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鏜書法古雅,被于右任捧為「300年第一」,是否過分?

2021-01-13 書法田園

章草在近現代的復興構成一個創作潮流,不少書家皆傾力於此,卓然成家的也不在少數。受晚清碑學及西北出土簡牘的雙重影響,民國時期章草書家的創作視野較為寬闊,形成迥異於中古以來的章草審美新取向。

王世鏜

在現代章草名家中,王世鏜是頗為卓犖的一位,而其人生遭際也頗為坎坷,如果不是于右任慧眼識英,鼎力獎掖,王世鏜很可能會沒世無稱。

王世鏜早年在陝南曾任褒城西鄉鎮巴知事,此地為漢碑、摩崖刻石集中地,漢代摩崖刻石之最《開通褒斜道刻石》即坐落於此。陶詠其間,這無疑激發起王世鏜的書法熱情。

王世鏜書法

不過,於書法王世鏜的主要興趣還在章草。在任鎮知事時,他曾將《草訣歌》改訂正誤,加以刊刻。但因刻手粗陋,脫漏而出。後來王世鏜再次修訂,並加上了注釋,以楷書、行書、隸書三體書寫,書名《稿訣集字》。1928年由漢中道尹既貞豫主持刻石,並嵌刻於寶峰山道院牆上。

王世鏜《稿訣集字》拓片局部

福建好事者卓君庸向來喜歡章草,他偶然得到《稿訣集字》的拓本,將標題注釋去掉,偽託明人章草拓本行世,遂成一段公案。時王世鏜正困居漢中,雖眼見於此,也頗覺無奈,無力應對。

于右任偶然得到《稿訣集字》拓本,並從部下處聽到王世鏜的境況,遂邀王世鏜至南京,為其舉辦個展,讓時已六十三歲的王世鏜一時聲名鵲起。于右任稱讚王為「古之張芝,今之索靖,三百年來世無與並」,並贊其章草為「三百年來筆一支」。同時,盡出其寶藏,供王世鏜探討。借其地利人和之勢,王世鏜得以眼界大開。

王世鏜書法

于右任向有成人之美之盛德和雅量,對王世鏜一介落魄窮儒更表現出超人的大度。他對同為寫草書的王世鏜並不避忌,而是將其推到張芝、索靖的高度。于右任作為一代書法巨擘,一言九鼎,直接確立了王世鏜在現代書法史上的地位。

可惜,于右任將王世鏜帶到南京後,王世鏜因聲名越來越盛,求字的人越來越多,極其辛苦。再加上久居北地,到江南後水土不服,兩年之後便在66歲的年紀去世了。

王世鏜書法

王世鏜在世時,日本人曾叫囂其章草水平已非中國人能及。對此,王世鏜寫詩道:「佉盧飛舞遍人間,片假亦從東海還;赴急原非無國字,漢章雅命令重頒。」表達了振興章草的決心。但是歷史給了王世鏜機會,但沒給他充足的時間,他還未來得及將自己的書法打磨到「化境」,便遺憾離去……

不過于右任對王世鏜的評價似有過於溢美之嫌,遠遠超出王世鏜的實際水平,這是在評論王世鏜書法時所應該加以客觀認識和澄清的。

王世鏜書法

王世鏜的書法有兩種面目,一種為較古典化面目,不加牽連引帶,厚重樸茂,隱得漢碑氣味,以《稿訣自序》為代表;一種為糅合漢簡體勢,將章草極意草化,如其為于右任寫的《先伯母房太夫人行述》便可為代表。

王世鏜書雖得章草流利之旨,但往往急不擇筆,不成體勢。在王世鏜章草中,可以明顯看出以草化碑的努力,但這種努力並未臻於成功。無論較之沈曾植,還是于右任本人,王世鏜都存在很大差距。

王世鏜書法

如果充分考慮到于右任獎掖後進的美意高懷,去除其溢美之詞,王世鏜作為一代章草名家還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焦點

