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6春節年俗之「變」 當春節遇上「網際網路+」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各式年俗交雜著團圓、祝福、喜慶等情感,這便是中國傳統的年味兒。近年來,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年俗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過年被賦予了時代氣息。

  「網上趕集」:春節網絡消費成趨勢

  置辦年貨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大包小包的雞鴨魚肉、瓜果蔬菜,是一道春節必有的風景。而如今,置辦年貨習俗依舊,購物方式卻發生了改變,「網上趕集」逐漸興起。

  長春市民李佳揚今年不再東奔西走。她每天都打開電腦,瀏覽幾家知名的購物網站推出的年貨專欄。生鮮蔬果、堅果蜜餞、各地特產……想要的商品應有盡有。

  同樣,家住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居民李桂芝也感受到了網購的便利。「一開始也不咋相信,總覺得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怕被騙了,自從跟著女兒買了一回糖才打消了我的顧慮,便宜不說質量也不錯,而且有的東西在本地市場根本買不到,真是太方便了。」

  在鄉村,隨著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農民也能做到足不出戶坐享電商送貨上門的便捷,年貨大集已不再是農民置辦年貨的唯一選擇。

  往年,村民李文孝大多會選擇去鎮上或縣上的集貿市場、超市購置年貨,而今年他也嘗試著「網上趕集」。「網上啥都有,需要什麼在家就能買到,還能送貨上門。」李文孝歡喜地展示著他網上代購的年貨——糖果、食用油、衣服,還有一輛三輪車。

  河北金融學院教授、電商專家趙永新表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際網路農村網民已佔比28.4%,規模達1.95億人。「很多農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都願意直接在網絡上採購年貨,電商的崛起無疑對農村傳統年貨大集已造成衝擊,且影響力在未來幾年會愈加明顯。」

  聚餐:網約大廚做家宴,除夕初一最火爆

  春節總少不了聚餐約會,和親朋好友一起享受節日大餐,品嘗舌尖上的年味兒。隨著網絡O2O服務的興起和普及,把大廚請到家中做年夜飯也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北京市民張國忠已多次使用某「網際網路+」服務企業的APP來預定家庭聚會菜單和大廚了。今年除夕,他和老伴兒、子女們「在家輕鬆吃大餐」。

  「從食材到製作,全不用操心,不僅吃得放心,吃得美味,而且大廚們會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張國忠說。

  記者發現,預訂春節期間大廚上門服務的市民還真不少。記者試著在臘月二十八預約大年初一家宴,發現中午時段已經全部訂滿,只剩晚餐的時間段,而除夕當天的所有時段全部爆滿。

  對此深有感觸的北京市民王先生說,「除夕和大年初一預訂廚師的數量比較大,從大年初二以後,可預約的時段明顯多了不少。」

  據報導,提供廚師上門做飯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愛大廚」聯合創始人侯鵬飛介紹,「從去年10月份開始推出今年的年夜飯預訂後,訂單量就一個勁地往上升,截至目前已經超過3500單,比去年猛增了6倍。」

  除北京外,廣州、濟南、合肥、廈門等地市民也開始網訂大廚上門做家常菜。

  網上搶紅包:指尖上的新年俗

  除夕之夜,以騰訊、阿里等為首的網際網路企業推出的手機搶紅包遊戲,再次引發億萬網民狂歡。

  據報導,和往年相比,除夕當日手機搶紅包活動的參與人數、紅包數量創下新高:當天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收發總量80.8億個,是羊年除夕的近8倍;QQ紅包總用戶數為3.08億,收發總量達42億個;支付寶「咻一咻」互動平臺的總參與次數達到3245億次,是羊年春晚互動次數的29.5倍。

  自2014年春節騰訊率先推出微信紅包活動以來,手機搶紅包迅速成為億萬網民熱衷的娛樂遊戲,手機搶紅包也被稱為「指尖上的新年俗」。

  今年,搶紅包的玩法更加多樣化。除了微信「搖一搖」外,騰訊今年推出的新玩法紅包照片也引爆朋友圈,共有2900萬張紅包照片發出。騰訊QQ除了「刷一刷」玩法外,今年還提供了口令紅包、個性紅包、群發祝福等個人紅包玩法。支付寶今年的「咻紅包傳福氣」活動讓無數網民戳屏到零點,最終有791405人集齊五張福卡,平分了2.15億元大獎。

