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美國大選,學著寫寫評論文。
先抄抄歷史,羅馬衰退期的皇帝,戴克里先,如何力挽狂瀾,Make Roma Great Again。
羅馬皇帝和我們天朝皇帝內涵不一樣。羅馬皇帝更像羅馬三軍總司令,要帶兵打仗。保守些皇帝至少也要做到保衛邊關;進取的皇帝會開疆拓土,勝利後回羅馬舉行凱旋儀式,到達人生的巔峰。
從羅馬皇帝的正式稱謂也能感受一些端倪:凱旋將軍.凱撒.奧古斯都.護民官特權。
凱旋將軍,就是大元帥,統領軍權。
凱撒就是凱撒大帝尤利烏斯.凱撒的姓氏。凱撒稱號,就是皇位繼承人的意思。登上帝位後也不會改,再往上摞加"奧古斯都"的稱號。
這裡得再說明一下,凱撒大帝沒有稱帝,他的最高頭銜就是第一公民(虛名)和終身獨裁官(實權)。他在徵服高盧(法國)期間,大方地把他的姓氏贈給了好多歸順的高盧氏族首領,所以姓凱撒的人很多,不一定是尤利烏斯.凱撒的血脈後代。
奧古斯都,也是個虛名,類似於偉大領袖吧。
護民官特權,看名字平常,卻是真真正正的政治實權。擁有否決權,想想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就知道否決權的power了;能召開平民大會,通過的議案直接變成法律。
和羅馬皇帝分庭抗禮的政治勢力就是元老院,貴族組成。連整個羅馬帝國的各個行省都分為皇帝行省,和元老院行省。皇帝行省都是邊疆,正好供大元帥打仗用;元老院行省就努力發展經濟就好。當皇帝很辛苦,要長期巡視帝國邊境,保衛帝國和平。當皇帝要有為國為民的大抱負才行。
這個制度是凱撒的養子屋大維,奧古斯都設計並成熟的,是適應當時羅馬狀況的先進帝國制度,保羅馬帝國百年興旺。
近兩百年興旺之後,就像我們大唐的安史之亂一樣,羅馬內亂了,在211-284年的73年間出了22位皇帝,半數被謀殺。以前興旺期間的皇帝都是貴族出身。內亂期間就是軍人當政了,不管是不是貴族出身了,有軍隊支持,槍桿子裡就能出皇帝。
亂世中,戴克里先登場了,他早年史料很少,顯然不是出自大貴族家。甚至有說他出身解放奴隸之家,後來參軍磨練,靠個人奮鬥登頂羅馬帝位。
內亂期間呢,羅馬周圍危機四伏,東部是波斯帝國,北部邊境線上蠻族日耳曼如虎似狼,南邊北非也匪盜橫行,就西邊大西洋比較平靜,北歐海盜南下作亂還要再等幾百年。
最頭疼的是北方蠻族,準確的說是東北,因為羅馬邊界是斜線,以萊茵河,多瑙河天險為屏障,中間接縫建長城。沿邊境設軍團兵營,這些兵營後來都變成了德國,法國,奧地利和東歐的大城市。
這些蠻族越來越厲害,跟羅馬學習了很多戰術,還結盟。尤其是當羅馬皇帝帶兵跟波斯幹仗的時候,這些日耳曼蠻族就南下揩油。搞得皇帝這個大元帥焦頭爛額。內部再有人趁火打劫,謀殺皇帝上位。內亂期中間也出現過特別厲害的皇帝,特別能打仗,教訓波斯,教訓北方日耳曼蠻族。但是疲於奔命的大形勢不曾改變,羅馬失去了帝國內的和平。農民都不能安心種地了,經濟也就變壞。
戴克里先雖然粗人出身,但在軍隊成長,很擅長觀察形勢。他被自己的手下黃袍加身推舉為皇帝後,開始著手改革。首要任務是打擊邊境敵人,恢復帝國秩序和平靜。是啊,天天有蠻族來搶劫,誰能安心過日子啊。
他的Make Roma Great Again,簡稱MRGA,不喊口號,首先任命自己的鐵桿得力助手也當皇帝,稱號都是上述的凱旋將軍.凱撒.奧古斯都.護民官特權。給自己的皇帝名字上再加個"約維烏斯",最高神;助手皇帝名字上加個"赫拉克勒斯",半神。這樣好向羅馬公民們交代:我自己的這個皇帝比另一個皇帝高一點點。
這就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兩帝共治。跟今天美國的總統副總統不一樣。自己管東邊,助手皇帝管西邊,還是一個大帝國,就是兩個皇帝有分工。
有人問,分工就分唄,幹嘛非得立個新皇帝呀。因為羅馬人比較軸,只有皇帝才能是軍隊大統領,名副其實才能軍令政令暢通。欽差大臣拿著尚方寶劍來,地方軍隊不聽你。
東西兩帝分治的效果非常好,戴克里先專心東邊,對付波斯和現在東歐以及巴爾幹地區蠻族;另一位皇帝在西邊收拾現在德國,法國地區的蠻族和北非的強盜。用了七八年時間,就恢復了幾十年不見的羅馬統治下的和平。這也是因為兩個皇帝都很能打仗,兩人又主次分明,關係融洽。
現在天下太平了,是不是兩帝再合成為一帝呢?不,戴克里先覺得這和平只是暫時壓制住了蠻族,稍一鬆懈就會前功盡棄。他推出了Make Roma Great Again and Again的新政策 ---- 四帝共治。
東西兩位皇帝再各配一名副帝,稱號凱撒。
