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紀危機羅馬陷入混亂
公元3世紀上半葉,羅馬帝國因一直未能解決諸多社會危機,從而開始走向衰落,即所謂的三世紀危機。在這個亂世裡,羅馬政治幾乎完全陷於癱瘓的狀態,經濟環境也大不如前,整個帝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裂趨勢。直到戴克里先通過兵變登上政壇,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後,三世紀危機才宣告結束。
那麼在戴克里先獲得對羅馬帝國的控制權後,曾採取了哪些手段來消除三世紀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
靠軍隊上位的戴克里先
對行政區划進行改革,降低分裂的機率和對帝國整體的影響
在戴克里先鞏固了對羅馬帝國的控制權後,隨即就對行政區划進行了改革。首先他將帝國行省的數量增加了兩倍有餘,使許多大行省被分割成小行省。在行省之上,還設有十二個大行政區。
其次,戴克里先還在改革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大城市的直接控制權。對此,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的袁波講師在《試析戴克里先的行政管理模式》一文中曾經提到:
···軍事混戰摧毀了城市自治,戴克里先順應社會形勢的發展,把城市置於帝國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建立起組織相對完善的中央和地方官僚機構,實現行政管理權與軍權的初步分離。
戰爭過後大多數地區都化為了廢墟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戴克里先還大幅度削弱了地方最高長官的權力,使民政長官只管民政、而軍事長官只掌軍事。民政和軍事的分離,直接降低了行省割據自立的風險;這也意味著帝國皇帝對帝國各個角落的控制力也會隨之提升。
同時,行省規模的縮小和數量的增加,也降低了行省分裂後對帝國造成的衝擊力。即便有一處或多處發生叛亂,且有意脫離帝國皇帝的控制並割據自立;這種突發事件對帝國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至少不會殃及帝國整體並引發全面的混亂。
統一稅賦,緩解社會矛盾
經濟問題、尤其是稅賦問題,往往左右了一個國家或政權的生命力。在三世紀危機發生前,羅馬帝國的賦稅制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混亂和不成熟的。不僅各地的賦稅徵收標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就連徵收的方式和徵收的對象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同。對此,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王三義副教授在《羅馬稅制的積弊與戴克里先稅制改革》一文中曾詳細提到:
···國家徵稅沒有統一的稅則和成文的稅法,沒有徹底的土地和人口普查,對稅收繳納的日期、方法、數額沒有具體界定,造成賦稅名目繁多、稅收混亂。
三世紀危機時羅馬帝國疆域圖
戴克里先上臺後意在打破這一局面,於是便頒發詔令要求全國稅賦完全統一。此後,羅馬帝國徵稅完全以實物進行徵收,並且廢除了許多苛捐雜稅。對農民,帝國政府只徵收基本的人頭稅和土地稅。稅種的減少和徵收方式的簡化,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更重要的是,無產階級、奴隸和軍人擁有免稅特權。
對於戴克里先來說,自然是不願意看到帝國內部存在著享受免稅特權的群體的存在的。但是考慮到帝國剛剛經歷了三世紀危機,各個領域都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而且社會秩序相對來說還不是很穩定。因此他不得不選擇做出讓步,通過免除無產階級和奴隸賦稅的方式來緩解社會矛盾,從而使穩定的局面能夠提前到來。
至於軍隊的免稅特權,那就更加容易理解了。畢竟戴克里先本身就是憑藉著軍隊才能夠順利上位。況且此時的軍隊仍然處於比較難以控制的狀態之中,如果不能給予軍隊一些特權,想來戴克里先自己都很難保證會不會被軍隊推翻從而下臺。
當時的羅馬軍隊擁有較大的勢力
以高壓政策打擊基督教會勢力
從公元1世紀開始,隨著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敕令》以來,基督教會的地位就在羅馬帝國內部出現了明顯上升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督教會已經成為了帝國皇帝維護其統治的重要工具。在三世紀危機結束後,戴克里先擔心基督教會的崇高地位會影響到自身地位,因此便採取高壓政策打壓基督教會。
在通過暴力手段摧毀了基督教對羅馬帝國的影響力後,戴克里先必須為羅馬人尋得一個新的精神支柱。為此他選擇恢復羅馬人對朱庇特的信仰。因此在基督教會逐漸淡出羅馬人的視野之後,羅馬社會也並沒有因此出現明顯的動蕩和混亂。
為躲避迫害,基督徒不得不轉入地下活動
那麼為什麼戴克里先要以朱庇特取代羅馬人的信仰呢?
實際上在基督教會受到帝國皇帝的重視之前,羅馬人一直信仰朱庇特。因此當戴克里先要求羅馬人恢復原來的信仰之時,自然不會遭到太大的阻力。而基督教會在三世紀危機的衝擊下,其影響力不僅沒有大幅降低,反而還有所上升,這自然是無法被戴克里先所容忍的。
況且基督教會是"人間的組織",與帝國皇帝是處於平行的狀態之中。而朱庇特則為"神",控制羅馬人對朱庇特的信仰必然是要比控制羅馬人對基督教的信仰要容易一些。因此戴克里先才會以此方式來取代羅馬人的信仰,並達成其進一步強化君主地位的最終目的。
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
結語
三世紀危機結束後,帝國皇帝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帝國皇帝曾經在羅馬人印象中的"崇高地位"也頓時蕩然無存。戴克里先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曾連續出臺各項政策來強化帝國皇帝對帝國的控制力和形象。在這種背景下,戴克里先絕對不會允許基督教會再與帝國皇帝"分享權威",全力打擊後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而單單提升帝國皇帝的權威和地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戴克里先才會對賦稅進行改革,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社會矛盾。只要社會秩序能夠穩定下來,羅馬社會各階級都對新政府沒有怨言,那麼戴克里先的統治地位自然也會越來越紮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混亂的羅馬逐漸安定下來,各個領域也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出現了復興的徵兆。但此時的羅馬內部仍然存在著大量的、難以調和的問題與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就連戴克里先也感到束手無策,只能留給後繼之君再去解決了。
參考文獻:
【1】《試析戴克里先的行政管理模式》,袁波著
【2】《羅馬稅制的積弊與戴克里先稅制改革》,王三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