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謝灶」「守歲」迎「開年」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赴澳門旅遊的參團旅客共863.3萬人次,較2016年增加14.3%。圖為旅客在澳門議事亭前地遊覽。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為了迎接2018農曆新年的到來,澳門農曆新年亮燈儀式於2月2日舉行。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澳門民政總署將在澳門各區的主要街道、廣場、公園、圓形地等地擺放富有農曆新年氣氛的燈飾,地點共有76個,包括澳門半島54個、凼仔14個及路環8個。今年的賀歲燈飾除了不同造型的傳統花燈外,還以各式各樣的福犬造型及其他農曆新年元素作為裝飾布置,並在著名旅遊景點議事亭前地設置一座充滿農曆新年特色的大型舞臺,為澳門各區增添不同元素的節日色彩。

  除了布置賀歲燈飾及生肖雕塑,在這座教堂、炮臺等歐式建築物林立的小城裡,澳門的春節習俗隨著年的臨近紛紛登場。

  每年臘月廿三祭灶、送灶王,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大、流傳廣的習俗。澳門保留了這一中國最傳統的年俗,稱之為「謝灶」。很多家庭、公司以及餐飲企業都會舉行專門的祭拜儀式,為灶神獻上灶糖。

  過大年,離不開置辦年貨。為了讓澳門人更方便地置辦年貨,澳門民政總署每年都開設「年宵市場」。澳門的「年宵市場」雖然沒有香港的龐大,但勝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掛飾、花卉到鮮魚,各式各樣的貨品應有盡有。澳門人正式過年一般從臘月廿八開始,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晚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

  除夕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辭舊迎新必不可少的兩個節目。守歲之時,家人朋友齊聚一堂,吃年飯、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擺出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也是澳門家家戶戶慣常的習俗。在澳門的年宵夜市上,桃花、水仙、盆竹、橘果等都是熱賣的花品,寓意著大展宏圖、大吉大利。

  爆竹一聲除舊歲,但澳門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這爆竹還真不能隨意放。為了保障城市安全但又不乏年味,特區政府每年都會安排「燃放爆竹特區」,允許遊人在區內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特區」位於近海的開闊地帶,所有的爆竹攤檔必須持牌經營。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穿著新衣鞋襪,去到親朋家拜年乃是重頭戲。不僅華人如此,土生葡人也是這樣。中華總商會、同善堂、各同鄉會及眾多社團,紛紛舉行「團拜」。政府文康機構在春節期間舉行連串賀歲活動,小孩子笑口盈盈,喜接「利是」。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派「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即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派「利是」。

  大年初二,是澳門傳統「開年」的日子。「金龍、中國武術、南北醒獅表演」,巡行街上,場面壯觀。「開年」日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開年」過後,澳門會延續中國傳統春節氛圍,煙花爆竹、玩龍舞獅,直至元宵佳節,將春節的氣氛不斷推向高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朱 琳)

(責任編輯:秦爽)

