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甌江之海上絲綢之路

2020-12-11 散旅逍遙

龍泉之海上絲綢之路:金村古碼頭;金村碼頭位於小梅鎮金村龍泉溪北岸,北與大窯-金村古道相連,距大窯僅5裡之遙,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龍泉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該次發掘面積近500平方米,揭露出規模龐大的碼頭遺蹟,遺蹟共分為五級,由南向北依次增高,在第五階以北,有碼頭工作面等遺蹟。根據碼頭結構和出土青瓷標本,推測碼頭形成於北宋時期,並沿用至民國。金村碼頭是甌江上遊龍泉溪重要船運碼頭之一,是大窯-金村一帶龍泉窯產品外運渠道的重要一環,是「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內陸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金村古碼頭

相關焦點

  • 慶元村落|「八百裡甌江第一村」 藏著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八百裡甌江第一村" 藏著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 毛長森-雪豹 攝 秋冬時節,村莊周邊層林盡染,院落裡的銀杏落葉灑滿了屋簷,走在窄小的巷弄之中,許是青石板的年代久遠,將人們的思緒帶入到過往
  • 八百裡甌江源頭藏了一處天然空調房
    張有鋼 攝 這裡是八百裡甌江的源頭之一,竹林蔥鬱、瀑布爭流,古樹名木、奇花異草更是爭香鬥豔;這裡是華東動植物的搖籃,獼猴成群、飛禽走獸、出沒如梭,更有野人傳說,撲朔迷離。 「日照香爐雲橫綠谷牽手甌江源
  • 南澳島-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南澳島(縣)位於閩粵臺海上交通要衝,全縣陸地面積僅131平方公裡,而海域面積則達4600平方公裡。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南澳的海運歷史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南澳的海上交通就很發達。
  • 體驗甌江源休閒樂趣 品嘗農家特色菜餚
    ——記小梅鎮金村村甌江源休閒山莊    甌江源休閒山莊是我市2015年農家樂三星級經營戶,位於小梅鎮金村村,結合良好的人文自然環境,形成以「釣溪魚、跨吊橋、尋古蹟、泛竹筏、嘗生態魚、探原始古松林、覓甌江第一碼頭、遊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山莊
  • 六勝石塔,古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航標燈塔
    八百年前,泉州人顯示出獨特個性,不但比山建高塔,還敢下海造大橋。坐落於石獅市蚶江鎮石湖金釵山上的六勝塔,便是古泉州人的傑出作品。以石塔為航標,堪稱世界航海史上一絕。六勝塔,又名萬壽塔、石湖塔,建於元朝,通身石頭造就,塔高36.06米,底圍47米,花崗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全塔浮雕金剛、力士像80尊。
  • 【青島海上絲綢之路】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第一人的原來是他!
    青島眾多法顯文化的研究群體,通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追求發現,法顯與青島海上絲綢之路有緊密的聯繫,也證實了青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點和南北交通樞紐的必然性。青島出品的大型舞劇《法顯》今年6月在北京中國劇院首演。
  • 臺山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臺山海上絲路博物館收集了200件明代海上絲路的青花等瓷器。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攝影報導)記者昨天從江門臺山市文廣新局了解到,臺山將興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該博物館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上川貿易島為展示對象,以「檣連四海,音達中西」為展示主題,以大洲灣遺址(又稱花碗坪遺址)等為展示本體。該館建成後,將與位於海陵島上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相呼應,系統展示臺山上川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往來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人文價值。
  •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靜逸之城-泉州遊記
    北屋northhouse-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靜逸之城-泉州遊記北屋northhouse-泉州遊記攻略在一座佛教寺院裡,除了塔、廟、園林,還有一座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靜逸之城-泉州遊記博物館相當氣派,還有閩南語解說,不是單純的展示古物,而是有故事的,很精彩!
  • 「海上絲綢之路」史話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市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公元1087年11月26日,泉州市舶司(古代海關與外貿合一的機構)成立,正式拉開了官方海上貿易的序幕。中世紀時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的廣州、泉州、揚州、明洲(寧波)等港口出發,東至日本的博多、大阪,韓國的慶州等港口,南達南海諸國,西出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的沿岸諸港口,直至地中海的雅典、威尼斯等港口。在漫長的航線上,航行著各式各樣的船隻。
