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沙埠窯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 兩宋年代序列基本確定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醬釉執壺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中新網台州12月17日電(記者 範宇斌) 記者17日從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最新獲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地區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之一的沙埠青瓷窯址經主動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沙埠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廢品堆積區揭露出豐厚的地層堆積,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窯具標本,基本構建起沙埠青瓷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

執壺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窯爐區域內均揭露出規模龐大的龍窯窯爐。其中,竹家嶺窯址窯爐遺蹟為浙江地區目前已發掘的兩宋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結構最為清晰的窯爐遺蹟。

考古發掘現場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竹家嶺窯址窯爐斜長72.32米,由窯前操作間、火門、火膛、窯室、窯門、排煙室及窯床兩側的柱礎石、護牆等部位構成。

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沙埠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

東壁剖面圖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據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專家介紹,北宋中晚期是沙埠窯址窯業面貌最為複雜,也是最具學術價值的重要時期。沙埠窯址群在空間位置和時間階段上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是浙江青瓷的兩大巨頭——越窯和龍泉窯瓷業技術銜接和過渡的重要地帶,是探索越窯瓷業技術南傳與龍泉窯瓷業技術淵源的重要地區。同時對探索北宋中晚期越窯、定窯、耀州窯、龍泉窯等瓷業技術交流模式與途徑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下山頭遺址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據悉,在沙埠窯考古研究支撐下,黃巖區投資2.47億元人民幣,啟動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預計2025年完工,屆時將開啟名瓷之旅、研學之旅、海上絲綢之路探源。(完)

排煙室(局部)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工作組供圖

相關焦點

  • 黃巖這個公園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0處,按年代排序)龍遊縣荷花山考古遺址公園義烏市橋頭考古遺址公園桐鄉市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象山縣塔山考古遺址公園杭州市餘杭區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長興縣臺基山考古遺址公園主動性考古發掘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將來,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12月16日下午,黃巖舉行沙埠窯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及其重要意義黃巖沙埠窯遺址位於沙埠、高橋之間,以鳳凰山北麓仙村嶺為中心,柵溪(霅溪)兩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沿山麓共有竹家嶺窯址、鳳凰山窯址、下山頭窯址、窯坦窯址、金家岙堂窯址、下餘窯址和瓦瓷窯窯址7處窯址,窯場總面積約達7萬平方米
  • 黃巖這個公園不簡單 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組織開展了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黃巖的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與省內其餘9處考古遺址公園一起被評定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這也是我市除仙居下湯遺址公園外,第二個「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對於考古遺址公園,不少台州人還是比較陌生。
  • 浙江發現年代最早海岸貝丘遺址,距今8000年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鋼結構基坑 遺址於2013年10月發現的,文化堆積以海洋軟體動物貝殼為主要包含物,埋藏深度達5至1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
  • 重慶奉節白帝城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重慶市博物館、白帝城文管所、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吉林大學考古學系等單位均對遺址做過調查和試掘,為遺址的保護奠定了基礎。1998年至今,為配合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和三峽後續大遺址保護,我院以白帝城遺址為重點開展宋元戰爭山城防禦體系的發掘與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 浙江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得到考古發掘確認
    新華社杭州12月23日電(記者馮源)記者從剛剛舉行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上獲悉,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工作,明代大儒、心學宗師王陽明在浙江紹興的故居遺址揭開了神秘面紗。考古工作者表示,這是首個經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
  • 琅琊臺遺址首次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兩千年之謎或將揭開
    自2005年以來,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共承擔各項田野考古任務百餘項,涵蓋了配合大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的考古調查、勘探,配合基本工程建設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以科研為目的的主動性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方面。
  • 重磅考古:浙江發現中國沿海年代最早、埋藏最深史前貝丘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第二、貝丘遺址的堆積時間早晚問題,往往並不是下邊的最早,而是坡腳的堆積年代最早。建議要從坡腳做些工作,那裡也有可能存在幹欄式建築。 第三、若井頭山遺址能發現墓葬,人骨肯定保存很好。浙江沿海地區是南島語族的源頭之一。非常希望浙江沿海地區能夠找到新石器時代人骨去做DNA。
  • 浙江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得到考古發掘確認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杭州12月23日電(記者馮源)記者從剛剛舉行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上獲悉,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工作,明代大儒、心學宗師王陽明在浙江紹興的故居遺址揭開了神秘面紗。考古工作者表示,這是首個經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王陽明出生於當時的紹興府餘姚縣,10歲時隨父遷居紹興府城。
  • 「天府旅遊名縣」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啟動
    本報訊 (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9月6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2020)啟動儀式」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大棚內舉行。2019年10月22日至今年8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在三星堆遺址開展了系統、全面的考古勘探與考古發掘,在1986年發掘的「1、2號祭祀坑」附近新發現6個「祭祀坑」,基本摸清了「1、2號祭祀坑」周邊祭祀區域的範圍,以及各類遺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間格局。
  • 2020浙江「考古奧斯卡」揭曉
    12月22日,歷經一天半的精彩匯報與無記名投票評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正式揭曉,全省共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成功入選5個,按遺址主體年代先後,分別為:餘姚井頭山遺址、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
  • 滇西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新突破——鶴慶蝙蝠洞遺址考古發掘
    ,從而確定蝙蝠洞為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6月底至8月初,我所聯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和鶴慶縣文物管理所對蝙蝠洞遺址正式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區遠景 發掘運用RTK考古測量儀進行布方,將殘存的洞穴區域都全部納入遺址布方的坐標體系之內,根據洞穴的自然分布情況和走向,共布設探方3
  • 曠世文物曾震驚考古界!三星堆遺址再次啟動發掘
    近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諮詢會在四川廣漢召開。時隔34年後,三星堆遺址將再次啟動發掘。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 呂梁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發掘13座先民房址
    原標題:離石信義考古新成果 發掘先民房址13座  確定其年代為廟底溝二期和龍山時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目前,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發掘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據出土遺物確定其年代為廟底溝二期和龍山時期。
  • 2014年,考古發現了什麼?——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掠影
    廣東數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鬱南縣。該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4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穫——這裡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
  • 浙江公布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餘杭玉架山遺址等10處入選
    浙江擁有豐富的大遺址資源,它們是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以及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要見證。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10處遺址入選,分別是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浙江德清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群2019年度考古勘探和發掘收穫
    上世紀90年代,當地開挖魚塘出土了大量玉料,並不時有盜掘現象,引起了文物部門的高度關注,推斷這一區域可能存在面積較大的制玉作坊遺址。 2017年9月,為了推進「考古中國:長江下遊區域文明模式研究——從崧澤到良渚」課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木魚橋遺址進行了發掘。
  • 浙江發現延續五千餘年聚落 將完善寧波考古學文化序列
    圖為東門村遺址出土春秋戰國木器和原始瓷器 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東門村遺址出土遺存之豐富、文化序列之完整,在浙江地區較為少見。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工作人員丁風雅表示,該遺址堆積北高南低,呈緩坡狀,深度約2.5至3米,年代可劃分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商周、春秋戰國、漢晉、唐宋和明清9個時段,主體遺存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
  • 2020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揭曉 寧波佔"半壁江山"
    昨日,歷經一天半的精彩匯報與無記名投票評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正式揭曉,全省共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成功入選5個,按遺址主體年代先後,分別為:餘姚井頭山遺址、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