相關焦點

  • 澳門年俗:謝灶 除夕 春節 開年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 守歲、利是、團年飯:澳門年俗暖意濃
    近來,特區政府旅遊局通過官方網站和公眾號,介紹了一連串關於澳門年俗的關鍵詞,以便於居民和遊客了解澳門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  「謝灶」。兩千多年來,中國一直有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此來感謝灶王爺。在澳門,臘月二十三的送灶神儀式謂之「謝灶」。很多家庭、公司以及餐飲企業都會舉行專門的祭拜儀式,為灶神獻上灶糖,以「糊住」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  「年宵市場」。
  • 記者手記:澳門的年味兒
    也許是已經到了臘月二十九(2月14日),在意傳統的澳門人都在忙著籌備春節,商家也只好對「洋節」選擇性地忽略。記者幾天來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澳門的年,別具風情,在西方文化數百年的激蕩下,反而沉澱出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  「二十三,糖瓜粘」,中國人傳統上往往把這一天當作年關的起步。而在澳門,臘月二十三(2月8日)家家戶戶送灶神,澳門人稱之為「謝灶」。
  • 俗語「三十夜守歲,年初一守舍」,何意?守歲已知,守舍是啥?
    生活中更是有句老話叫做「過了臘八就是年」,意思是說過了臘月初八這天,意味著快要過大年了,各種年貨也開始置辦了,而且各種年俗活動接踵而來,比如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 守歲的來歷
    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春節習俗:除夕夜為何要守歲?為什麼要貼紅對聯?
    春節習俗:除夕夜為何要守歲?為什麼要貼紅對聯?過春節少不了守歲,就是在除夕家家都不睡不眠,坐著度過一個夜晚。當然不是枯坐,房間裡要點亮蠟燭,有的連床底下還要點上蠟燭,並且還有名堂,叫做"照虛耗"。最重要的是還要吃年夜飯,從入夜開吃,直吃到午夜,這頓飯要吃的不慌不忙。桌上除了要擺上豐盛的餃子、菜餚,還要擺上瓜果之類。守歲圖個全家團圓,也有除舊布新之意,還有驅除病邪的意圖。關於守歲習俗的起源,民間有很多傳說。咱們先看第一種。據說守歲是因灶王奶奶緣起。
  • 為什麼要除夕守歲,原來有這麼多的來歷,長知識了!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那麼為什麼除夕要守夜?本文為大家整理了除夕的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去仔細了解!一、為什麼除夕要守夜:  守歲,指的是人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夜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俗稱「熬年」。
  • 這裡告訴你什麼是「年」,為什麼守歲
    02除夕為什麼要「守歲」「年獸」與年關守歲就是除夕晚上不睡覺,熬夜迎接新年,又稱熬年。關於「守歲」,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住在深山密林中。「年」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它以飛禽走獸,鱗介蟲豸為食,從磕頭蟲一直吃到人,幾乎一天換一種口味。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話動規律:它大約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一次人,而且出現的時間都是在天黑後,等到雞嗚破曉,它們便近回山林中去了。
  • 臨沂人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最早起源於何時有什麼寓意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守歲,是過年的時候重要的風俗之一。守歲的意思就是晚上不睡覺,一家人聚在一起,等待著新的一年來臨。有時候一家人守歲年夜飯會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 正月初四,迎灶神!
    舊歲已去 新年已至 還記得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嗎 正月初四 我們又要迎灶王爺回民間了
  • 百年斂巧飯習俗大範圍重現 懷柔42個村自發開灶迎鄉鄰
    2018年3月7日訊,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 通訊員 石金虎)昨天,懷柔區琉璃廟鎮孫胡溝村裡,上臺子、東坎、小梁三個自然村合辦的斂巧飯熱鬧開席。自正月十六以來,傳承了百餘年的斂巧飯在懷柔北部山區的42個村先後開灶,古老的民俗重回民間。
  • 過年守歲有什麼含義寓意 除夕守歲熬年有何講究由來介紹
    為什麼要守歲?守歲是什麼意思?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過年為什麼要守歲?每年過年的一家人都會一起熬夜,就算在困也會陪著家人一起熬到凌晨,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這就是意味著新的一年來了嗎,那麼你知道為什麼過年要守歲嗎?下文詳解。
  • 大年初四|今天為什麼要迎灶王爺?
    還記得不久前的臘月二十三我們剛把灶王爺送走嗎?今天是正月初四我們要迎灶王爺回民間啦!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以前物質條件並不是太充裕甚至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雞鴨魚肉更是成了一種奢侈↑1984年,
  • 【除夕守歲】
    溫馨提示為了讓大伙兒提早過好年故今日商場打烊時間為↓↓↓16:00除夕,是指農曆大年三十夜裡,守歲,民間也叫守夜、熬年。守夜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的習俗,我們稱除夕守歲,俗稱「熬年」。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習慣在除夕夜用守夜來迎接新年。1、除夕是我國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除的意思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三十晚上叫「除夕」,也稱「大年三十」。
  • 首先需要準備好謝大年的供品
    首先需要準備好謝大年的供品現在距離過年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所以很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都開始準備回家了,還有的人甚至已經開始準備過年所需要的東西了,所以到時候在過年的時候,農村就會變得非常熱鬧,而且穿的也是非常喜慶,那麼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農村需要做哪些事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今天是小年夜 祭灶、撣塵、謝年一個都不能少
    灶臺上方貼一張16開紙張大小的灶神神祇,上繪一座宮殿,名為「廣德宮」;中間為灶神,下面有5個小孩捧著銅錢、元寶,寓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左右兩側分別寫著「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相傳,每年臘月廿三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人們以「祭灶」的形式來歡送灶神。
  • 澳門迎10年來最冷平安夜 商家生意紅火
    澳門迎10年來最冷平安夜 商家生意紅火 2012年12月25日15:47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李天勝
  • 除夕夜大家都會守歲,但是你知道守歲的目的什麼嗎?
    吃吃喝喝,然後看著春晚,一起堅持到午夜零點,這種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就是守歲。守歲最早記載於西晉時期,當時的百姓們會點蠟燭或者油燈通宵守夜。之後發展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還為守歲寫過詩,從那以後,中國人過年都會守歲,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 迎新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比如臘月初八就講臘八的禁忌和傳說,臘月二十三就是灶王爺的傳說。哪怕是到了七月七,奶奶才想起來牛郎織女的故事。奶奶平日裡,杷鍋燎灶的,不會有過多時間的。到了臘月二十三,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糖瓜,給灶王爺從廚房神位上揭下來。一年的時間,灶王爺像是家裡的一口人,給我們守著灶臺,享受煙燻火燎,享受我們的煙火。
  • 民俗| 除夕守歲(熬夜)的由來
    相信大家都有除夕夜熬夜的「習慣」,這個「習慣」古代人叫做「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