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年俗:謝灶 除夕 春節 開年

2020-12-15 中國網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相關焦點

  • 澳門:「謝灶」「守歲」迎「開年」
    今年的賀歲燈飾除了不同造型的傳統花燈外,還以各式各樣的福犬造型及其他農曆新年元素作為裝飾布置,並在著名旅遊景點議事亭前地設置一座充滿農曆新年特色的大型舞臺,為澳門各區增添不同元素的節日色彩。  除了布置賀歲燈飾及生肖雕塑,在這座教堂、炮臺等歐式建築物林立的小城裡,澳門的春節習俗隨著年的臨近紛紛登場。  每年臘月廿三祭灶、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大、流傳廣的習俗。
  • 守歲、利是、團年飯:澳門年俗暖意濃
    近來,特區政府旅遊局通過官方網站和公眾號,介紹了一連串關於澳門年俗的關鍵詞,以便於居民和遊客了解澳門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  「謝灶」。兩千多年來,中國一直有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此來感謝灶王爺。在澳門,臘月二十三的送灶神儀式謂之「謝灶」。很多家庭、公司以及餐飲企業都會舉行專門的祭拜儀式,為灶神獻上灶糖,以「糊住」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  「年宵市場」。
  • 日照春節年俗 你都知道嗎?
    春節的腳步在家家戶戶的忙碌中近了,一場年俗大戲也紅紅火火拉開了帷幕。日照的年俗有哪些,以前雖有零散的記述,終因年俗繁瑣,各地亦多有差異,而不能盡舉。近日,由辛本亮主筆,天線畫坊的插畫師任天線所做日照年俗插畫,讓我們有機會一起走進日照的春節年俗。
  • 各地春節奇葩年俗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
    原標題:各地春節奇葩年俗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  新春佳節,親友團聚,原本是合家歡樂的節日,但一些「奇葩」年俗卻讓網友忍不住「吐槽」。  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本來想陪老媽過個年,可在除夕那天被『趕』出門了。」張女士喪偶多年,僅有的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
  • 樂在年俗:解鎖春節裡的儀式感
    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進入寒冬臘月,「年」就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兒也越來越濃。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刻在中國人心底最深處的文化胎記,也是寄託和承載中國人情感的節日。臨近新春,機場車站,人流如織,處處是遊子歸心似箭的背影;萬家燈火,徹夜通明,彰顯著一派歡樂祥和;街邊小鋪,年貨齊齊,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 除夕前的傳統年俗 過小年展開除舊布新
    「除夕」一年中的最後一夜,黃曆十二月最末夜,舊歲至此夕而除,在子時中新舊歲交接,也稱「除夜」、「歲除」、「大年」。傳統中華文化中的「過年」不僅是過除夕這一天,而是一連串的年節習俗帶來一元復始、除舊布新的洗禮。
  • 年俗知多少,象山的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嗎?
    在象山,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四,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是老百姓最歡樂的節日,也是最為忙碌的節日。古老的習俗仍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代有承襲,廣為流傳。象山傳統年俗一起來看看吧象山人過年是很講究吃的。
  • 過年都有哪些傳統年俗
    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忙年一直要忙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農曆豬年就要來到讓我們一起看看傳統的年俗是什麼樣子的灶王爺負責執掌灶火和飲食他專門上天告人間善惡送灶時 人們在灶王桌案上供放灶糖好讓他回天宮說甜話正所謂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 閩南年食年俗:除夕甘蔗頂門 初九拜天公(圖)
    象徵喜氣的紅包與「長壽龜」,是春節期間祭祖款客的傳統糕點。(張九強 攝)  過年時,不少閩南人家擺放水仙寓意吉祥。  跳火堆、甘蔗頂門、「拔拔燈」、「坐釘轎」……這些獨特年俗,久糟菜、米粉肉、金橘糖、花生仁糖……那些美味年食。
  • 聚焦2016春節年俗之「變」 當春節遇上「網際網路+」
    放鞭炮、貼對聯、吃餃子……各式年俗交雜著團圓、祝福、喜慶等情感,這便是中國傳統的年味兒。近年來,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年俗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過年被賦予了時代氣息。  「網上趕集」:春節網絡消費成趨勢  置辦年貨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
  • 過年的年俗你最了解哪一個!
