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2020-12-10 澎湃新聞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2020-11-08 20: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編者按

2020年10月14日上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在北京舉辦,交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的經驗做法,探討鞏固搬遷脫貧成果的路徑方法。論壇上,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6個省市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和部分搬遷群眾代表作主旨演講,分別介紹了地方經驗做法和探索實踐,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搬遷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現將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主旨演講中相關內容予以摘登。

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昭通市委書記 楊亞林

昭通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級市和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市11個縣(市、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10個(其中深度貧困縣7個)、1379個村(社區)中有貧困村1235個(其中深度貧困村691個)、629萬人口中有貧困人口185.07萬人。

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昭通時指出「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抓好脫貧攻堅,確保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昭通市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深刻領會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作為決戰脫貧攻堅、促進跨越發展最有效、最有力、最根本的舉措,全力推動搬遷群眾既挪「窮窩」更斷「窮根」。「十三五」期間,累計搬遷8.26萬戶35.47萬人,特別是在2019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建成了以靖安、卯家灣為代表的23個進城集中安置區,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達9個,全國搬遷規模前5位的安置區昭通就佔了3個。

圖為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一角

第一,緊扣改變人這個根本來定位和謀劃,全力探索打破行政區劃、進城入鎮進廠上樓的易地搬遷昭通模式。堅持全市「一盤棋」,大力弘揚「搬不動山就搬人」的新時代愚公精神,整合資源,構建機制,形成合力,強勢推進,切實謀劃和解決好搬哪些、搬哪裡、怎麼搬的問題。一是精準識別鎖定對象,努力做到應搬盡搬。2017年底,聚焦「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的六類區域,按照「能搬則搬、應搬盡搬、整村搬遷」的原則,以貧困發生率高於50%以上、交通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難以適應長遠發展為主要標準,精準鎖定搬遷對象8.26萬戶35.4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7萬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16.6%。新增易地搬遷安置的22.8萬人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達18.74萬人,佔雲南省新增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54.3%。整行政村搬遷3個、整村民小組搬遷836個、搬遷人口80%以上的村民小組699個。二是立足昭通實際,打破行政區劃謀篇布局。打破縣、鄉、村行政區劃,堅持全市統籌、整體謀劃、同步實施,全面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重新定位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集中安置區23個,結合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區」的總體格局,在中心城區布局了靖安、卯家灣兩個大型跨縣區安置區,分別承接安置來自6個縣區的9115戶4.01萬人,以及來自5個縣的9100戶3.9萬人。三是堅持進城入鎮進廠上樓,一步到位,實現跨越。綜合考慮城鎮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發展潛力、就業吸納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探索提出「進城、入鎮、進廠、上樓」的安置模式,實現搬遷群眾由農村生活到城鎮生活、由農民到市民到產業工人的一步跨越。全市所有新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全部採取城鎮化安置,其中,中心城市和縣城安置佔比高達92%,助推全市城鎮化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四是堅持應搬盡搬與應退盡退相結合,推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堅持把大規模易地搬遷與退耕還林還草、還竹還果緊密結合起來,為群山減負、讓大山增綠、助群眾增收,推動遷出區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搬遷群眾遷出地140.81萬畝「三塊地」為重點,在烏蒙山區腹地和境內長江上遊核心區域大力發展600萬畝筍用竹產業。

