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近兩小時充滿"火藥味"的質疑,讓廣州市文化局長陶誠有點招架不住。 |
「行風大家談」充滿「火藥味」,廣州市文化局長陶誠尷尬九言「感謝」「感動」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陳琦鈿 實習生 鄒麗娜
昨日,一襲黑西裝,紅底白格領帶,金絲框眼鏡——作客廣州電視臺「行風大家談」節目的廣州市文化局長、音樂專業博士陶誠,一如既往地儒雅和誠懇,可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雖然他「有備而來」,把文化局各處室的負責人以及各區文廣局的「一把手」們都邀來陪他「坐鎮」,解答各類問題,但觀眾和主持人近2個小時接二連三、不留半點情面的「投訴」和「質疑」,讓整個演播大廳充滿了「火藥味」,也讓這位儒將有點招架不住。
從耐心傾聽,到頻頻點頭虛心接受,再到不斷更改坐姿,陶誠滿眼是話,不過說得最多的,卻是「感謝」和「感動」四個字,一共說了九次。
關於文保信訪——
信訪無回復怒批不作為
市民稱保護高弟街騎樓得靠「報警」,陶誠承認行風待提高
「6月23日是局長信訪日,我去文化局,沒見到局長呀……」這回終於逮著局長的市民譚女士,激動得一頓直批:他們當天去局裡反映保護高弟街騎樓建築群的事情,結果半個月下來,沒見文化局有回覆。眼看著發展商就要動機械拆房了,他們又去了一次信訪,「這回接待我們的人換了,他居然沒聽說過我們反映的事情,一查,才知道原來根本沒備案!我們又花了2個小時,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
可10多天過去了,文化局依舊沒「動靜」,譚女士打電話狂催,「對方說還在審理中,一般是60個工作日後有回覆。哪等得了60天後啊,那會兒高弟街騎樓文物早就被拆光了!文化局怎麼可以這樣不作為?!」
主持人忍不住追問:「現在有些被拆了嗎?」
「沒有,目前還比較好地保存著。因為每次開發商一來要動它們,我們就報警……」譚女士的「辦法」,引得全場大笑。
一直在沉默的陶誠卻沒有笑,他坦言,譚女士等人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熱情和舉動讓他很感動,「我非常感謝你所做的努力。從你信訪這件事來看,說明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行風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間」。
陶誠當場承諾他很快會去高弟街騎樓看一下,「如果有什麼其他的情況,我們一定跟有關部門溝通保護文物。要知道,在廣州近十年的快速發展中,文化部門為了文物建築的保留,也多次和建設部門、規劃部門發生過激烈的衝突」。
關於黑網吧取締——
投訴黑網吧十月無人查?
文化局領導稱已取締,市民反駁「他們今天還在營業」
據市民張先生反映,他家樓下開了一黑網吧。從去年9月起,他就到文化局投訴,沒有用;於是他又數度寫信給市長信箱,得到的回覆均是「已轉文化局處理」。可到現在快一年了,黑網吧還是安然無恙地營業著。
聽到此情況,陶誠說,現在取締黑網吧的事情已具體歸區負責,他馬上讓天河區文化局負責人「現場辦公」,不過對方不好意思地表示:對張先生的投訴,「我們確實不太清楚」。這下,陶誠面露難色。
文化局市場處處長趕緊出來「救場」,稱「取締了」:「張先生所說的情況屬實,舉報了以後,我們及時把這個信件傳天河區去處理,6月3號(日)已經進行了處理,一共處理了59臺主機和顯示器……」
「可是他們今天還在營業!」張先生毫不客氣地反駁。
緊接著,節目裡播放了記者臥底採訪市政府網站上公布的那些已被取締關閉的黑網吧情況,結果一個個黑網吧死灰復燃的電視畫面,讓現場唏噓不已。
陶誠不住地點頭,「很謝謝張先生的舉報!黑網吧確是個頑疾……文化部門正在研究,一方面可能要讓有證網吧佔領市場,另外一方面主要靠區,還有執法總隊去加強打擊查處的力度,如果片警能在發現了黑網吧後也上報,打擊的力度就更大了」。
關於文物定性——
「周老虎都被識破了,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
專家質疑南越王「宮署」秦代造船遺址文物價值
專家質疑:「草率地花幾個億去建博物館,難道不是勞民傷財」
昨日坐在觀眾席上的還有不少考古方面的專家學者,其中文物學者羅雨林第一個跳出來「炮轟」,而他的發言,也著實讓現場氣氛一度緊張到窒息。
「我就提出一個觀點:保護文物要保護真文物,不要保護假文物,如果是對定性錯誤的東西進行保護,會勞民傷財,而且還會帶來醜聞,世世代代誤導我們的子孫。」羅雨林直陳:關於原兒童公園挖掘出的南越王遺蹟,究竟是「宮署」還是「宮苑」,不同的考古專家爭論了30年,至今沒有定論。
「但因為某些專家的原因,現在廣州就把南越王遺蹟定性為宮署,可是宮署強有力的文物證據在哪裡呢?如果它根本就不是宮署的話,現在草率地花幾個億去建博物館,難道不是勞民傷財?!為什麼10年來,我多次要求文化局把各方專家召集起來,組織個公開的論證會,聽取不同的意見,到現在都沒有回覆?!」
