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2020-12-15 陳說歷史呀

成吉思汗,蒙古族最偉大的汗,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滅國四十,他和他的子孫一手創建了世界上疆域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版圖橫跨亞歐兩大洲。他一共有39名后妃,地位最尊崇是皇后孛兒帖,皇后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拙赤、次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和幼子拖雷。此四人及其後代構成了蒙古系帝國的整體。

蒙元的百年興衰

託雷的第四子忽必烈後來成為蒙古國的第五代大汗,尊號「薛禪汗」。在他統治下蒙古軍隊南下徵服了南宋,結束了中原王朝自唐朝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開創了元朝全盛時期。然而也是在他的統治時期,持續地進行對外擴張屢遭失敗虛耗國力。

和其它蒙古系汗國決裂導致北方局勢緊張,國內政治因為繼承人問題導致的混亂以及不成功的漢化遲遲無法走上正軌,加上蒙古貴族腐化迅速,吏治腐敗,民族矛盾空前尖銳,遍地都是起義軍的烽火,使得元朝國祚不足百年

亂世之中留詩一首各自逃難

歷經600年,蒼狼與白鹿的傳說,依舊流傳著。

在四川省有一條名字叫餘家灣村落,他們早已看不出任何少數民族的特徵,和漢族完全一樣,他們也不會說蒙古語,寫蒙古字。但是他們家裡保留著許多與蒙古有關的古物件,比如寫有蒙古文字的羊皮卷,一些元朝的服飾和彎刀。

據村裡的《餘氏族譜》記載,餘家灣的村民乃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前代宗祖鐵木健為宰相,總攝朝政……」,稱鐵木健為元庭郡王,順帝時朝政混亂,遂辭官帶領族人從元大都一路南下避禍,這是一趟艱苦的旅程,鐵木健在路上也患病而亡。於是他的子孫在安葬了父親之後約定各自逃難,並且將蒙古姓改為漢姓「餘」氏,各房留詩一首以作日後相認。餘家灣的村民流傳下來的一句詩為「本是朝廷宰相家……」。

六百年後的再次相認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深恨之前欺壓漢人的蒙古與各色目人,對這些人大加清算,其中的典型人物泉州蒲壽庚家族,依靠漢人發家致富,世代受宋室恩典卻不思報恩,反過來投降元兵殘害宋朝皇室,於是下令蒲壽庚家族後代男丁世世為奴,女眷代代為娼,而且不得參加科考。

懾於朝廷的報復,餘家灣人幾百年不敢將姓氏改回,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嘗試登報尋訪同族,不想到居然收到許多來信,最後餘家灣人驚喜地發現,他們的同族親人歷經數百年的戰亂離散風雨飄搖,和自己一樣艱難地生存了下來。在餘家灣人的牽頭下他們紛紛來到餘家灣,一同在成吉思汗的畫像前相約聚首,飲酒祭奠。

血脈真假?科學驗證結果讓人吃驚!

故事到這裡還沒完,餘家灣的故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人紛紛提出質疑。

首先是餘家灣家祖起源經不起推敲,其遠祖應為南京鐵氏,乃漢姓。鐵姓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中商朝遺民居地鐵丘,與鐵木真的鐵完全沒有關係,黃金家族的姓是孛兒只斤。

其次,其記載中的許多歷史在史書中是完全找不到蹤跡,《元史》並無鐵木健的記載。或者說其記載自己的自我矛盾。比如稱宗鐵木健與鐵木真以及鐵木耳為堂兄弟,這完全就是將元太祖與元成宗數代混淆了起來。

許多人質疑他們只是為了利益驅動更改民族而作秀,確實在90年代以後出於各種目的修改民族的情況並不少見。如今隨著政策的調整,這種情況已經非常罕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DNA技術日趨完善。科學家發現,通過測定DNA中Y染色體,可以有效地檢測出父系以來的血統懸疑,從而解決千百年前的歷史疑案,相關的學術成果有2013年復旦大學對曹操家族DNA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曹操本人並非漢初丞相曹參的後代。

