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正日益受到政府及傳統行業的關注。當一批網際網路企業藉助數據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時,傳統領域開始奮起直追,共享「數據浪潮」的紅利。而在這背後,一項創新技術正在推動傳統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從數據採集、分析到應用,網際網路時代催生了大數據的商業價值,在無形中,形成了新的「數據壟斷」——率先發現數據價值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成為數據紅利時代的「寡頭」,藉助數據,一大批網際網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而政府、傳統企業則只能守著數據,被動等待。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第一次將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比肩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成為「第五大要素」。這標誌著,數據已成為基礎的戰略性資源。
這也向政府及傳統企業發出信號。過去,在政府部門,政務數據通常被分散在不同部門,「數據孤島」是政府部門向社會開放數據、共享數據的障礙之一。而對傳統企業而言,要像網際網路企業那樣開發手中掌握的數據,則先要攻克技術這道關。
如何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讓數據在良性流通中發揮更大價值,成了當下政府、傳統企業需要緊迫思考的課題。
一些政府和傳統企業率先啟動了數據開放共享試點,對於市場是一種啟發。比如,廈門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和無障礙共享,針對旗下掌握的包含人口、法人、空間、證照、信用、健康、交通、旅遊、公共安全等在內的超過200億條數據,建成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
作為這個平臺第一個「吃螃蟹」的用戶,廈門市民數據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又衍生出「i廈門普惠金融平臺」,利用政府提供的貸款人相關信息對貸款人進行全面貸款風險評估,從而提高普惠金融業務撮合的成功率,解決個人及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類似的做法逐步推廣至健康醫療、家政服務、智能客服、商業選址、旅遊投資、營銷設計、金融信貸等眾多領域。前不久,全國信易貸平臺(廈門)在落地和推廣過程中,也藉助優刻得安全屋產品體系,快速、廣泛接入中小企業市場監管、稅務、司法、水電氣、房產以及社保、公積金繳納等領域的實時信用數據,打破舊有信用數據使用模式,大幅提升數據接入時效及廣度深度的同時確保數據安全。
在政府高效開放數據的背後,離不開市場上一套獨創的創新技術——安全屋,這是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刻得)率先推出的數據可信流通平臺。
正是看準了傳統領域市場的這一痛點,優刻得在其原有雲計算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深入對數據流通關鍵技術的研發,尋找差異化競爭點,在業界率先提出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概念,從而真正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安全屋」將堡壘機、密鑰管理、權限控制等安全技術相融合,提供一整套基於雲端的安全技術、計算技術和流通規則,確保在數據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數據使用權的安全共享,規避數據的二次交易、數據洩露等風險。
目前,包括上海大數據中心、山東省公安廳、青島即墨城市大腦雲平臺等諸多政務應用場景中都開始藉助安全屋技術,開放數據流通。
優刻得CEO季昕華認為:數字經濟最大的問題是部門與部門之間數據不通,公司與公司之間數據不通,城市與城市之間數據不通,國家與國家數據之間不通。數據不通,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多是利益問題。數據安全最大的問題是數據很容易被複製,大家都擔心自己的數據被別人拿走。目前大數據產品大多側重於單個數據源內部的數據處理,不能支持數據源之間的共享和對外開放,且缺乏通用平臺性解決方案的洞察。UCloud獨家推出安全屋數據開放平臺,解決市場痛點,助力傳統領域的政府、企業充分挖掘數據價值,以及為數位化轉型保駕護航。
而從數據安全的角度切入,目前,優刻得安全屋在數據流通、政務服務,以及數位化抗「疫」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為優刻得開拓數字政府領域闖出一條新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