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新華網文化頻道、書畫頻道主編 袁思陶博士
推薦理由:「天雨流芳」是納西語,意為「讀書去吧」。新華網文化頻道【天雨流芳】欄目將陸續推出當代名家名作系列品讀,讓心靈如同沐浴天雨一樣得到知識和智慧的滋養,一瓣心香,讓靈魂綻放出生命的清香。國慶中秋雙節到來之際,我們奔波不安的靈魂需要得到詩意的棲居。所謂:「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古人云:「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香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推薦大家靜心品讀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工作室導師方放最新出版的《當代名家書法創作經典——方放書法作品選》。方放書法的突出神彩就是一種難得的「靜氣」。那種氣定神閒的感覺,能讓人瞬間停駐腳步,穩下心緒。而這種靜,並非簡單的沉靜、遲滯之靜、板結之靜,而是動中之靜,靜中有動。在那靜中,觀者可以感受到鳶飛魚躍的生命律動,是「肅肅有松下風」的「動靜」之美。
文/劉麗娜
日前獲得《當代名家書法創作經典——方放書法作品選》,展卷研讀,愛不釋手。聯想起近年來多次觀摩方老師書作,以及2019年底與其見面聊論書道之緣,不禁為她的書法再上層樓感到高興。其書法風格境界,在此嘗試用四個關鍵字來略述。
一曰「靜」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看到方放書法,首先就被一種攝人心魄的「靜氣」迷到。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非寧靜無以致遠」。在這紛亂世事、碎片時空、眾聲喧譁的時代,書法的江湖,心浮氣躁的作品滿目皆是。「靜」的品質早已成了奢侈品。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深識書者惟觀神彩,不見字形」。熊秉明先生認為,「神彩」就是「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在筆者看來,方放書法的突出神彩就是這種難得的「靜氣」。那種氣定神閒的感覺,能讓人瞬間停駐腳步,穩下心緒。而這種靜,並非簡單的沉靜、遲滯之靜、板結之靜,而是動中之靜,靜中有動。在那靜中,觀者可以感受到鳶飛魚躍的生命律動,是「肅肅有松下風」的「動靜」之美。
二曰「淨」
方放書法給人以「乾淨」、「出塵」之感。這首先得益於其筆法精到,用筆純淨,尤其體現在其深厚的楷功和小行書上。以《作品選》中一幅名為《筆妙喻水》的楷書為例,真可謂「筆筆到位」。八法精緻,乾淨爽利,使得每個字都經得起細味。有人認為,方法書法是以「帖學」為宗,實際上,應該是「碑帖相應」。遵照「小字用帖」「大字用碑」的用筆,方放能熟稔地在碑帖兩種筆法中自由切換,使其書寫變化豐富,層次多樣。
三曰「敬」
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也。」方放書法能達到「靜」和「淨」的神採效果,與其作為書家心中有「敬」是分不開的。根據筆者對方老師的初步了解,她幼承家學,年少習書,對書法這門最能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表達方式始終懷著敬意。「尊古與傳承」「守正與創新」,方放對待書法,一路走來,敬心誠意。這種「對書如敬」的態度,使得她的書法了卻煙火氣,凝成「書卷氣」。
四曰「境」
不是所有人的書法都能臻於境界,也並非一個人的所有書作都有境界。不過,方放示人的書法作品,多可謂有境界。這種境界,以筆者看來,整體上是一種「雅」境。借用《二十四詩品》,也可稱是「典雅」。竊以為,方放書法堪稱京城女書法人,乃至當代書家中唯美主義的「雅書」代表之一。上迄「二王」,中承趙孟頫、文徵明,再到時下書壇,精緻流美的書法一路並不容易走,但方放在此路徑上,堅持傳承拓新。儘管「唯美」,但其書法不乏勁健、雄渾,這從其大字行草作品便可觀之。那種線條下的生命力,無脂粉氣,有金石聲,或非雄強,卻是有「柔」而無「弱」,外圓而內方。
總之,方放書法給人的審美感受豐富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