  • 貨幣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古代中西交流史上,除陸上絲綢之路外,「海上絲綢之路」更以其持續時間長,商品貿易量大,涉及國家多而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海上絲路起於秦漢,興於隋唐,盛於宋元,明初達到頂峰,明中葉因海禁而衰落。
  • 豐州九日山:「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出發
    南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之一。千年前,「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出發,鋪開了一幅「梯航萬國」的輝煌長卷。境內九日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作為「海絲」史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8月29日,「全球商報聯盟媒體南安行」採訪團一行人,來到九日山下,尋訪這穿越古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甌江山水詩路採風作品之二 | 沈珂:江流宛轉繞芳甸
    清代朱小塘的大港頭春望,從一個側面描繪了民清時期八百裡甌江詩路最著名的中轉站古堰畫鄉曾經的繁華景象,這番景象至今依然吸引著眾多的行路人,我就是其中一個。久有行甌江之志,卻從未真正踐行,不曾想,疫情後的第一次隨團考察竟是這期盼了許久的「甌江採風」。甌江行,行的是一份好奇,一份感慨,一份激情,一份追古誦今的情懷。
  • 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幾個問題
    此後,「絲綢之路」之「海道」遂為一些學者所沿用,如:1974年,香港學者饒宗頤在《蜀布與Cinapatta——論早期中、印、緬之交通》一文後的《附論》中專門論述了「海道之絲路與崑崙舶」,指出了六朝時候羅馬與中東國家「特別開闢海道作為絲路運輸的航線」17。這一說法仍應源於「絲綢之路」的「海道」之論。
  • 散文名家看甌江口丨時光裡的靈崑島
    張錦顯攝  1、叩問靈崑島的歷史  靈崑島位於甌江入海口,兼有陸海之利,屬河流和海潮共同作用形成的衝積平原島。我因創作《海上溫州》一書,走訪過多位歷史學家和文化學者,叩問靈崑島的歷史。歸結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可以為靈崑島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公元前11世紀左右,甌江口仍為海灣地形。
  • 海上絲綢之路--海南視窗--人民網
    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將「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在國家即將出臺「一帶一路」規劃的背景下,海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海南和海上絲綢之路有著怎樣的關係?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將發揮怎樣的優勢?將怎樣將其和「國際旅遊島建設」結合起來?海南將如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新聞中心 > 專題 > 中國廣播聯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西行 > 地圖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06-11 09:1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甌江是首古老而生動的歌
    唐元和七年(812年)因有刺史韋宥「於江滸沙上得箏弦,投之江,忽化為白龍而去」之說(見《集異志》)而名蜃江,諧音而為慎江。歷史上,因其沿江曾盛植木芙蓉,繁花若霞,因以花名江,也叫芙蓉江。  甌江發源於浙西慶元縣與龍泉縣交界的仙霞嶺洞宮山百山祖北麓鍋冒尖。主要支流有松陽溪、宣平溪、好溪、戍浦江、楠溪等。  甌江水產資源豐富,在甌江棲息、繁殖的魚類有111種。
  • 南山擬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深圳商報訊】(記者 鄭愷 通訊員 汪盛東)昨天,據來自南山區的消息,南山正在依據赤灣片區的海洋文化歷史資源,籌劃建設深圳「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赤灣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重要驛站(其中第二、第六次過赤灣)。赤灣天后宮見證並記錄了這段歷史。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小城之夏·採訪手記】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走來
    這條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曾經是溝通中原和嶺南地區最佳路線,亦是海上絲綢之路唯一的陸上通道。縱觀兩千年風雲,數不清的歷史人物行經於此,說不完的故事與它有關。在江西工作多年,一直想找機會去那裡看看,但礙於大餘縣離省城車程需7小時,所以一直沒有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