於是有人聯繫餘姓後裔,收集了一百多例餘姓後裔進行基因圖譜的檢測,結果驚訝地發現在對107例的餘姓後裔的基因檢測中,結果全是漢族基因,沒有一例是蒙古族基因!而且各家的基因類型都不一樣,明確地否定了他們有一個共祖鐵木健的事實,更不要說餘姓出自黃金家族。

峰迴路轉,真相是個大烏龍

無獨有偶,一首傳家詩也在川渝地區的萬姓家族中流傳,它是650年前抗元民族英雄萬勝作為始祖的傳家詩:「 始祖元朝宰相家……一家分作幾萬家。」

根據調查,在西南的川黔滇地區,譚、張、餘、俞、陳、胡、羅、黃、卿、沈等好幾個氏族 ,都流行著大同小異的傳家詩!根據考究,這些家族很可能是元末義軍明玉珍的後代,兵敗後為了擺脫明朝官軍的追擊才分散開來。

南宋末年,在重慶合川釣魚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困守孤城,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共同創造了釣魚城36年攻防戰爭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甚至連蒙古大汗蒙哥都亡於釣魚城下。

《元史》:癸亥,帝崩於釣魚山。

有人稱釣魚城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連金大大都受此啟發,將這個場景搬到了《神鵰俠侶》的大決戰中,只不過場景變成了襄陽城,主角成了楊過大俠。

釣魚城守將餘玠、冉璡、冉璞、王堅、張珏等人的牌位如今依舊供奉在合川釣魚城忠義祠中,以表達後人對他們守護華夏正統敬意。

無論是萬氏說還是餘氏說,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餘氏真正的家族起源,難道竟然是抗元英雄的後代?

從邏輯上看,這並非毫無可能,歷史上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總有許多平民百姓改名換姓以躲避戰亂,近代就在清國滅亡後,滿人紛紛改姓以求避禍的事例。正因為他們都是原來的反抗者,為了避禍才需要改姓易名,而且這也印證了之前的DNA檢測結果—餘姓身上只有漢族基因。

當然,最終的結果還需要民族學家們進一步搜集比對各地的資料,採集樣本通過基因比對等方式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了。