  「與傳統紅包相比,這種新科技催生下的紅包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便捷;同時,搶的過程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互動和趣味,打破了傳統紅包的單向性。」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

  與此同時,社會上也不乏一些反對的聲音,不少網友批評道,為了搶紅包而埋頭看手機反而阻礙了人與人在現實中的溝通。對此,夏學鑾表示,民俗是社會群體的約定俗成,會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發生變化,不能簡單地用好與壞進行價值判斷。

相關焦點

  • 春節大數據 | 指尖上的新年 2016春節生活方式之變 | 網際網路數據...
    1172元年是團圓,年是鄉愁……關於年是什麼,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讀。2月1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螞蟻金服共同發布《指尖上的新年——2016春節生活方式數據報告》,通過對4億多實名用戶在春節期間登錄支付寶使用各項生活服務情況的分析,第一次用數據的方式為我們解開網際網路時代,年,這個中國人心中共同的牽掛,正在發生怎樣的嬗變。
  • 2016年春節是哪一天? 春節的來歷和春節的習俗
    2016年春節放假時間安排:2月7日至13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4日(星期日)上班。2016年春節是哪一天2016年春節是哪一天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 2016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明年是什麼生肖年?春節放假安排2016版出爐
    原標題:2016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明年是什麼生肖年?春節放假安排2016版出爐 2016年春節是2016年2月8日,星期一!春節假期之後,緊跟著就是西方情人節!根據2015年國家發布的2015年春節放假安排通知,預計2016年的春節放假安排時間為:2016年春節放假安排預計為:2016年2月7日-2016年2月13日2016年2月7日至2016年2月13日調休,放假7日。
  • 春節年俗 歷久如何彌新
    原標題:春節年俗歷久如何彌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將近千年前,王安石吟誦這首詩時,肯定不承想到「爆竹」也可被電子菸花所取代,「桃符」則變為春聯,可由AI自動生成。時代在變,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民俗符號也隨節慶形式、技術革新、生活方式的變遷而異彩紛呈。
  • 春節新年俗 年貨「新三樣」
    原標題:春節新年俗 年貨「新三樣」   科技感是網際網路催生的新年俗;人情味兒是年俗文化中不變的溫暖。昨天,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別發布了一組春節期間的網際網路數據統計,描畫出多數人的春節生活:上網搶廟會門票、聚會時一起玩「跳一跳」、買掃地機、洗碗機送給爸媽解放雙手……   年貨「新三樣」   買年貨回家,是過年標配。
  • 新春新氣象新變化 盤點2016年春節七大表情
    2016年春節匆匆而過,但新春佳節的喜慶勁兒還在延續。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2016年的新春,在不經意間已然有了不少新氣象、新變化。這些變化,正在新春的種種社會表情中浸潤開來。  表情一  不放少放煙花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百度錢包公布2016猴年春節紅包玩法:拍福字 喊福袋
    百度錢包2016年春節推出的「新年開福袋」活動,更看重紅包背後的「人情」和「年味」,將說出「過年好」的吉祥話,以及貼「福」字迎福氣等具有民俗風情的元素融入搶紅包的遊戲中,讓「喊福袋、拍福字」的紅包互動成為「新年俗」。據了解,百度錢包春節紅包將創下「時間最長、玩法最新」的紀錄。
  • 廣州18年春節煙花晚會停辦 引發城市年俗變淡質疑
    廣州18年春節煙花晚會停辦 城市春節「寂寞」如何填補?  蛇年初一晚間的廣州,夜色依舊,然而曾經連續點亮18年春節之夜的燦爛煙花卻沒再升空璀璨,取而代之的是由城市制高點廣州塔打造的一場「廣味」音樂燈光秀。  和北京等其他大城市不同,長期以來,廣州一直嚴格執行「禁鞭令」。
  • 百度發布"2016春節大數據報告" 年夜飯"火鍋"最熱
    據了解,這份報告基於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手機百度等多款移動熱門產品大數據,圍繞出行、年俗、美食、娛樂、拜年、年貨、社交七大領域,全面展現和解讀2016春節,從除夕到正月十五的國民生活方式。   從「火鍋、餃子誰更受歡迎」,到「湯圓、元宵誰是正月十五的主角」,再到「過年送禮,婆婆和媽哪個更重要」,大數據能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結論。
  • 春節臺灣年俗遊火爆
