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103歲「不老騎士」離世 曾參加3年瓊崖革命

2020-12-19 南海網

  澄邁103歲「不老騎士」駕鶴去

  細數瓊崖縱隊老戰士李以法的舊時光

  一生至愛

  騎車和唱戲

  9月6日下午,海南澄邁103歲的老人李以法,安詳地走了。

  他曾是一名瓊崖縱隊老戰士,後來當過瓦工,做過木匠,一生未娶。從上世紀70年代起,他與自行車結緣,相伴一生。同村人的印象裡,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去幹工、上街、走親戚。因年齡超過100歲還能騎自行車幫敬老院老人買菜,而被騎行愛好者譽為「不老騎士」。

  百年時光荏苒,李以法留給後人的回憶有三個:騎車、唱戲、劈柴。

  □南國都市報記者王洪旭 /文(圖由李運達 提供)

  曾經,李以法老人在羅驛村長壽廣場給村民們唱瓊劇的情景。

  時間到了

  百歲老人安詳離世

  「我的時間到了。」這是李以法老人留給侄子的最後一句話。

  9月6日上午,侄子李貞雄到老屋看望叔叔時,發現老人躺在灶臺前,因為摔倒無法起身,於是趕緊將其抱到床上休息,並拿一些粥給老人喝。下午4點,看叔叔病情嚴重,李貞雄準備將他送往醫院治療,但躺在床上的李以法揮了揮手,拒絕了。半個小時後,老人安詳地走了。

  李以法老人的離去,最先在朋友圈引發關注,一些見過他的遊客、騎行愛好者等紛紛發文緬懷。

  8日上午,澄邁縣老城鎮羅驛村一片寂靜,古老的石板路上有些潮溼,像是這個村莊剛哭泣了一場。村路邊,一張大大的展板上是李以法老人戴著鬥笠,推著自行車,眺望著遠方的照片。

  李以法居住的老屋,牆腳長滿了藤蔓植物。羅驛村委會副主任李運達說:「老人經常騎自行車砍一些木柴回來,把院子都堆滿了。門沒有鎖,正屋點著蠟燭,牆上掛著老照片。老人生前的物品都保存著,側屋裡放著3輛自行車,和一些做木工用的鋸子、斧頭等工具。李運達說,不久前他還看到老人到房子上蓋瓦片,沒事的時候,他就在家劈柴。「院子裡的木柴拉走了,拖拉機拉了4車。」李貞雄說,老人的心態很好,活了103歲,就像個小孩一樣,喜歡吃豆腐、五花肉,平時閒不住,喜歡運動,喜歡勞動,身體一直很好。

  光輝歲月

  曾參加3年瓊崖革命

  「叔叔參加過瓊崖革命,是一名瓊崖縱隊老戰士。」李貞雄掏出一個紅色的退伍證——退伍軍人證明書。這是1980年8月15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澄邁縣人民武裝部換發的證件。經過歲月的洗刷,證件老舊,4頁脫落的紙張夾在裡面,一張毛澤東像,一張寫著「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另外兩張則記錄著,李以發(法)1947年5月在澄邁應徵入伍,是瓊崖縱隊一總工兵連的戰士,履行了光榮的兵役義務,於1950年6月復員回鄉。老人參軍的照片,已在時光中變成了白紙一張。

  澄邁縣民政局優撫股負責人說,老人是澄邁縣的復員軍人,屬於優撫對象,今年8月還發放了1010元的優撫金。

  「當兵拿槍桿,為國上前方,勇敢殺敵人。」李運達說,這是李以法老人唱戲時說過的話,但是關於老人參加革命的故事,沒有聽老人講起過。

  談起叔叔參軍的事,李貞雄十分遺憾。「當時不懂事,叔叔講革命故事,我不想聽,跑去外面玩,現在想聽都聽不到了。」李貞雄說,他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叔叔給他做的一把1米長的木製玩具「槍」。

  李貞雄說,叔叔是木匠,以前他家裡的門窗、床等都是叔叔做的。

  不老騎士

  幫敬老院老人買菜成「名人」

  驛村拍電視劇的導演送給他一輛自行車,海南騎行愛好者也送他一輛自行車。李運達說,老人的視力很好,體力也很好。他曾對騎行愛好者說,「我騎車要騎到老,騎到老死!」

  天涯騎驢俱樂部負責人徐偉認為,自行車對於老人來說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他向歲月展示樂觀態度的生活方式。

