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1月25日電(記者劉暢)「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一首喜氣洋洋的《恭喜恭喜》唱遍了澳門的大街小巷。
「恭喜,恭喜」已成為時下澳門人見面時情意暖暖的開場白。不過作為中西文化融會貫通的小城,澳門的春節習俗可遠遠不止於此。近來,特區政府旅遊局通過官方網站和公眾號,介紹了一連串關於澳門年俗的關鍵詞,以便於居民和遊客了解澳門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
「謝灶」。兩千多年來,中國一直有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以此來感謝灶王爺。在澳門,臘月二十三的送灶神儀式謂之「謝灶」。很多家庭、公司以及餐飲企業都會舉行專門的祭拜儀式,為灶神獻上灶糖,以「糊住」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
「年宵市場」。為了讓澳門人更方便地置辦年貨,澳門民政總署每年都開設年貨齊全的「年宵市場」。「年宵市場」通常在臘月二十三正式開業,在除夕之夜關張歇業。今年,澳門「年宵市場」分別在塔石廣場和祐漢公園兩處地點舉辦,前者售賣年花、小食及傳統賀年禮品,後者專營年花。
「團年飯」。澳門人真正地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二十八」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晚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而與家裡人一起吃的「團年飯」則是在年三十除夕之夜。為了這頓「團年飯」,澳門人往往要提前很多天去採購年糕、髮菜、生菜、鯉魚、瑤柱、乾魚、臘腸等食材,以及糖蓮藕、糖冬瓜等零食。其中,年糕寓意「年高」,髮菜寓意「發財」,都映襯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
「守歲」和「逛花市」。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擺出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也是澳門非常普遍的年俗。連日來,在澳門的年宵夜市上,桃花、水仙、盆竹、盆桔等都是熱賣的花品,寓意著「花開富貴,祝報平安」。
「香火拜祭」。吃過團年飯,遊完花市,虔誠的人便到廟宇參神上香,祈求保佑心想事成。香火最旺的當屬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媽閣廟。每年除夕之夜,到媽閣廟等待燒頭香的人們將這裡圍得水洩不通,附近幾條街道排著長長的進香人龍。小小廟宇之內,人們還會互道新喜。
「燃放爆竹特區」。爆竹一聲除舊歲,但澳門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這爆竹還真不能隨意放。為了保障城市安全的同時又不乏年味,特區政府每年都會安排「燃放爆竹特區」,允許遊人在區內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特區」位於近海的開闊地帶,所有的爆竹攤檔必須持牌經營。每到跨年時刻,砰砰作響的爆竹和漫天飛舞的煙花,帶著人民的祝福飛向海天盡頭,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利是」。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派「利是」。「利是」就是紅包,純粹是以示吉利。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派利是」。
「開年」。大年初二,是澳門傳統的「開年」日。為什麼初二「開年」呢?這是因為,傳統上年初一是不會殺生的,而「開年」則開始首度殺生。此外,澳門人還篤信這樣一個傳說:年三十晚至年初一是眾神休息的時間,到了初二,便是神仙開始「工作」的日子。「開年」日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開年」過後,澳門會繼續沉浸在中國傳統春節氣氛中,直至元宵佳節玩龍舞獅,歡天喜地,將春節的氣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