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忙了一整天,倦意來襲,你終於忍不住趴倒在桌上。可是剛剛進入夢鄉,卻猛地切換到一個危險的場景,你突然不小心就踩空了樓梯或是踩了塊香蕉皮,摔了一大跤,自己直接從夢中驚醒過來。
伴隨著覺醒的是你的身體會突然抽搐或者猛抖一下,有時候動作很大,甚至會嚇到你旁邊的人。而且有時候你以為自己睡了很久,卻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剛剛打了個盹兒。
為什麼我們睡著時會突然猛地抖動一下,而且恰好與你夢中踏空的感覺同步?究竟是因為夢境嚇得發抖,還是因為發抖才做了噩夢?怎麼會同時發生呢?小生一直以來也好奇,總覺得這是一種神秘的力量,讓現實與夢境結合得如此緊密;有時候又懷疑身體是不是出現什麼故障,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後來聽到一種說法:這是人在入睡的時候,呼吸頻率降低幅度太大,大腦神經為了測試你是否瀕臨死亡而發送的脈衝,使身體覺醒。
這個說法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小生查看了好多資料發現目前有如下幾種說法:
肌抽躍說
就是上面提到的呼吸頻率下降、大腦以為身體瀕臨死亡而發送的一個脈衝,這種現象就叫肌抽躍。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動,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
雖然在情況較為嚴重時,肌抽躍症是一種會影響人正常生活的軀體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躍,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與身體健康沒有太大的關係。
夢境反射說
人的睡眠有兩個周期,一是快速眼動睡眠;一種是非快速眼動睡眠。一般在入睡後1小時左右,就會進入「快速動眼期」,眼球會快速移動。在這個階段,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白天清醒的時候相同,睡眠中大部分夢都發生在這個階段,而且多數在醒來後能夠回憶起來的夢,也是在快速動眼期發生的。
人睡著後,身體肌肉應該是放鬆的,但是有些人由於睡姿、白天勞累、興奮、心情煩躁等原因,睡下後肌肉沒有完全放鬆,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特別是有時夢境過於生動時,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出信號,就會產生小動作,發生把夢境演出來的情況。
誤操作說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大腦工作中的一個小故障。入睡抽動可能是來源於皮層下的活動,入睡時,全身的肌肉開始放鬆,因為缺失一個反饋信號,導致大腦誤以為這種肌肉放鬆是身體下落的危險信息,因而調動運動系統以保護自己,從而產生肌肉抽搐。
切換失靈說
人從清醒進入睡眠需要經歷一系列狀態的切換,在這個切換過程中,身體網狀激活系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肌肉在入睡時也會發生狀態的切換,如果切換時網狀激活系統不慎「卡機」,就會刺激神經引發抽搐。睡前有劇烈運動的話,這種情況更為常見。類似於激烈運動後未完成的一種肌肉放電現象。可以看成是一種肌肉慣性。
抽搐學習說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嬰兒身上更常見,有觀點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係,而這一過程在沒有外界刺激幹擾的睡眠時更容易完成。
另外,人在睡眠時還會出現一種叫「睡眠錠」的東西,其具體表現為腦電波突然出現大幅劇烈震蕩,此時可能伴隨身體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另有研究發現,睡眠錠的出現有助於將新信息與現有知識進行整合,這也為「抽搐睡眠學習」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
媽媽說
另外最讓人開心的說法就是,媽媽常跟我們說的:孩子,你這是在長個子啊!當然這毫無科學依據,只是寄託了家長對我們的美好期望。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討論的身體突然抖動一下,與睡覺時手腳突然抽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一個瞬間的動作,突然劇烈抖動一下,身體旋即恢復平靜,沒有疼痛;後者則是一個持續的疼痛的過程。如果是後者,可能是身體缺鈣,可適當補鈣。
實際上,目前在醫學科學上,對於「睡覺時突然抖動驚醒」這一睡眠現象尚未有確切的定論。綜合上面的幾個觀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這是身體機能的一種應激反應,是出於身體的自我保護意識。偶爾出現幾次這種情況,不必太在意;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得比較頻繁,就應該去找醫生看看。
中國新聞網綜合生活經(shj77520)
(環渤海新聞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