  就在兩個多月前,李以法老人騎自行車摔倒後,膝蓋受傷較重,才不得不放棄騎車,在家靜養。

  愛騎自行車,是李以法老人被眾人周知的原因。99歲那年,他騎自行車上街給敬老院老人買菜、買肉等,被媒體所關注。其實,李以法老人助人早已成為習慣。

  從羅驛村到白蓮鎮上兩公裡,來回4公裡,而李以法老人每天要跑3、4趟,給澄邁縣白蓮敬老院老人買菜。

  當時,李以法老人是這樣說的:「他們(不能動的老人)不能去市場,我在家也比較閒,我活動一下,就幫他們了。」

  李以法騎自行車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在白蓮敬老院裡,今年83歲的李龍順說,當時他看著李以法騎自行車去燒瓦片給人蓋房子,後來就是騎著自行車去做木工。2013年,李以法騎車遭遇車禍受傷,住院10多天後才回家,一回家他就去找李運達,要求到交警隊把自行車拿回來。他不知道的是,自行車已經嚴重損毀,他都差點丟了命。但是,村裡人都勸他不住。於是李運達向老城鎮政府反映此事,時任鎮委書記同意了,並給他買了一輛新自行車。

  老人愛騎車的故事很快傳開了,到羅驛村拍電視劇的導演送給他一輛自行車,海南騎行愛好者也送他一輛自行車。李運達說,老人的視力很好,體力也很好。他曾對騎行愛好者說,「我騎車要騎到老,騎到老死!」

  天涯騎驢俱樂部負責人徐偉認為,自行車對於老人來說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他向歲月展示樂觀態度的生活方式。

  就在兩個多月前,李以法老人騎自行車摔倒後,膝蓋受傷較重,才不得不放棄騎車,在家靜養。

  敬老院裡的「開心果」

  老瓊劇迷

  「他走了,這裡都不熱鬧了。」李龍順口中的他,就是李以法老人,他是敬老院裡的「開心果」。

  「前不久,他(李以法)還給我們好幾個老人買菜,現在卻不在了……」李龍順有些憂傷地說,李以法在的時候,很多遊客會慕名而來,聽李以法唱戲。

  李以法老人是個特別愛分享快樂的人。他喜歡瓊劇,以前總是騎著自行車去別的村看。慢慢地積累了很多知識,他開始自學自編唱瓊劇,深得羅驛村村民的喜愛。敬老院的老人在茶餘飯後,更是希望他能唱上一首。

  李以法算是敬老院的「走讀生」。有一間房子是他住的,但他基本只在敬老院裡吃飯,而回家住。所以,李以法從家裡一來,就是敬老院裡的歡樂時光。

  因此,他還曾在電視劇《福山戀》中當了群眾演員,扮演一位敬老院院長,給大家唱瓊劇。

  「囑你人,買戲買帶回家庭,唱起家庭團結緊,子女讀書成績進,考大學清華北京,老人聽著有精神,長年四季不病根,福壽添堂精神建,五代雙全發財丁,全家老幼笑盈盈,父母子兒敬雙親,祖公聽著真過癮……」這是李阿公自編的一段關於家庭和睦、孝老敬親的瓊劇內容。

  以往,遊客來村裡,李以法都會在羅驛村長壽廣場,給大家唱瓊劇,大家一邊打拍子,一邊聽他唱。甚至,欣賞李以法的瓊劇成為了遊客到羅驛村的一個必選項。

  李運達說,老人兩眼放光、開心唱瓊劇的樣子,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如今,羅驛村長壽廣場再也沒有了李以法老人的身影。但是,他留給後人了一種樂觀的生活方式,和一段難以抹去的記憶。

  相關連結

  眾人緬懷老人家

  李以法老人與李光復(右)合影。

  表演藝術家李光復(《人民的名義》中演鄭西坡):四年來,兩個劇組的老朋友走了,淚奔。老人家真誠善良、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運動、熱愛唱歌,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歌手彥蓉:得知李大爺去世的消息,心裡好難過,每年會澄邁都要去看他。老人家樂觀、豁達、有愛心,經常照顧敬老院比他歲數小的老人,也許這些就是他長壽的原因吧!

  網友小李:他給很多遊客騎車唱戲,留下了美好的歡笑與快樂!