    隨著馬年新春的臨近,不少大陸遊客已經計劃好在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臺灣過一個特別的春節。眾信旅遊出境旅遊公司方面表示,今年春節期間赴臺遊火爆,預計通過該公司赴臺觀光的遊客比去年同期增長將超過一倍。同時,春節期間赴臺精品旅遊產品也將上漲三成左右。
  • 春節遇上藏曆年 二者有啥不同?
    年前準備春節前夕,人們貼春聯,祈求來年萬事如意。藏曆年前夕,藏胞掛簷簾,以表祝福。「古突」中所藏的9種代表物寓意:麥稈:持法永恆之柱,非常吉祥人參果:有口福,具有福相之意羊毛:性格溫柔善良炭粒:心地不善,狠心硬幣:財運亨通
  • 「春節習俗」全國各地春節特色年俗有哪些?(下)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個地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年俗,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全國各地的有趣年俗。8.溫州年俗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溫州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餈,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餈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餈,麻餈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餈」。
  • 澳門年俗:謝灶 除夕 春節 開年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 2016年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 消費旺
    2016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民俗消費紅紅火火,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傳統年貨、大眾餐飲、文體娛樂、旅遊休閒等成為節日消費亮點。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7日至13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754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2%。
  • 中保協發布網際網路財險2017年春節市場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涵蓋「2017年春節大數據、大事記」、「網際網路財險特定時點經營數據分析」、「網際網路財險特定時點市場行為」以及「春節消費熱對網際網路保險發展深遠影響的思考」四個方面內容。  綜上,2017年春節,全國有約3.45億人次在境內外旅遊,短短7天時間,旅遊人次數量已佔2016年全年數量的近8%,僅境內遊的消費已相當於2016年全年旅遊消費的約10%。
  • 成都春節過年年俗
    文殊院燒香祈福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遊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每年除夕晚上,成都市四面八方的人潮就開始陸續湧進文殊院。隨著指針到達12點整,人群中發出歡呼,懷抱著對來年的期許,人們抬頭祈望太平順遂,希望新年第一炷香能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 春節即將來臨,來看看春節的十六大年俗
    年糕最早只用於年夜祭神、朝歲供祖,後來,因其型狀像金塊、銀條,名稱也諧音「年高」、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年年高升」,有吉利的寓意,逐漸成為家家必備的春節美食。 3、春卷 春卷是一種盛行全中國的春節美食,它用烘烤後薄如蟬翼的麵餅卷上餡料,油炸成香脆誘人的扁圓筒狀食品。
  • 日照春節年俗 你都知道嗎?
    春節的腳步在家家戶戶的忙碌中近了,一場年俗大戲也紅紅火火拉開了帷幕。日照的年俗有哪些,以前雖有零散的記述,終因年俗繁瑣,各地亦多有差異,而不能盡舉。近日,由辛本亮主筆,天線畫坊的插畫師任天線所做日照年俗插畫,讓我們有機會一起走進日照的春節年俗。
  • 年俗|唐朝長安人怎麼過春節?
    唐朝人怎麼過春節,他們到底放幾天假?他們吃些什麼?他們喝酒嗎?有什麼講究和方式? 今天,一起來看大唐長安人怎麼過春節。唐人春節也有「黃金周」唐朝,還沒有「春節」一說。
  • 10個「大」數據盤點2016年猴年春節
    2016猴年春節7天假期結束。「新華視點」記者通過10個大數據勾勒這個春節發生了哪些新變化。除了傳統的鐵路、公路、民航春運外,今年滴滴順風車等網際網路平臺叫車軟體首次參與春運,解決了許多打工者的返鄉之困。通過滴滴順風車返鄉和返程人數已破百萬之多,相當於在鐵路既定運力的基礎上,額外增開了1500多列8節動車組。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說:「今年春運傳統的『鐵公機』運力都有增長,還是春運的絕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