結語

其實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即使在科學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若是有幸訪得同宗自然應該慶賀,若是結果與期望不符,那也無需怨憤,應該更視其為正本清源之契機。面對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五十六個民族都應該團結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而奮鬥。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這一支後代的血緣關係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家族後裔鐵木健那裡。 鐵木健在史書上記載很少,他的身份也因此比較混亂,有的史料把他記載為成吉思汗的平輩兄弟,也有的把他記載為成吉思汗的重孫,但是他的血統和成吉思汗必然是近親。
  • 成吉思汗後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宋末元初,中國出現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後裔。成吉思汗的軍事能力不言而喻,他的後裔也是人數眾多,據說已達到1600萬。 從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朝覆滅,總共統治中國98年。但是元末明初,各地起義此起彼伏,元朝最終被推翻,元朝貴族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一部分貴族退出中原,選擇重回故地;另一部分則留在中原,但因為害怕報復,大多更姓改名。留在的中原的成吉思汗後代中,便有一系選擇改頭換面隱居四川,600年後卻再次相聚。
  • 成吉思汗後人今何在?隱姓埋名在四川生活,600年後靠一句詩團聚
    又因為在當時成吉思汗的威名遠揚,他和他的後裔又被稱作為「黃金家族」。「黃金家族」在當時是最為盛名的族群,但其後代子孫卻在蒙古帝國解體,元王朝被推翻後改名換姓,四處逃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蒙古帝國是在殺戮侵略下建立起來的,蒙古鐵騎所到之處都是屍橫遍野民不聊生。
  • 成吉思汗後人今何在?隱姓埋名在四川生活,600年後靠一句詩再次團聚
    成吉思汗於1225年帶兵返回蒙古並把佔領的地方分給他的三個兒子。1229年成吉思汗的長子拔都開始了第二次的西徵,後因成吉思汗的次子窩闊臺的不幸病逝而退軍。 蒙古德三次西徵把中亞以及部分歐洲地區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也使得成吉思汗的子孫遍布世界。又因為在當時成吉思汗的威名遠揚,他和他的後裔又被稱作為「黃金家族」。 「黃金家族」在當時是最為盛名的族群,但其後代子孫卻在蒙古帝國解體,元王朝被推翻後改名換姓,四處逃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隱姓埋名各自逃命,600年後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的兒女後代們,又有怎麼樣的表現?他們是否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生活得非常英勇,開拓出自己的疆域呢?今天我們著重來介紹成吉思汗的後裔,只不過他們的生活,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失望。根據史書記錄,成吉思汗一生兒子有六個,而這些兒子的後代們,在明朝就沒了。但是還有一些旁系,因為在當時跟成吉思汗關係不深,就幸運地逃過了一劫,比如說鐵木健。
  • 成吉思汗的後代在600年後是如何認親的?原來僅靠一首詩相聚四川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只是他的尊號。眾人皆知,是他建立了大蒙古國。
  • 成吉思汗後裔隱居四川農村600年,他們為何會改名換姓逃亡到四川?
    元朝從1368年滅亡至今已有600餘年,而它的締造者成吉思汗鐵木真也早已歸於山川田野,但他們的後裔卻依舊延續了下來,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可多見的一種現象。 一代天驕的後裔隱於山間、藏於村落。 成吉思汗雖是元朝的締造者,但我們多數人聽到這個名字大多都是主席的沁園春·雪這一首詞中知曉的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鐵改餘姓 成吉思汗後裔的傳奇
    當一位姓餘的朋友操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和你擺龍門陣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想到,四川本土的餘姓市民中,有些帶有蒙古族的血統,因一段口口相傳的傳奇故事而成為四川餘姓大家族的一員。  這些餘姓人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為了避禍,由鐵姓改成餘姓,隱藏著祖傳的身份,靠著一首暗藏家族秘史的「分手詩」來明辨血統。但在學術界,這段傳奇故事一直存有爭論。
  • 成吉思汗後裔,靠先祖留下的10句詩重聚,原來他們藏在四川600年
    元朝從1360年滅亡至今已有600餘年,他曾經盛極一時。而他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鐵木真也已經消逝於滄海桑田之中。 而他的後人卻在這歷史的大潮之中延續至今。 這實屬於難得的現象。
  • 百家姓裡沒有它,泰州校姓居民原來是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的名字天下傳揚,成吉思汗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當年他留下的腳印,依然在綠草中珍藏……」一首《成吉思汗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唱出了分布在全國各地成吉思汗後裔的心聲。12月2日,興化陳堡鎮校果村、姜堰蔣垛鎮邱劉村建成兩處成吉思汗文化廣場,並舉辦「成吉思汗像落成典禮」,成吉思汗後裔在塑像前雙手並舉指向蒼穹,向祖先獻上蒙古族特有的祭拜禮。