責任編輯:甘晨卉

相關焦點

  • 澄邁103歲不老騎士去世 被譽為長壽之星曾每天堅持騎自行車
    澄邁103歲「不老騎士」去世被譽為長壽之星 曾每天堅持騎自行車老人生前愛騎自行車。(資料圖片)南國都市報9月7日訊(記者王洪旭)6日下午,澄邁縣103歲的「不老騎士」李以法去世了。8月12日,他剛過完103歲生日。
  • 澄邁103歲「不老騎士」去世 生前每天堅持騎自行車
    澄邁103歲「不老騎士」去世  被譽為長壽之星 曾每天堅持騎自行車  老人生前愛騎自行車。(資料圖片)  南國都市報9月7日訊(記者王洪旭)6日下午,澄邁縣103歲的「不老騎士」李以法去世了。8月12日,他剛過完103歲生日。
  • 在屯昌南坤加釐園村的鐵爐田嶺上,中共瓊崖西區地委和瓊崖縱隊第一...
    另外,最重要的是,加釐園村是一塊革命基礎相當好的地方,瓊崖特委、瓊崖獨立縱隊都曾在此休整幾個月。  當時南坤地區威信頗高的黎族大伯盤瓊富非常同情共產黨人,為革命工作帶來極大便利。說起盤瓊富與共產黨人結緣,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盤瓊富患有眼疾,治了很長時間都不能痊癒。中共領導的澄邁縣二區區長李科史非常同情他、關心他,便把打日本鬼子時拾到的一副水晶眼鏡給他戴,還買了一些眼藥水給他治療。
  • 探訪紅色老區澄邁(二)
    我經常去澄邁,我喜歡古樸民風的澄邁環境,我更喜愛澄邁的鄉村,我驚奇地發現,澄邁有許多大革命時期的舊址,革命的紀念碑,早期的革命烈士墓地。1925年,更名為澄邁縣立第二高級小學。澄邁縣史上著名中共黨員馬秋江、李有忠、馬白山、李定南、李獨清、李作標、李業躍、李運珊、李述創等曾在此校讀書。舊址現為羅驛村李氏宗祠,瓦木結構,舊式學校院形,是目前澄邁保留較為完整的舊祠。澄邁縣第二高等小學舊址於2006年3月被澄邁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澄邁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母瑞山 ——瓊崖革命搖籃(1927—1950)
    母瑞山根據地的初期創建雄偉的母瑞山在瓊崖革命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革命戰爭年代,中共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瓊崖紅   軍獨立師先後遷進母瑞山,領導全瓊人民開展革命鬥爭。在敵人的兩次「 圍剿」中,母瑞山保存了革命的火種,壯大了革命的力量,為瓊崖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母瑞山被人們譽為瓊崖革命的搖籃。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不易
    船不少,能用的卻不多。兩個軍迅速抽調有修船技術的幹部戰士,建立了修船廠,僱請當地會造船、修船的老漁民指導,並從中挑選出40多只比較大的機帆船,用木板和沙袋加固,安裝上武器,以便渡海作戰。為提高渡海登陸部隊的組織指揮和作戰能力,渡海作戰兵團兩個軍以海為操場,船為課堂,苦練技術,領導機關甚至也搬到海邊,搭起草棚,親自組織指揮訓練。
  • 全瓊武裝總暴動——建立瓊崖蘇維埃政府(1926—1933)
    反「圍剿」 建立瓊崖蘇維埃政府(1928 年 3 月—1928 年 8 月)1928 年 3 月中旬,正當瓊崖革命根據地逐漸擴大,紅軍隊伍日益發展之時,廣東國民黨當局派遣第十一軍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率領所部等四千多人渡海過瓊,對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進行第一次「圍剿」。
  • 徒步招募 | 國慶假期重走瓊崖紅軍路,沿先輩足跡重溫革命歲月
    慶祝海南解放70周年重走瓊崖紅軍路徒步活動將於10月6日--8日舉行。現向社會招募徒步愛好者,屆時一起重走當年瓊崖縱隊「母瑞山突圍之路」,感受那段硝煙瀰漫的烽火歲月,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為了增添活動趣味,讓更多徒友參與其中,組委會還分別設了3公裡以及25公裡的體驗組,徒步愛好者可根據自己喜好報名參加。
  • 走進瓊崖老區紅土地,揭秘真實的紅色娘子軍
    全連九個班,加上連部的傳令兵、庶務、號兵、旗兵、勤雜和膳食員,全連共有103人。除了兩名庶務、勤雜人員年紀較大以外,年紀最小的是13歲的小號兵。這些人員是連隊裡僅有的男性,連隊戰鬥人員都是女性。娘子軍特務連成立後,首戰告捷。
  • 武警海南總隊的前身瓊崖縱隊,主要軍事領導人是誰?授了什麼軍銜
    這支英雄的部隊曾培養了哪幾位開國將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分享這支英雄的部隊以及英雄部隊的開國將領!沒錯,武警海南總隊的前身就是1927年成立的瓊崖縱隊,那支我軍歷史上曾「孤島奮戰,艱苦卓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英雄部隊;那支從戰火硝煙中走來、解放海南的勝利之師;那支流淌著紅軍血脈,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威武之師。
  • 國家發布海南8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瓊崖寶島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
