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峨眉山1.0的復訓,我是在線上完成的,這也是我的第二次1.0復訓。
三天課程下來,感觸也挺多,但是有一個明顯的感觸,就是感覺到新的知識點已經沒有前兩次那麼的多了,感受到佛經三藏十二部的確都是在說一回事——離相破執。
離一切相,包括了世間相、法相、思維相、起心動念的所有心相,就是離各種不同層面的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七非先生說來說去的車軲轆話,打通了來聽,就是這樣一回事。然而也有如題目所說的那一句話,對我觸動最深——想要就走下去。
要什麼?回想起自己的幾次1.0課程,每一次想要的都不一樣。
第一次1.0是在上海線下進行的。那一次一下子打破了我的一個定見,那就是我以為自己一直以來所修的佛法,原來都只是世間法而已,而且也還就是在那張圖的左上四分之一處的一部分裡轉來轉去。
在課程之前,我以為那就是佛法的全部,也就是說把「鐵嶺」當成了全世界。
課程最後的那張2.0的圖,在當時迷迷糊糊地看懂了一點,也算是種下了一顆種子。因此第一次線下1.0結束以後,我寫的作業雖然已打開視界,但還只是停留在世間知識層面。
我記得當時寫了一首六句偈,在結營分享會上,也和大家進行了分享。當時覺得自己還挺高的,現在看看那首偈所表達的層次,最多只是在識神這個層面上。
不過有件事情還是挺有意思的,當時我一開始只在腹中冒出了前五句:隨緣生心;緣盡心滅;無住生心;生心不住;從心出發。上臺的最後卻加了「心亦無心」這句話,現在想想當時就是本自具足的自性顯現。
現在再看這六句話,前五句話皆在識神以下層面說事,即諸行無常層面。造物主(識神)因緣現物,六根依六識生六塵,停留在三科十八界。最後那句話是無意識中冒出來的,現在看來比前五句話要高了一個層次。
從知識層面來講,「心亦無心」是指我們的所謂後天心,也只是由我們的本性而來,是如來使,只是本性的一個用。《破相論》最後那句話裡的那三個「心」,在今天似乎有了一點理解。
第二次1.0復訓是在黃山。當時聽完三天的課以後,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去行出去,是如何去做,行普賢大願。從1.0的初訓到1.0的第一次復訓之間,已經感覺到了自己的力量,並且在生活中也能夠自轉,並轉動身邊的有緣人。
在課程當中,我也分享了自己一個實實在在生活中轉動自他的案例,也有夥伴從中受益。
這次七非先生在課程中,也不點名地引用到了我這個個例,我非常高興,只因為我的個例能夠讓更多的夥伴從中獲取滋養。
黃山線下1.0復訓我寫的那一篇心得,注重的是在生活中的實用層面,題目是《不斷超越自己的邊界》,自我感覺有了一個較大的進步。
第三次1.0課程,也就是我的第二次復訓,我感覺到我能接收到的新的知識點已經不多了,因為當我看懂了七非先生的文章《七非學佛|拿什麼來愛你,佛的三法印!》後,我感覺他已經給了我一個打開三藏十二教所有經文的密碼。
反覆咀嚼那篇文章,並且能夠領悟到其中的精髓要義以後,再聽七非先生的《金剛經》、《破相論》等等一系列網課,勢如破竹,一通百通。
原先只能聽明白的一個個文字的意思和單獨的語句的意思,合起來卻不知道在表達什麼,現在已經能夠聽明白文字及語句所要表達的後面的意思,乃至更深層面的意思。
當時我在寫聽《破相論》心得作業的時候,還特意梳理了一些詞彙,並一一作了對應,比如三法印與身語意、法報化三身、三聚淨戒等等的一一對應。但是當時只是生硬的記住了,背下來了。
而學習了《七非學佛|拿什麼來愛你,佛的三法印!》這篇文章後,是自己可以融會貫通了。因此當時我在群裡有感而發了一句話——七非先生的這篇文章開啟了我的2.0之旅。因此這一次再看2.0的那張圖的時候,已經是相對很清晰的能夠接收到其中的信息了。
三次1.0的培訓已經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內心已經有一顆種子在發芽,那就是我看到了我自己想要的去處在哪裡了——正心堂的事業部。
但是此刻看到基於這個念頭所生發的初心,也只是想為了自己能夠有一個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平臺。然而自利和利他從來是不二的,只是目前我因緣尚不具足,因為在時間上還不是一個自由身。
但這也只是此刻的因緣下的想法,也有可能在那個時候會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理念的平臺,也未可知。一切隨緣,歇心不住。
當身邊有緣人問我,是什麼讓我能夠有這樣的改變提升時,我就借這個機緣把正心堂推給了他們,把《破相論》、《金剛經》推給了他們。這種因緣下的介入是非常有效的,因為是出自他們自己本心本願的需要。
在這個時候,大家再去互動共振的時候,就特別的快。我也非常的歡喜,已經也有那麼幾個身邊的人,因為正心堂而受益。
寫到此處,突然心裡一個激靈,這豈不是我的求好心在活生生地顯現。求好心如病毒,其實都是身邊的這些有緣人在替我扛著我的業。是他們讓我看見自己的各種心,成就我這個菩薩。菩提屬於眾生。
徹徹底底借著因緣來觀心。生大感恩之心,徹底無是非。其實在轉動他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是一個反覆打磨、提升自我、轉動自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需要去不斷地豐富、貫通自己的所學,提升自己的知見,悟出自己的智慧。要善於調動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用不同的話,讓不同的人聽得懂,不給定義,只予以啟發,並且讓他們能用在生活中。