  • 王世鏜:于右任評其章草「三百年來,世無以並
    而在當代的漢中蓮花池畔,曾有一位書法大家王世鏜在此苦研章草十餘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大書法家于右任看到王世鏜的字,以為作者一定是明代以前的人,否則不能有此功力、境界。對王世鏜的書法,于右任在其逝後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其章草是「三百年來筆一支」。  1933年春天,長期苦研書法且有煙癖的王世鏜患了一場大病。
  • 百年書法大變局:位居榜首的書法大師
    於是,王世鏜書法自然就傳到了書法家政治家的于右任面前,于右任先生頗為驚訝地說:「從此帖看,這人不僅擅長章草,而且深通漢魏六朝書法,確是當代高手。我願以師禮邀聘此人", 之後于右任親自把王世鏜接進他公館,盛宴款待,並稱王世鏜為老師。當著許多文化名流的面前,再次書寫了《稿訣集字》。果然絲毫不差,出手不凡。
  • 民國時期陝西書法名家除了于右任、沈尹默,這幾位大家您了解嗎?
    陝西是一個文化大省,出過很多文化大家,僅以書法名世的大家,近代就有于右任、寇遐等,此圖集搜集了幾位陝西書法名家的作品,請大家欣賞。第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于右任,他的影響力在陝西乃至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這與他的政治地位等也有關係,在陝西三原縣的于右任紀念館存放著很多于右任先生的珍貴書作。于右任先生以其影響力極大的推廣和普及了草書。第二位就是沈尹默,他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安康市漢陰縣),留過學,在北京大學當過教授、校長,是一位大學問家。
  • 參觀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雜記
    今年4月份,去了一趟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收穫頗多,今天帶著回憶做個雜記吧。于右任是誰?于右任先生是國民黨元老、書法家,卻鮮有人知他還是位詩人,先生早在二十年代末,研究草書,並且致力於將草書標準化、規範化。還確立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
  • 小題「大作」 妙跡天成——于右任先生題籤書法欣賞
    上世紀三十年代,于右任創作了大量楷書、行書作品,都踐行了這一精神與書法審美意象的追求,其大氣磅礴、真力瀰漫令人震撼的大量書法作品,成為陽剛氣盛的典範。這一書法審美理念與追求,成為他一生書法的厚重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品鑑他的題籤書法,也須在這一前提下步入,無論其著作是哲學、理學還是藝術,于右任先生總是以自家精神氣質貫穿其中,超今遠古,義薄雲天,非第一等胸懷、第一等筆墨弗能為也!
  • 津門王世鏜書法中的「衝淡」之境
    『蓋今草任筆興所致,不害為佳。章奏必平心靜氣而為之,當恐有失規矩而不易識。此根本上之殊點也。』種種高論,多系發前人之所未發,使人耳目一新。王世鏜 行楷書聯楊振綱《詩品解》曰:『雄渾矣,又恐雄過於猛,渾流為濁。惟猛惟濁,詩之棄也,故進之以衝淡。』書藝亦然。王氏於其貌似唐突揮馳之筆勢之外,力守含蓄古樸之旨,遂得邁『衝淡』之境。
  • 「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在麥積區博物館正式開展
    「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 在麥積區博物館正式開展 1月10日,「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在麥積區博物館正式開展。
  • 書畫鑑賞.大師之作 于右任書法作品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流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 淺談于右任及其書法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于右任,這個被當時社會譽為「當代草聖」的傳奇人物。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祖籍涇陽,陝西三原人,國民黨元老,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
  • 嘉德于右任書法專場100%成交再次印證了其書法經得起市場考驗
    ,接下來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年的于右任書法作品專場。2010年5月17日,中國嘉德春拍「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上拍138件作品100%成交,總成交額4510.464萬元的佳績,引起極大的轟動。2014年5月,適逢于右任先生誕辰135周年,嘉德繼續推出「一代書聖于右任」專場,138件作品依舊100%成交,總成交額高達6452.765萬元。
  • 中國美術館展于右任書法與政治情懷:為萬世開太平
    于右任書法成就的取得首先源於天賦學養。其自少時即飽讀四書五經,熟諳文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可見其傳統文化積澱之深。其於詩文學養之厚,時人亦重之。
  •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自然生姿態
    于右任《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局部)論及近現代書法史,于右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除成立草書社從事歷代草書的研究與整理,並致力於標準草書的書寫與推廣,而享有「當代草聖」之美名。其書法作品不僅在當世即享盛名,且一直走熱於國內外藝術市場,影響深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特展的展出契機緣於2015年於彭先生捐贈其父親于右任的18組件墨跡。
  • 陸炳文敬致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的賀電
    華夏經緯網4月18日訊:臺灣地區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4月18號,敬向《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承辦單位、陝西鹹陽三原的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館長王天喜致上賀電,電文如下
  • 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國近代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
  • 鄭孝胥、于右任、譚延闓:民國政壇的書法
    一直到清代,未有潛心舉業而輕視書法者。他們步入仕途之前都有過嚴格的書法訓練,為官後又需要處理大量的公文尺牘,客觀上使他們在書法技法上越來越精熟。加上與其他人的交流唱和,大大拓展了他們的眼界,也有益於書法。
  •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舉行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張丹 見習記者 田錫超) 5月18日,「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在三原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書法界專家、學者等齊聚三原縣共同追憶于右任的精神世界。此次展覽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文物局、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發起的「百年巨匠」系列書法藝術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題「望故鄉」取自于右任晚年所作的表達其懷鄉思國之情的作品《望故鄉》。此次展覽精選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館藏71件(套)作品,其中多為首次展出,反映了于右任一生書法求索的過程。
  • 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在平涼市博物館隆重開展
    竭盡心力創製《標準草書》,為草書規範化作出了亙古未有的創舉。舉辦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旨在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文博人的創新之舉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傳承文化遺產,突出典型引領,為推動區域文明交流互鑑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貢獻文博智慧。
  • 于右任書法作品市場價格堅挺,是拍賣場上的硬通貨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先生書法作品中的深厚傳統積澱和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大家風範以及在書法史上屈指可數的歷史地位,使得他的書法作品在書法市場上一直備受藏家關注
  •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在三原縣開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袁渺鑫)由中國文聯、國家文物局、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今天(5月18日)起在三原縣舉辦,本次活動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發起的「百年巨匠」系列書法藝術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 詩書兩暢自在於心——于右任書法詩詞的完美融合
    于右任先生輝煌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言革命,於先生為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言新聞,於先生為多家報紙的元老記者;言興學,於先生為創辦多所名校的教育大家;言詩文,於先生為現代中國著名的愛國詩人;言書法,於先生被譽為當今「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