    春節,俗稱過年,我們除了都吃年夜飯之外,還有許多的年俗環節臘月二十三,灶王升天,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返回天庭之日,這天我們會供奉灶王爺好讓他,在玉帝面前多美言,期盼來年越過越好。大年三十,除舊迎新,除夕守歲,這天就是我們吃年夜飯,燒金紙,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壓歲錢環節然後我們會放煙花爆竹、吃餃子,多大數家庭還會將硬幣包在餃子餡裡,吃到的人就會得好運。大年初一,金雞報曉,這天我們會拜年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拜年都是從家裡開始,然後左鄰右裡或親朋好友登門拜年,這天都帶有濃鬱的幸福感。
  • 中國古代春節傳統年俗百趣圖 | 弘壹賀年
    年俗年是時間轉換的標誌,「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大年夜的隆重,就在於它處在新舊的時間界點上,人們以喜悅、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年是人際關係再造的良機,賀年、團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匯聚著人們的親情、友情、戀情。年是商家的節日,年是遊子的盛會。
  • 賢良港的春節傳統信俗
    除夕前的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牙」,家家戶戶必備面飯、齋禮,貢銀,紙錢,香燭,祭拜「土地公」外,還有「灶公」,阿大府,「福子」公等神明,以感謝神明庇佑一年順意,吉祥安康。當晚家家戶戶要煮幾盤當地的特色萊餚,名打「牙祭」,俗稱做「尾牙」。
  • 春節臺灣年俗遊火爆
    隨著馬年新春的臨近,不少大陸遊客已經計劃好在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臺灣過一個特別的春節。眾信旅遊出境旅遊公司方面表示,今年春節期間赴臺遊火爆,預計通過該公司赴臺觀光的遊客比去年同期增長將超過一倍。同時,春節期間赴臺精品旅遊產品也將上漲三成左右。
  • 「春節習俗」全國各地春節特色年俗有哪些?(下)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個地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年俗,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全國各地的有趣年俗。8.溫州年俗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溫州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餈,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餈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餈,麻餈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餈」。
  • 這些年俗讓年味更濃!
    全國各地的年俗不盡相同,祭灶、掃塵、穿新衣、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大人們還會向晚輩發壓歲錢。這些年俗都是不少人共同的回憶。正如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言: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斷的文明。
  • 2021年除夕吉時查詢表 除夕吉日吉時辰查詢
    下面是關於2021年除夕吉時查詢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將除夕排在春節的前面  因為除夕指的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而春節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時間只能從歷史到未來,所以為什麼將除夕排在春節的前面。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
  • 貴州作家·微刊|春節特刊·故鄉年俗
    每周一、三、五更新  NO·601貴州作家·春節特刊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也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 今天是小年夜 祭灶、撣塵、謝年一個都不能少
    灶臺上方貼一張16開紙張大小的灶神神祇,上繪一座宮殿,名為「廣德宮」;中間為灶神,下面有5個小孩捧著銅錢、元寶,寓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左右兩側分別寫著「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相傳,每年臘月廿三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人們以「祭灶」的形式來歡送灶神。
  • [兩岸春節]港澳臺年味何處尋
    而在澳門,臘月二十三(2月8日)家家戶戶送灶神,澳門人稱之為「謝灶」。按照傳統,澳門人在這一天給灶神供上灶糖,意為「用糖封住灶神的嘴」,希望灶神上天到玉帝面前言好事,不要講壞話。大年初二,則是「開年」,澳門人家家要吃「開年飯」,餐桌上必備的是生菜、鯉魚和髮菜,寓意「生利」「發財」。開了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澳門社會又會回到中國傳統的春節習俗中,同樣是煙花爆竹,舞龍舞獅,歡天喜地。  一年一度的澳門花車巡遊匯演將如約而至,時間定於大年初三及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