有時候也只需要像個佛像一樣安靜地陪著即可,給予一種真真實實的溫暖。在這個過程中會看見自己習氣、習性的表達,也藉此機會攝用歸體,再從體出發。
在此過程中,也要時時覺察是否在餵養自己的習氣。有緣隨緣即攀緣,有緣非緣即隨緣。真行菩提道者,當時刻照見自己,當真正隨順因緣。這就是我以為的真正的在生活中的修行。佛法是實用之法。法無定法,佛法是活法。
聽完這次七非先生的課,我自己轉出了一個困了我很久的惑,那就是與我父親的相處模式這個問題。
我曾經也在群裡面問過七非先生:「我看見了我父親做的許多不如理的事情,不說吧,就是陷親於不義;說了吧,每次都引發互懟,就是不孝順,我該如何辦?」
七非先生回答我說:
「沒有什麼人可以陷的,除了你自己。」當時雖然明白了,只是表面明白了,當遇到類似境界來時,依然會火燒功德林。這次聽完課以後,我從另外一個層面去轉動這個問題,就感覺輕鬆了很多。
現在我以為,我父親的那些行為,他那些所謂的自我、自以為是的行為,其實只是他的能量平衡的需要(具體不贅述)。我在家庭群裡,以我所謂的知識去懟他、糾正他,其實也是我的能量平衡的需要。
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倆沒有任何的區別,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一點習氣。其實每個人心裡只有他自己,他只是為了自己高興,他根本眼中就沒有別人,根本對別人就是無心的。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認為別人是不對的,這就是人性。如果與人相處中,能多一些讓別人感覺到對,多一些感覺到自己的不對,這就是修行。如此切入平等、平和,心裡一下就安靜平和下來了,這就是透過緣相,看到背後真實的能量的運作法則。
拋開六根層面再看,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所以,再在那些情緒層面裡轉悠就真的沒出息了。
先不說超越,就算減師半德吧。七非先生請放心,超不過你,我保證不說是你的弟子(此處應有兩個壞笑的表情),請七非先生先擔待著。但是超越趙一澄是必然的,其實超越趙一澄也就是超越自己。
一些感謝的話無需多言,但行出來,就是報四重恩。也非常幸運,自己累世的修行能夠讓我在這一世就沒有走過任何的彎路。
因緣巧合,2019年接觸到了正心堂,並開始了一段新的心路旅程。進入正心堂的過程,其實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如生辰八字中,生老病死這四個命格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因為但凡實有,必然有成住壞空。
但是後天的四個命格——貧賤富貴,確是由你的後天所控制的。破格也就是突破自己的命格而出,轉身就能見到大世界,新世界。
藉此機會,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亦由天」的故事。我是一個外科醫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是一個忠實的「科學教徒」。記得在2007年的時候,我的那個校友(前世同修)就時不時地給我灌輸佛法的理念,我是非常地反感,每次都要以我的科學知識去懟她。
但也很奇怪,因緣如是,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就不反感佛了。也是因為我這位校友的推薦,我加入了一個團隊,當時在這個團隊中也非常地受用,世間法嘛,也有它的道理。
當時在團隊中我也算是一個比較精進的人員吧,也承擔了團隊的一些事物。但是後來感受到了團隊有一點造聖人的意思(其實不是老師的意思,是所謂的護法幹的,要生生世世不離師,但初發心應該只是想感動更多了人吧),
所以2020年我就從那個團隊中徹底脫離出來了,只保留了一個最小範圍內的群,借因緣相互轉動一下有緣人。
但是如果沒有2017年接觸了第一個團隊,就沒有後來才有緣接觸了禪說電影,就不會通過禪說電影的這個平臺認識七非先生,認識了正心堂,於是一路走到現在。
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累世修行,本自具足,我們都是自己的大雄。
大地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證得佛性又如何?用出來。
所以最後用這句來結束我的這一篇文章:想要就走下去。想要就走下去。想要就走下去。重要的話說三遍。
作者蓮華,公立醫院管理者。在臨床外科一線工作14年,後從事醫院管理12年。
2019年得遇正心堂,進入七非先生社群,上過三次1.0課程,發現佛法微妙殊勝深不可測,給人生活中力量。佛法是活法,是實用之法。
願荷擔如來家業。
本內容版權歸發布者與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平臺聯繫。對未經平臺許可的轉載、 修改等侵權行為,平臺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七非先生主講的《金剛經》的實修見地
《八大菩薩傳》
(點擊圖片掃描二維碼預約完整課程)
《衣食住行裡的修行竅訣》
點擊閱讀原文,到「七非知識店鋪」尋找更多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