餐廳推出位份菜、單人餐以倡導分餐,分餐模式也被食客認可。
隨著4月份餐廳堂食的恢復,很多餐廳門口張貼「今日已消毒」溫馨提示,門口消毒液、洗手液和體溫計已成標配。
昨日中午,記者在豔陽天酒店看到,餐桌每一個餐位上,都配有公勺和公筷。就餐前服務人員提示使用及講解:金色為公筷,銀色為私筷;鐵勺為公勺,瓷勺為私勺。
無獨有偶,小藍鯨、湖錦酒樓等多家餐飲單位都為食客配備公筷公勺。小藍鯨雜技廳店店長黃維偉告訴記者,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時店裡就開始推行公筷公勺,但因部分食客不適應未能堅持,「今年疫情暴發後,市民用餐理念逐步改變,接受和使用公筷公勺的顧客越來越多」。
「現在我們不僅配備公筷公勺,還將進餐提醒使用公筷公勺作為服務的必須事項。」黃維偉說,分餐將成為一種趨勢,特別是疫情期間,消費者更加注重餐飲安全,所以餐廳推出了一些位份菜,希望也幫消費者養成文明健康的就餐習慣。
在小藍鯨酒店一間包房裡,市民馮先生約了七八位朋友聚餐。進餐時,馮先生和朋友都自覺用紅色的公筷夾菜,放入小碗。隨後,拿起黑色的私筷進食。馮先生點的排骨湯也不再像疫情之前用一個大湯碗端上桌,而是被服務員分在了七八個小碗中,再分別放到每一位食客面前。「疫情後,第一次在外就餐,我有時也忘記使用公筷公勺。在服務人員提醒下,如今使用公筷公勺已成習慣。」馮先生認為,如今大部分餐廳實行的公筷公勺和位份菜的形式很好,不僅健康衛生而且營養搭配合理,打包帶回家菜品也沒有被汙染的擔心。
記者在小藍鯨酒店隨機採訪了十位顧客,大部分顧客都對分餐制認可,「雖然使用公筷公勺比一雙筷子麻煩,但是吃得健康衛生比什麼都重要」。
專家觀點 盧永良大師解讀「雙筷」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飯店協會一度出臺《餐飲業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範》,提出分餐制,但推行效果不佳。今年疫情發生後,協會於3月5日再次發布「使用公勺公筷雙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倡議書。
武漢市也隨後出臺一系列用餐標準及措施。今年4月發布的「恢復堂食」細則中,鼓勵餐飲單位推行位份進餐形式、自助餐形式、營養套餐形式、公筷公勺圍桌等用餐形式。
中國頂級烹飪大師,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名廚專委會主席盧永良指出,一人一雙筷的傳統合餐方式,確與公共衛生有違,亦不利於人民群眾的健康。合餐制需要改良,要汲取分餐制的優點。合餐制要在保障衛生健康的條件下進行,比如,堅持在合餐中實行雙筷制,即食客使用取食和進食兩雙筷子。
盧永良解釋,取食筷就是每個人手裡的公筷,從餐盤中搛菜放入自己的骨碟中,用另一雙進食筷將骨碟中的菜、主食搛入口中,「這樣,既能解決傳統合餐制存在的健康、衛生問題,又使飲食方式更加文明。」盧永良說,分餐制的推行對於做大餐飲業規模,進一步提高行業高效集約的發展水平,都有現實意義。
市民聲音 分餐並不疏遠感情距離
每次吃飯前,先拿兩雙公筷放到餐桌前。這種公筷行動對於武漢市江夏區湯遜湖一號小區的鄭女士一家來說,已成為習慣。
鄭女士昨日告訴記者,最初發動家用公筷是在老家過春節。春節前,鄭女士一家三口從武漢回宜昌老家過年,一度是當地排查的重點對象。雖然一家人沒有咳嗽、發燒等症狀,但他們一家人還是主動居家隔離,「我當時提議,家中吃飯使用公筷公勺,得到家人支持,年近六旬的母親也主動使用公筷」。
鄭女士說,後來家裡就固定了兩雙好區分的筷子作為公筷,全家人一直安然無恙。到3月下旬回武漢後依然堅持用公筷公勺,「現在家裡人不用公筷反倒不習慣了,前幾天在親戚家就餐用公筷夾菜,親戚們也都支持。」
東西湖區辛安渡街林家臺大隊婦聯主席李娜介紹,自家使用專碗專筷、公筷公勺已經有7年,一家六口均已養成習慣。「最早開始家庭分餐,是因為家中小孩剛出生,為避免大人與小孩交叉傳染,給予孩子單獨的餐具。後來延續到家人都有專碗專筷。」
李娜說,在實施家庭分餐中,勸說老人花費了一些精力,但是耐心解釋下老人們都還是能理解和接受。
在網絡上,不少網友留言點讚公筷行動。網友「悟空你留下」說:「疫情還沒有結束,還是要注意衛生,所以推廣公勺公筷很有必要啊!」
網友「妖怪」說,分餐制減少了細菌的傳播,而且杜絕浪費,所謂疏遠人與人之間距離,那只是表面上的,餐桌上一樣可以說話交流感情。
連結 分餐制知識「十須知」
1,分餐制可減少浪費,更利於個人把握食物分量搭配,從而促進健康。
2、分餐制是指餐飲服務人員或消費者通過使用公用餐具分配菜點,使用個人餐具的就餐方式。
3,公勺公筷配置有兩種形式,一是為每位就餐者配置一副,二是每份菜、湯等配置一副。
4,公勺公筷外形尺寸與普通筷勺有區別,公勺公筷標識字樣,尺寸要明顯大於普通勺筷。
5、分餐時夾取到自己餐盤的食物有剩餘時,不可將多餘菜返回菜盤。
7,在餐桌上用自己筷子幫別人夾菜,容易傳播病菌,是不衛生的行為。
8,外出堂食時,遇店家未配備公勺筷時應主動要求配備,或自帶筷勺,把餐館餐具作為公勺公筷。
9,快餐盒飯和自助餐都屬於分餐制。
10,家庭用餐正確的做法是踐行分餐,或在每個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