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跳級者,一向被當作智商超群之人。在現代的教育體制之下,要想跳級,德智體美全方位考量,但是在曾經,或許只需要一篇文章。
民國時期的錢穆與胡適,便是如此。他們憑著作文跳級,開始了求學的順暢之路。
一、少年天才,接連跳級
錢穆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曾考中秀才,卻因身體孱弱無法繼續考取功名。因此,從錢穆出生時起,他便肩負著父親的夢想。
7歲進入私塾,錢穆雖非過目不忘之人,但也比其他孩子聰明許多。在這樣的培養之下,錢穆未來或許不會成為大師,但至少也是文化佼佼者。12歲之時,父親去世,他的家境迅速衰落,母親賣了嫁妝才得以供他上學。
越是在惡劣條件下,人越容易成長。受父親去世影響,錢穆在寫作功底上突飛猛進,文章經常得到讚賞。
這一年,還在私塾的錢穆,憑藉一篇作文,直接轉到中學。
按照當時的學制來看,他等於連跳兩級。此時的錢穆非常欣喜,不僅因為跳級,更因為省下兩年學費。
無獨有偶,同樣父親早逝的胡適,也曾因為文章跳級。
胡適早年的文化薰陶來父親,父親去去世之後,他便在母親的要求下博覽群書。
不管能否盡解書中之意,多看書的胡適比同齡的孩子,更具有悟性。再加上,胡適母親經常給私塾老師塞錢,他上的雖是私塾,卻與「多對一」的家教教育,基本無異。
在這樣的培養之下,胡適從小開始跳級。
最厲害的一次,他以一篇作文跳了四級。
二、靠著跑題作文,去了美國留學
不過,除了連跳四級,在胡適的人生中,文章還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世人皆知胡適曾在美國留學,卻少有人知他的機會,便來自一篇文章。
那一年,胡適參加清華的留美資格考試。按照胡適的水平,他除了文章十分優秀,數學、天文等科目基本難以及格。從總分來看,他亦是排在錄取名次的最後幾個。
如果有機會查看他的各科分數,便能發現,除了一科為100分,其他科目都慘不忍睹。而這個100分,就是國文即寫作。
當年寫作的題目是「論無規矩無以成方圓」,按照常規寫法,應當從規矩的重要性入手。但胡適當年完全不走正常套路,他直接在文章中開始考證「規」和「矩」的起源,硬生生將文章寫成了歷史論據文。
當然,他的論證過程很精彩,見解亦是讓人耳目一新。
可是,這樣的文章,是另闢蹊徑、獨樹一幟,亦是一篇跑題作文。放在如今的考場之上,別說滿分,及格都會成為難事。
然而,胡適非常幸運,他遇上了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改卷官,直接給了他滿分。
如果沒有這篇滿分作文,胡適恐怕難以位列留美名單之列。或許,中國便會因此失去一個學者。
文章帶給胡適的,是跳級、是留美,更是一生命運的改變。
三、不懂外文,卻成了大學教授
相比胡適,錢穆便少了幾分幸運。他雖然寫的一手好文章,卻一直難以遇到機會,鮮少有人懂得賞識。那次跳級之後,錢穆也沒有因為文章而晉升。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既然寫文章沒有人賞識,他便轉而寫書,多寫幾本總會有成就。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幾本書接連出版之後,錢穆被聘入燕京大學,成為教授。
在那個年代,凡是在大學教授,人人都有留學背景,最不濟也應當畢業於國內知名大學。胡適、鬱達夫、魯迅……他們都有豐富的留學經歷。
但是唯獨錢穆,不僅沒有留學經歷,連大學都不曾上過。這樣的文憑,放在大學裡當教授,宛如「石破天驚」,尤其是在燕京大學。
當時,燕京大學是國內名校,開設的科目眾多,被稱為洋文天下的學校。而錢穆對洋文,一字不識。不過,面對眾多的質疑聲,他並未退卻,以紮實的國學知識自我證明。
對於錢穆來說,他破格而來的教授,歸功於他紮實的國學知識,更有賴於他的寫作。有知識有底蘊,是他成功的基礎,能夠將轉化為文章、書籍,具有寫作表達能力,便是他成功的關鍵。
不過,在現代教育體制之下,像胡適與錢穆的幸運,基本無法複製。要想成為名教授,文憑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