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文友在他朋友家的牆壁上看到了我的一張書寫毛澤東詞的草書,半天都讀不出來,於是微信請教於我。後來在一次聚會上他對這事還「耿耿於懷」,質問我能不能寫些大家都能認得的楷體字,最好像印刷體一樣的,我應付著點頭應允。
我理解這位文友,認不得書法不足為怪。書法楷、行、隸、篆、草五體中,前三種好認讀些,後兩種就很難了。因為我們從跨進學堂的那一天起讀的課本都是宋體正字,一直到大學甚至博士後幾乎所有的課本、讀物都還是這樣,除非有家庭的培養和拜師學習,否則就難得真正接觸到中國幾千年來用毛筆書寫傳承下來的書法經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幾乎承載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和變遷,以及華夏子孫的精神氣質。從這一點來說,書法之所以能成為藝術而優於其他文字就在於這一點上。書法還在於能夠伸張個人情緒,表達喜怒哀樂,所謂「一書一世界」就是如此。比如,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就表達了悲憤的心情,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表達的是喜悅興奮的心情,等等。
一張書法作品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需要讀的不僅僅是內容,還要讀出這幅書法的美感,讀出作者的內心表達。
讀內容就是要讀出書法文字的讀音,與標準宋體一一對應出來,才能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由於篆書、草書生成的年代久遠加上平時實用不到,對我們而言就很生疏,要認讀它需要篆書、草書學習的基礎。我在山區老家的堂屋封山牆用篆書寫了一幅中堂「寧靜致遠」,一位親戚來訪,一進門就隨口讀出「家靜有運」,我說你讀錯了,他極不服氣,「我堂堂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的怎麼會不識中文字呢?」我說這裡寬帶信號不好不能馬上查出,你回去後上網絡查查書法字典就OK了。還有一位中學校長也學過幾年的篆書,有一天我為朋友用草書寫了「為師有道」發在朋友圈,他看到了問我,最後一字是什麼字,我說是「道」字,他說沒見過,我叫他查草書字典,他查完字典說還真有這種寫法。認讀書法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還不低。不少人學了點皮毛或一知半解,看到不識的字也不深究就笑話別人,自己出醜了還不懂得!中國漢字有幾千個,每個漢字都有相應的篆體和草體,有的一個字有幾十種草法,有不少字晃眼看去草法很相像,仔細看起來就能發現差別了。如「山」和「下」,「上」和「卿」很難區分。學書法的人,到一定的程度就開始讀字帖了,讀帖讀技法——筆法、字法是基礎,讀章法、墨法、節奏、感覺、境界是高層次讀帖。
一張字擺在面前,能讀出所有的字只是讀書法的第一步,要能讀出作品的美感來難度就大了。書法的美感由筆畫的力度、速度、粗細、長短,結構的疏密、揖讓、姿態,章法布局的協調、空間大小、筆墨的對比、節奏感等等因素決定的。品讀書法的美感在魏晉以前都開始了,到了魏晉以後就更盛。梁武帝在《古今書人優劣評》曾對鍾繇的書法進行評論:「繇書如雲鵠遊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古人對筆畫力度的要求用「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等自然現象來參照,對草書線條用「流水行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來形容。朱熹對王羲之書法做過評價:「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可謂評出高深度了。其實書法和音樂、文學、中國畫等其他門類藝術一樣相通,都強調基本功,講究自然和諧,突出重點、高潮,注重氣勢的連貫、節奏的變化,等等。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
讀懂了內容,讀懂了美感,還要讀懂書法作者。一張書法作品往往是作者的一次心路歷程,讀者可以由此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書法史上,唐代狂草大家懷素是一個僧人,他常以「狂僧」「醉僧」自稱。酒雖是佛家五戒之一,但懷素照喝不誤。通過觀賞懷素的作品《自敘帖》,看他「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從中能夠窺探到他性情疏放,銳意草書,卻無心修禪。唐任華透過懷素書法曾賦詩:「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盤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後始癲狂……」就是例證。讀書法除了認讀內容、欣賞美感,還能讀出書法家的個性和內心情感,這是高手。現如今,不少書法作者寫書法不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胡亂取法,人書分離,浪費時間不算,還收效甚微,觀者也難從其作品中窺探到他內心的信息。好多朋友問我「你怎麼不寫草書?」答曰「因為我少喝酒!(偷笑)」草書需要感性的成分多些,酒精能去理性促感性的生發。所以我的書法面目是篆隸書多,寫草書也是寫字字獨立的章草,因為我素喜平靜內斂,不太張揚好動。
書法蘊含的信息、氣質、境界不僅書家需要讀、讀得懂,其他普通大眾也能讀得懂,讀出文字,理解字義,讀懂作者的內心,更能讀出書法之美。藝術和實用往往相悖,寫字是把複雜的事情往簡單裡做,藝術要把簡單的事情往複雜裡做。我們為什麼要把簡單的事情往複雜裡做呢?是因為我們想通過書法藝術的學習,表達一些情感,尋找心靈的寄託,而不僅僅懂得實用的抄書。(龍介池)
龍介池,字三皎,別署紙廠洞人、五悅堂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理事、河池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14-2017年度「中國書法名家人氣百強榜」上榜書法家。作品曾在《書法導報》《書法》《書與畫》《青少年書法》《青少年書法報》《書法報》等報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