圖為在昭通市永善縣紅光安置點,留守在家的老人閒暇之餘,在廣場上吹拉彈唱,歌聲、二胡聲、笑聲飄蕩在小區的上空。

第二,堅持從服務人入手,統籌謀劃並切實做好配套、支撐、管理、保障工作,確保搬得出、穩得住。堅持全方位謀劃並實施全過程的嚴格把控,確保每一個環節步驟、每一項具體措施落實到位。有統有分,各有側重地走好「建設配套搬家、產業就業支撐、服務管理保障」三步曲。一是奏好建設配套搬家「安居曲」。探索工程總承包、一體化運作模式,用一年左右時間高質量建成了新增集中安置區,同步配套建設的44所學校、33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公共設施已基本建成投用。在群眾入住之前,提前半年準備搬家事宜,對搬遷對象逐一開展政策清、就業清、產業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專項行動和動態管理,做到幹部責任清楚,群眾心中有底。二是奏好產業就業支撐「樂業曲」。堅持以轉移輸出為主,積極構建政府對政府、政府對重點企業的長效對接機制。今年以來,在有效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保存量、擴增量,抓重組、優結構,建機制、促穩定」的思路,在全國率先實施大規模的轉移輸出,確保了易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不降反升。在各安置區規劃建設近8萬畝農特產業基地、9100個蔬菜和食用菌大棚,近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和45萬平方米商業設施。大到昭通市近80萬畝蘋果、300萬畝馬鈴薯等高原特色產業的三產聯動發展,80萬噸有機矽的布局落地、70萬噸水電鋁產業鏈的逐步延伸,小到安置區內部農貿市場、超市等商業設施的配備,地攤經濟、夜市經濟的規範發展,再到安置區周邊工業園區的電子元件、設備終端、服裝加工等43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引進入駐以及1.18萬個公益性崗位的開發,都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必要的就業創業保障。截至9月30日,全市13.74萬新增搬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90.25%,易遷戶「零就業」家庭繼續保持動態清零。三是奏好服務管理保障「幸福曲」。以建立落實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為核心,在安置區全覆蓋組建5個臨時黨工委(管委會)、設立6個街道辦事處、成立111個黨支部和44個社區的基礎上,構建「街道、社區、片區、樓棟、住戶」五級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社區、開啟新生活、謀求新發展。

第三,始終堅持以群眾工作為主線,以黨的建設為引領,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探索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工作為主線,抓住精準、統籌、務實「三個關鍵」,實現思想、工作、情感「三個認同」的「133」工作思路,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的參與度和認可度。從搬遷對象的政策宣傳、思想動員、精準鎖定到安置區的選址規劃、公共配套、產業就業支撐,搬遷過程及後續的管理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宣傳引導達成共識。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黨的建設統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雙統領」。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強化鐵的紀律和硬的作風「雙保障」。通過「雙統領」「雙保障」,努力實現黨的建設和脫貧攻堅「雙推進」。易地搬遷推進到哪裡,黨的基層組織就跟進到哪裡,確保每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都有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每一戶易遷家庭背後都有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不僅推動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更為持續的鞏固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支撐。

