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蒙古族最偉大的汗,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滅國四十,他和他的子孫一手創建了世界上疆域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版圖橫跨亞歐兩大洲。他一共有39名后妃,地位最尊崇是皇后孛兒帖,皇后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拙赤、次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和幼子拖雷。此四人及其後代構成了蒙古系帝國的整體。
蒙元的百年興衰
託雷的第四子忽必烈後來成為蒙古國的第五代大汗,尊號「薛禪汗」。在他統治下蒙古軍隊南下徵服了南宋,結束了中原王朝自唐朝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開創了元朝全盛時期。然而也是在他的統治時期,持續地進行對外擴張屢遭失敗虛耗國力。
和其它蒙古系汗國決裂導致北方局勢緊張,國內政治因為繼承人問題導致的混亂以及不成功的漢化遲遲無法走上正軌,加上蒙古貴族腐化迅速,吏治腐敗,民族矛盾空前尖銳,遍地都是起義軍的烽火,使得元朝國祚不足百年。
亂世之中留詩一首各自逃難
歷經600年,蒼狼與白鹿的傳說,依舊流傳著。
在四川省有一條名字叫餘家灣村落,他們早已看不出任何少數民族的特徵,和漢族完全一樣,他們也不會說蒙古語,寫蒙古字。但是他們家裡保留著許多與蒙古有關的古物件,比如寫有蒙古文字的羊皮卷,一些元朝的服飾和彎刀。
據村裡的《餘氏族譜》記載,餘家灣的村民乃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前代宗祖鐵木健為宰相,總攝朝政……」,稱鐵木健為元庭郡王,順帝時朝政混亂,遂辭官帶領族人從元大都一路南下避禍,這是一趟艱苦的旅程,鐵木健在路上也患病而亡。於是他的子孫在安葬了父親之後約定各自逃難,並且將蒙古姓改為漢姓「餘」氏,各房留詩一首以作日後相認。餘家灣的村民流傳下來的一句詩為「本是朝廷宰相家……」。
六百年後的再次相認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深恨之前欺壓漢人的蒙古與各色目人,對這些人大加清算,其中的典型人物泉州蒲壽庚家族,依靠漢人發家致富,世代受宋室恩典卻不思報恩,反過來投降元兵殘害宋朝皇室,於是下令蒲壽庚家族後代男丁世世為奴,女眷代代為娼,而且不得參加科考。
懾於朝廷的報復,餘家灣人幾百年不敢將姓氏改回,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嘗試登報尋訪同族,不想到居然收到許多來信,最後餘家灣人驚喜地發現,他們的同族親人歷經數百年的戰亂離散風雨飄搖,和自己一樣艱難地生存了下來。在餘家灣人的牽頭下他們紛紛來到餘家灣,一同在成吉思汗的畫像前相約聚首,飲酒祭奠。
血脈真假?科學驗證結果讓人吃驚!
故事到這裡還沒完,餘家灣的故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人紛紛提出質疑。
首先是餘家灣家祖起源經不起推敲,其遠祖應為南京鐵氏,乃漢姓。鐵姓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中商朝遺民居地鐵丘,與鐵木真的鐵完全沒有關係,黃金家族的姓是孛兒只斤。
其次,其記載中的許多歷史在史書中是完全找不到蹤跡,《元史》並無鐵木健的記載。或者說其記載自己的自我矛盾。比如稱宗鐵木健與鐵木真以及鐵木耳為堂兄弟,這完全就是將元太祖與元成宗數代混淆了起來。
許多人質疑他們只是為了利益驅動更改民族而作秀,確實在90年代以後出於各種目的修改民族的情況並不少見。如今隨著政策的調整,這種情況已經非常罕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DNA技術日趨完善。科學家發現,通過測定DNA中Y染色體,可以有效地檢測出父系以來的血統懸疑,從而解決千百年前的歷史疑案,相關的學術成果有2013年復旦大學對曹操家族DNA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曹操本人並非漢初丞相曹參的後代。
於是有人聯繫餘姓後裔,收集了一百多例餘姓後裔進行基因圖譜的檢測,結果驚訝地發現在對107例的餘姓後裔的基因檢測中,結果全是漢族基因,沒有一例是蒙古族基因!而且各家的基因類型都不一樣,明確地否定了他們有一個共祖鐵木健的事實,更不要說餘姓出自黃金家族。
峰迴路轉,真相是個大烏龍
無獨有偶,一首傳家詩也在川渝地區的萬姓家族中流傳,它是650年前抗元民族英雄萬勝作為始祖的傳家詩:「 始祖元朝宰相家……一家分作幾萬家。」
根據調查,在西南的川黔滇地區,譚、張、餘、俞、陳、胡、羅、黃、卿、沈等好幾個氏族 ,都流行著大同小異的傳家詩!根據考究,這些家族很可能是元末義軍明玉珍的後代,兵敗後為了擺脫明朝官軍的追擊才分散開來。
南宋末年,在重慶合川釣魚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困守孤城,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共同創造了釣魚城36年攻防戰爭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甚至連蒙古大汗蒙哥都亡於釣魚城下。
《元史》:癸亥,帝崩於釣魚山。
有人稱釣魚城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連金大大都受此啟發,將這個場景搬到了《神鵰俠侶》的大決戰中,只不過場景變成了襄陽城,主角成了楊過大俠。
釣魚城守將餘玠、冉璡、冉璞、王堅、張珏等人的牌位如今依舊供奉在合川釣魚城忠義祠中,以表達後人對他們守護華夏正統敬意。
無論是萬氏說還是餘氏說,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餘氏真正的家族起源,難道竟然是抗元英雄的後代?
從邏輯上看,這並非毫無可能,歷史上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總有許多平民百姓改名換姓以躲避戰亂,近代就在清國滅亡後,滿人紛紛改姓以求避禍的事例。正因為他們都是原來的反抗者,為了避禍才需要改姓易名,而且這也印證了之前的DNA檢測結果—餘姓身上只有漢族基因。
當然,最終的結果還需要民族學家們進一步搜集比對各地的資料,採集樣本通過基因比對等方式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了。
結語
其實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即使在科學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若是有幸訪得同宗自然應該慶賀,若是結果與期望不符,那也無需怨憤,應該更視其為正本清源之契機。面對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五十六個民族都應該團結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