這時凱撒的稱號不再僅僅是皇位繼承人的意思了,而是副帝,獨當一面。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守衛區域和皇城行政中心。
可見,這個正副皇帝跟美國正副總統不一樣。看美國,一開大會,副總統總是站在總統身邊,川普講話結束,轉身前,喊一聲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彭斯副總統馬上接茬兒,And Again!下面再跟著喊 Again,Again...,造就一種美麗的回聲效果。
四位皇帝各司其職,又尊重戴克里先這位高一點點的皇帝,邊境安寧了,蠻族和強盜們吃不到肉也沒力氣折騰了。
那個條條大路都通向的羅馬城呢,不再是帝國唯一的政治中心。皇帝們打完仗就在自己的皇城裡快活,頂多去羅馬辦辦凱旋儀式風光一下。羅馬城的地位下降了,元老院還在,變成扯皮吵架的俱樂部。
要知道元老院可是羅馬帝國的人才搖籃。元老院這個名字容易引起人誤解,以為是一幫退休老政治家,像個顧問委員會一樣。元老院裡除了有字面意思上的德高望重政治元老,更多的是青壯年貴族。他們在元老院和軍隊兩個地方輪流磨練,成為社會精英。行省總督,執政官,皇帝都是出身元老院。
從內亂開始就不同了,軍人直接上位要求當皇帝,元老院表決通過一下就好了。四帝更加削弱了羅馬城元老院的地位。現在羅馬越來越不像羅馬了。歷史就是這樣,改革家在欲擒故縱之後,要麼肉包子打狗,要麼入虎穴得虎子。
戴克里先活著時,憑著自己的威望和最高神"約維烏斯"的稱號,政治和平,看來羅馬就要再次復興了。他一死沒多久,就又陷入了帝位爭奪的內亂中。以前搶一個皇帝位子,也就兩派打,現在搶四個帝位,打得更火熱;甚至出現了六帝共制羅馬,都覺得自己是嫡傳,該贏得大選。羅馬城元老院誰也不敢得罪,一下子出了六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個軍人出身,實現短期目標的執行力沒得說,但長期政治遠見的素養就欠缺一些。歸罪他也不合理,當時的境況也不大可能有條件做長期政治規劃;這樣,在戴克里先時代,羅馬的短暫復興之後,羅馬帝國在下坡路上就是越跑越快。戴克里先的短期政策成功地加速了羅馬帝國的分裂。如果是凱撒或奧古斯都這樣的歷史偉人再現,給他十幾二十年,還是有可能帶領羅馬找到復興之路的。
羅馬世界的再次團結就要等到君士坦丁引狼入室,把基督教扶成國教,思想慢慢一統。血性羅馬男兒都變成了溫順的上帝羔羊,羅馬已經不是羅馬了。
戴克里先的MRGA歷史就講到這裡。這跟懂王治國有什麼可比性呢?
說到治國,川普和他所代表的極右勢力,擔憂美國的衰落,用了一系列逆全球化的政策。這是解決美國當務之急,立竿見影的強心劑,算不算飲鳩止渴呢?從這一點看,川普的政策和戴克里先的政策是一樣的針對現實棘手問題的有效措施。
其危害也是一樣,對長期有深重危害。
直接抖落我的觀點。
1,美國作為一個興旺了100多年的帝國,會遵循歷史規律,衰落的,無論誰當總統。除非美國有一場歷史性的變革,看不出這樣的變革會發生的任何苗頭,也沒有催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環境,大概率不會發生大變革,所以大概率美國會衰落下去。
2. 川普會成為美國衰落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被人銘記,就像羅馬衰落過程中的這個戴克里先(比喻可能不恰當)。他(他的政策)會在一段時間內阻止帝國的下落速度,甚至會小上升,但卻無力回天,之後會衰的更快,因為帝國從內部分裂了。他為阻止帝國下落的掙扎加速了帝國的內部分裂。
3. 美國的再次偉大,可能得等上幾百年了,就看它會不會涅槃重生,那時也許印度都涅盤了,也許世界都大同了,我操心的有點遠。
這裡只對政策和歷史影響做比較,不是拿戴克里先和川普作個人比較;戴克里先可以歸入羅馬帝國偉大皇帝那一組裡,川普能歸入其他組。
兩人的境界天差地別。戴克里先為了政治抱負,願意把一個大帝國主動分權給他人,是胸襟開闊的君主。川普的品性就不用舉例了吧。
我當個事後諸葛亮,給川普大選獻條計策:提名彭斯當總統,自己當副總統參選。這樣自己的基本盤肯定不會丟;中間選民對彭斯有好感的人會多。你看,很多中間選民不是愛拜登,而是就要川普下臺,民主黨把自家的驢提名來參選,這些人也會投。彭斯的勝算要高過川普。如果彭斯當選,會延續自己的政治路線;一個高風亮節的政治家不是為了理想可以赴湯蹈火嗎?當個副手也不該委屈。於私而言,川普可以無憂無慮地繼續發推當網紅,只要不轟彭斯就好。
祝大家一天愉快,想吃瓜就吃瓜,愛讀史就讀史,要拍磚就使勁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