今日推薦

來源/@紅色扎西

原標題:《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人民日報》點讚昭通鎮雄縣
    掌上春城訊 今天(11月22日),《人民日報》3版頭條刊登題為《異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的文章,聚焦雲南昭通鎮雄縣異地搬遷戶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開啟了蒸蒸日上的日子的脫貧之路。挪出窮窩、斬斷窮根,雲南實施大規模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數十萬貧困群眾實現從深山到城鎮的跨越。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在貧困群眾面前開啟的,不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還有廣闊的奮鬥新天地。
  • 【僑雲南】普洱孟連:易地搬遷拔窮根 精準脫貧奔小康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娜允鎮南抗村富尼小組煥然一新,處處展現出一副新的氣象。 走進富尼易地搬遷安置點,一排排小洋房錯落有致,房前有庭院、有菜(花)園、有衛生間,文化活動室、多功能運動場一應俱全。
  • 老俵出深山 蘇區拔窮根——江西省贛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贛州,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這塊全國較大的革命老區、贛南蘇區,也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十三五」期間,贛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785戶73918人,佔江西省的55.2%。作為江西省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設區市,贛州已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正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衝破千山萬壑,告別幾代窮窩
  • 【你笑起來真好看】搬進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昭通貧困...
    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昭陽區靖安鎮洪家營村,距離主城區28公裡,規劃用地2177畝,計劃安置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彝良縣、鹽津縣、鎮雄縣等6縣區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安置區。
  • 雲南百萬群眾易地大搬遷 激情點亮幸福新家園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的一塊「硬骨頭」。全省各族幹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行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提高站位、堅定信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保質保量推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 雲南麗江:易地扶貧搬遷讓2.49萬人「挪窮窩」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據8日召開的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時期,麗江市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5.24億元,建設集中安置區39個,共安置5956戶、249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並實現脫貧。
  • 2020年「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
    昭通易地扶貧搬遷靜安安置區昭通易地扶貧搬遷靜安安置區本次「新春走基層」活動期間,12家重點網絡媒體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報等平臺,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專題、H5等全景式融媒體宣傳報導,多角度呈現雲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貧困地區落伍」的決心與幹勁
  • 挪窮窩、拔窮根,雲南保山: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保山市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產業扶貧力度、就業扶貧力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堅決完成既定任務。易地搬遷,挪出窮窩奔小康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搬遷任務72169人,在全省16個州市中排名第6位。
  • 挪窮窩 摘窮帽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原標題:《焦點訪談》挪窮窩 摘窮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景色壯美,但這裡卻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95%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耕地稀少、自然環境惡劣。易地搬遷是改變當地貧困群眾生活的重要途徑,可有些人卻寧願窮在大山,也不舉家搬遷,成了移民搬遷的難中之難。
  • 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
    於晶 攝中新網寧夏海原5月14日電 題: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中新網記者 於晶「看到屋,走到哭,水苦澀,土貧瘠,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這句俗語曾是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的真實寫照。海原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素有「苦甲天下」之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為進一步壓實責任、鞏固成果、提升質量,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昭通鹽津縣柿子鎮水平村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抓好蝴蝶谷安置點後續幫扶各項工作。
  •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2020-12-1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在易地扶貧搬遷這張試卷上,常德奮筆書寫著自己的答案。搬入新家園見證了湖南屋脊在脫貧攻堅戰場的難度和高度石門縣素有「武陵門戶」與「瀟湘北極」之稱,是全省移民大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武陵山片區縣。近年來,為讓貧困群眾早日走出大山,走上富路,石門縣規劃建設了25個集中安置區和2673個分散安置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125戶9852人。山羊衝村搭上了這趟千載難逢的易地扶貧搬遷頭班車。並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雲南: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
    雲南: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新華社  作者:  2020-05-11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記者林碧鋒、嚴勇)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雲南省已累計實現
  • 雲南瀾滄:易地搬遷拔窮根 安居樂業奔小康
    如何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瀾滄縣緊緊抓住易地扶貧搬遷這一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創新建設思路,全面實施「交鑰匙工程」,打造了以勐朗鎮佛房社區中心集鎮安置點為代表的城鎮化安置新模式,為山區貧困問題探索出了新路徑。
  • 雲南魯甸首批村民搬入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新家
    圖為村民正在搬入新家 康平 攝中新網昆明12月20日電 (杜瀟瀟)20日,雲南昭通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搬遷正式啟動。當日,518戶1286人搬入新家。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項目由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承建,是雲南省大型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該項目將為8489戶家庭36345名居民提供醫療、教育、就業等「一站式」服務,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570戶32347人,是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入住人數最多的安置區項目,將在春節前實現全部搬遷入住。
  • 【新疆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走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有一條脫貧途徑,像生機勃勃的春風,讓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挪了窮窩、換了窮貌、拔了窮根。因此,有人稱之為「最有效的脫貧途徑」。  這項工程,就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這條途徑,就是邁向幸福與富裕的通途。  廣袤的地域、豐富的地貌、多樣的氣候,造就了新疆的壯麗。
  • 洛陽新聞發布會|易地扶貧搬遷:6萬餘名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
    會上,洛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明元介紹「十三五」時期洛陽市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具體舉措和主要成效。  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扶貧工程中的重要一項,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易地扶貧搬遷 雲南昭通搬走「窮根...
    中國青年網昭通7月6日電(見習記者 呂佳璐)「我們現在生活的很好,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而且水電齊全,交通也很方便,我和老伴還在小區找了份工作,有了固定收入。感謝政府,讓我們往後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