這時,主持人認為羅雨林「跑題」了,所論述的內容並不涉及「行風」,而是關於學術討論的問題,試圖說服他打住。
羅雨林反問:「對於存在30多年來考古錯誤的問題,文化局卻充耳不聞,這難道不是行風問題嗎?」
陶誠答覆:「國家文物局定為宮署,我們文化部門要和國家保持一致」
市文化局長陶誠的答覆是:非常感謝羅雨林對廣州文物保護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文化局作為政府文化工作職能部門,對任何意見,都始終敞開大門,「對廣州文化建設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是批評意見,我們都會接受,你剛剛講的這個文物定性問題,我們還在進行認真的研究,的的確確一下子要給出答案,很難」。羅雨林趁熱打鐵:「那我希望文化局能儘快出面組織各方專家,進行論證。」
不過,陶誠並沒有給出他所要的「時間表」,只是表示:「你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已專門組織了一次專家座談會,規格比文化局還高,所涉及的專家是比較多的,不僅僅是廣州市的,廣東省的,還有全國的專家,剛剛你提到對南越王宮,不管是宮署也好宮苑也好,這樣的一種意見,我在這可以明確告訴你,國家文物局有一個明確的意見了,就定為宮署,這個意見沒有明確改變過來之前,我們文化部門還是要和國家保持一致。」
羅雨林堅稱所謂的政府專家座談會,並不能代表所有專家的意見,也不是最後的權威意見。
教授:秦代造船工場遺址世界最大?如果是假的,你們對不起廣州市民!
不過因為節目的時間關係,主持人並沒有讓羅雨林再在這問題上闡述下去。而是把發言權交給了造船專家何教授。
誰知,何教授的發言,也讓大家倒吸一口冷氣。
他認為對於廣州秦代造船遺址的文物價值,30年來考古界也一直爭論不休,將它定性為「目前發現的2000餘年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工場遺址」並不權威,缺乏文物實物的支持。
「我對局長提幾個要求:希望抓緊時間組織多層次、多學科、多方面專家參與的論證會,弄清楚真實的性質。周老虎都被識破了,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如果是真遺蹟,我們就要花大錢蓋博物館,保護好,保護不好對不起老祖宗;但如果是假的,你們不糾正,那你們對不起廣州市民!」何教授說。
■現場花絮
局長彈鋼琴民怨暫消解
昨日被「炮轟」了近2小時的陶誠,在節目的最後略顯疲態。不過主持人仍「不放過」他,想請他為現場的觀眾即興演奏一曲鋼琴,說著說著,四位大漢已經把立式鋼琴搬上了舞臺。
陶誠沒有預料到會是以如此形式「收尾」,他非常驚訝,但沒有拒絕。
這時,臺下很多觀眾還在詫異,「哇,局長還會彈鋼琴?!」他們並不知道,這位廣州市文化局局長,可是位音樂博士,原華師大音樂系主任。
陶誠說他就彈一首小品吧,「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愛麗絲是貝多芬最愛的姑娘。我也把這首歌獻給廣州,希望她越來越美」,不多言,陶誠在鋼琴椅上沉默了數秒後,開始了行雲流水般的演奏……
3分鐘後,「局長演奏家」向大家來了個標準的鞠躬後,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是節目由始至終最持久的一次掌聲了。
局長的這一曲鋼琴,似乎一下子暫消了很多「民怨」,不少剛才還在提意見投訴的市民,忍不住跑過來跟陶誠握手,有的還盛讚「局長真是有德有才,又靚仔啊」,陶誠輕鬆地笑了。(陳琦鈿)
■記者手記
文化局長的愧疚
昨日的市文化局長有點像個接受大考的學生,他一直很努力,還搬出了他的「智囊團」,希望能幫助解答考題,但嚴厲的「考官」並沒給高分。問題出在哪呢?
這應該是近年來最激烈的一場「給文化局的挑刺會」了。面對很多尖銳的問題和質疑,陶誠很想馬上拍板解決,不過似乎因為信息不對稱,之前與下屬部門之間仍缺乏必要的溝通,他未能如願。於是,誠懇的局長在回答問題前,必言「感謝」和「感動」,他被市民們保護文物的熱忱和自發舉動所感動;他「感謝」市民們直批文化部門的不足。不過在「感謝」與「感動」中,他多少流露出點身為文化局當家人的無奈和愧疚。如果自家的事情做得盡如人意了,文物保護好了,那哪來那麼多的「炮轟」,哪來那麼多的民間自發的保護行動呢?
不過,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個機構,一個政府部門?我們永遠只能希望它做得更好,不可能期盼它樣樣做到最好,那也是不現實的。局長敢於坐在大眾面前,接受大家的質疑,甚至是不太禮貌的批評,這已是一個進步。
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呢?我想應該輪到局長給各下屬單位出考題了吧。為什麼信訪的內容連備案上報都沒有?為什麼查處黑網吧,有的單位連投訴都不知道,有的交代「已經取締了」,人家還在居民區內非法營業?很明顯,文化局不能光靠局長一個人辦事吧。(陳琦鈿) 新快報
(責任編輯:黃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