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展示的街市
東漢墓室壁畫《樂舞百戲圖》
除了陣法之外,在古代,「五花八門」也被具體指定為幾種特定的行業:金菊花——比喻賣茶的女人;
木棉花——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比喻酒樓上的歌女;
火棘花——比喻玩雜耍的人;
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
而所謂「八門」是指在市場擺地攤,靠口巧舌來掙錢吃飯的生意人,即:巾、皮、彩、掛、評、團、調、聊,具體為:一門巾,算佔卦的人;
二門皮,搭賣草藥的人;
三門彩,變戲法的人;
四門掛,江湖賣藝的人;
五門評,說書評彈的人;
六門團,街頭賣唱的人;
七門調,搭篷扎紙的人;
八門聊,指高臺唱戲的人。
「五花」、「八門」一度被用來代指「士農工商」等主流職業外的市井底層職業從業者,這些職業從事者多被社會所輕視,所以五花八門也就有了貶義。 到寺院參觀、禮拜
我們一定會用到合掌這種禮儀,
在佛菩薩像前要合掌示敬,
遇到出家法師也要合掌示禮,
雙手合十看似簡單,
其實深表法義。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在印度傳統社會中,雙手合十常用來祈禱、祝福,或表示感謝。
雙手合十也是佛教常用禮節之一,僧侶之間常用雙手合十問候對方。而信眾看到佛菩薩像時,看到出家法師時也都會雙手合十,以表尊敬之意。當然信眾與信眾之間,也常以此禮儀表示問候與感謝。
中國自古以拱手為恭,印度以合掌為敬。合掌除表示衷心敬意外,也表返本還源、事理契合的意思,因為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淨之手,故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然若兩手合二為一,則為人類潔淨面與不淨面合為一處,以此合掌來表現人類最真實的面目。即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所要傳達的「不垢不淨」的空性智慧。
合掌的樣式有很多種,一般都是以兩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舉至心口處輕合,不可過緊,宜如塔形,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蓮花,則有以蓮花供養三寶的寓意。
掌背為外代表外境六塵,掌心為內代表覺心菩提,合掌則代表背塵合覺。而成就佛果則應改合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時,表示放光接引、普渡眾生。
印光法師曾經說過,「欲得佛法實益,當向恭敬中求」。所以見到佛法僧三寶,我們當以虔誠之心對待,雙手合十以表恭敬,然而這正是我們修行、學佛的真實著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