    讓我們走近寶島8個13處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循著先烈足跡,回顧瓊崖人民革命武裝艱苦卓絕、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緬懷先烈不朽的豐功偉績。NO1.瓊崖縱隊是以海南島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1927年11月,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將瓊山、文昌、澄邁、陵水等縣的農民起義武裝兩千餘人統一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1930年擴編為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
  • 重走瓊崖紅軍路上的黨課:這些英烈也都是花季青年
    9月29日下午,在金林海口甲子通用機場,中共定安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員崔開勇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革命青年的事跡,講述當年真實發生的革命故事,給重走瓊崖紅軍路的徒友們上了一堂充滿激情的黨課。 在金林海口甲子通用機場,稍作休整的徒友們圍坐在廣場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革命歷史知識搶答賽,不僅活躍了現場氣氛,也激發了大家聽黨史,學黨史的熱情,隨後,一堂生動的黨課,讓徒友們了解了革命青年們的英雄事跡,感受了瓊崖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精神和革命鬥志。
  • 瓊崖縱隊司令員為何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為什麼解放海南島那麼順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南島上有瓊崖縱隊的接應。那麼,當時是誰在指揮瓊崖縱隊呢?,他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馮白駒,是海南瓊山人。他在1926年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從此以後,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 戰鬥在瓊崖縱隊的「青紗帳」裡打響
    在戰爭年代,紅樹林是瓊崖縱隊戰士和革命群眾心目中的「青紗帳」。這裡,不僅是瓊縱戰士與敵人戰鬥的絕好遊擊戰場所,也是瓊縱戰士隱藏、修整的天然根據地,甚至曾是瓊縱多級指揮部的選址地,隱藏著瓊縱的醫院、倉庫、交通站、電臺與報社……海上叢林的根據地紅樹林的樹並非紅色,之所以名為「紅」,是因樹皮中含有單寧酸,見空氣會氧化變紅。
  • 黎族民歌中的瓊崖革命鬥爭史
    這一時期的黎族民歌內容深刻反映了黎族社會的變遷和瓊崖革命形勢對黎族的影響,印證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步步跟隨共產黨走向光明,見證了瓊崖革命走向最終勝利。本版資料圖片均由陳立超提供  1939年,日軍入侵瓊崖,瓊崖沿海各市縣陸續淪陷。1940年3月,日軍分別佔領保亭縣城和樂東縣城。黎族人民聚居的五指山區不斷遭到日軍的侵擾,日軍犯下的累累罪行,給黎族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1941年2月間,駐儋縣和舍圩日偽軍由漢奸帶路第一次竄犯五指山腹地白沙元門、什運、紅毛地區,殺人焚村後撤退。
  • 海南周刊|瓊崖英雄潘江漢:赤膽昭瓊島
    潘江漢:赤膽昭瓊島1950年5月,瓊崖縱隊第五總隊部分指揮員合影。前排左一為潘江漢。(資料圖片)「潘江漢是瓊崖縱隊一名智勇雙全的猛將。而在解放大軍渡海作戰時,潘江漢率領瓊縱第五總隊在儋州地區的一系列牽製作戰更是精彩絕倫,他以2個團兵力牽制了敵軍1個軍的兵力,為渡海兵團在臨高、澄邁大規模登陸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 瓊崖縱隊司令員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如果說徐海東是紅二十五軍的一面旗幟,馮白駒就是瓊崖縱隊的一面旗幟,他在1926年就光榮入黨,扛起海南革命的紅旗,雖然是孤軍奮戰,卻長達二十三年不倒。(馮白駒)這就是英雄。馮白駒雖然遠在天涯海角,卻一直受中央領導。
  • 不老騎士、不老夢想
    《看見》 不老騎士(上)《看見》 不老騎士(下)《不老騎士》他們中有遵守承諾,帶著亡妻照片環島的情深丈夫;有男扮女裝誘捕日本兵的抗戰勇士;還有二戰時敵對的雙方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兄弟……貧窮病痛,異地漂泊,夢想打拼,親人離別、愛情諾言……人生種種挫折和美好
  • 中共瓊崖特委第六任書記官天民故居揭牌
    官天民(1905—1929年),瓊崖特委第六任書記,海南萬寧縣(今萬寧市)後安墟人,曾任共青團萬寧縣委委員、書記、共青團特委書記,共青團廣東省委常委,中共瓊崖特委書記,是瓊崖革命早期的優秀領導人和優秀黨員,1929年在海口福音醫院被敵人包圍追捕,突圍中中彈犧牲,時年24歲。1961年,官天民被萬寧縣人民委員會追認為烈士。
  • 第二屆重走瓊崖紅軍路"徒步活動開始報名啦
    2020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和海南建設自貿港開局之年,「第二屆重走瓊崖紅軍路」徒步活動將於10月6日-8日舉行。據了解,為了增添活動趣味,讓更多徒友參與其中,組委會還分別設了3公裡以及25公裡的體驗組,徒步愛好者可根據自己喜好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