  • 此餘姓家族堅稱為鐵木真後裔,省史學會遂成立「鐵改餘姓蒙研會」
    餘元富說,家譜裡詳細記載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們如何逃亡到四川的這段歷史。其中涉及的歷史秩事、祖訓族規、服飾禮儀等,對研究元史及歷史變遷均有重要價值。 成吉思汗後裔為何改姓為餘呢?九、餘字更無三兩姓。十、一家分作萬千家。餘元富萬分傷感地說:「詩作好後,十人便各自分散,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幾百年不曾相見。而在這600多年裡,為了防止被朝廷誅殺,鐵木健後人在民間一直隱姓埋名,兄妹十人的後代都沒有會過面。」
  • 西南口傳成吉思汗後裔利用《遠方的家》一箭五雕
    2014年9月26日首播的《江河萬裡行》第108集,一再宣示四川宜賓南溪的萬裡長江第一島瀛洲閣餘氏,全部是成吉思汗後裔,從草原的馬背放牧演變為長江捕魚種植,已完全看不出蒙古族特徵等等,被好些人評論是滿載了詩和遠方的歷史文化旅遊觀光大片!由於當時智慧型手機與微信普及度不高,央視的影響特別在偏遠的農村十分強大,人們普遍認可央視傳播黨和國家的聲音而具有崇高威權。
  • 恩施深山有個成吉思汗後裔部落,隱匿近300年不為人知……
    歷經史料和實地考證,村裡有個特罕見的姓:部氏,系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2002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 這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原始村落,近300年來不為人知曉。254戶人家散居在18.8平方公裡山腰、坡尖、坪壩,叱吒疆場的馬背民族緣何到此,根在何處,路在何方? 北緯30度東經110度,地理意義的中國之中,就在村裡的山峰裡。
  • 鄂爾多斯蒙古人為成吉思汗的後裔
    鄂爾多斯部鄂爾多斯蒙古人為成吉思汗的後裔。鄂爾多斯漢譯為「官殿林立」成吉思汗陵園在這裡,有專事守陵之人傳承著蒙古民族的祭祀文化。那爾多斯婚禮,民族禮儀非常考究,程序較為複雜,形式豐富多彩,特點十分鮮明,在蒙古民族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 怪異的基因:成吉思汗後裔遍布全球
    成吉思汗基因:現今全球有許多地區都存在著成吉思汗後裔,據稱,成吉思汗軍隊橫掃亞洲,每當他攻克一個城池,就會以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佔有欲。前不久佛羅裡達州一位會計師通過DNA測試,認為自己也是成吉思汗後代。2003年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範圍內成吉思汗後裔達1600萬人。
  • 今天的蒙古國,還有多少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不多了!
    成吉思汗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大陸,後裔更是遍布世界各地。那麼,今天的蒙古國,還有多少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不多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成為蒙古汗國的大汗。從那時起,成吉思汗兄弟五人及其後裔便使用孛兒只斤一姓,並被譽為「黃金家族」。
  • 河南一村莊火了,發現成吉思汗後裔,5萬後人如今改為「王姓」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這個地方,發現「成吉思汗後裔」。聽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有人猜到是哪裡了,這個地方叫做「申家崗」,這個村裡面申姓的人差不多有1400左右,這裡的老人說他自己就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是因為一直在躲避「追殺」,所以才一直隱居著,整個族裡在這裡差不多已有600年左右了,那真的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至於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們手中也是拿著《族譜》,難道所說的都是真的嗎?
  • 成吉思汗的Y染色體
    在與他邂逅三周後的一天,也許你會突然收到一份來自塞克斯博士實驗室的報告,告訴你說:你有一個西非的祖先,或者你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目前,塞克斯博士正在從他遇到的所有姓「麥克唐納」的人那裡收集樣品,以測定蘇格蘭人遷移的每一個分支源流。一位記者驚奇地發現自己與姓「Otzi」的人同宗,這個姓源於義大利北部的史前居民。   56歲的塞克斯博士是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遺傳學家之一。
  • 成吉思汗留下一物,失傳600年後重見天日,還提到同性戀
    其實對於連拿破崙都自愧不如的成吉思汗來說,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很多人都認為,成吉思汗是個崇尚武力的一介武夫。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認識。作為一代傑出統治者,但凡能夠建功立業的君主,必然能文善武,有諸多過人之處。
  • 話說陳村|萬萬沒想到,成吉思汗的後裔居然在陳村種花?!
    成吉思汗的後裔居然在陳村種花?快來圍觀花鄉小鎮藏住的一條蒙古村!在大草原上策馬奔騰,拉響馬頭琴、跳起篝火舞來來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提到蒙古族,想像中就是這樣豪邁奔放的男子漢!相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其中最受寵的的老么兒名叫拖雷,他的妃子拖雷妃,又生了五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