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夏
最近一條暗訪視頻曝光外賣加工廠使用劣質食物材料生產料理包,外賣商家加熱後再包裝,通過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平臺大量售出。對此餓了麼在其官方微博回應,稱目前發現的有使用該品牌產品的商家已全部下線。
這條暗訪視頻曝光劣質外賣料理包從生產到加工成食品通過外賣平臺送達消費者手中,有外賣商家稱一天賣出上百單。餓了麼聲明稱,督促所有平臺商家對進貨渠道進行自查,如有涉及相關原材料的餐食商品立即下架;餓了麼同步展開緊急排查,目前發現的有使用該品牌產品的商家已全部下線;第一時間主動向食藥監部門報告,並全力配合相關後續調查。
還記得在去年「餓了麼」上榜後,在知乎、無秘等平臺上,很多員工吐槽「餓了麼」公司的制度、管理混亂的言論。近日,一篇《我為什麼離開餓了麼?》的「乾貨」吐槽文更是刷遍朋友圈,引起不少網際網路從業者的圍觀。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
首先考核制度畸形:基層員工叫苦不迭。據了解,數位曾供職於餓了麼的一線員工均表示,內部考核機制每個月都會變化且強制執行,「跟翻書一樣,一個月一變。一切以市場份額為重,只要能幫助到公司開拓市場就是最重要的,其餘可以不考慮。」員工透露,為了更好的績效,必須狂上新增。在直接與薪資掛鈎的推廣任務下,商家的入駐資質等門檻被刻意放低,由此滋生出大量無證經營的「黑餐廳」,越來越難達到的KPI讓人不得不多刷新店。因此,平臺上了很多「殭屍店」「幽靈店」,尤其是飲料店、甜品店,其實完全不出訂單,大家就抱著能多賺一點是一點的心態去上單。
企業對於利益和業績的追求無可厚非,但盲目的制定KPI,其結果便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合理機制可以激勵員工前進,但過度的來壓榨就會導致公司內部出現畸形。內部員工在高壓之下,出現的反常和「不善良」舉動,會陸續傳遞到最終買單的消費者體驗中,丟失了客戶的信任。
其次就是管理混亂:滋生腐敗溫床。內部員工曾一度透露,營長以上級別倡導賺錢,回扣嚴重,有的領導還敢把公司物料拿出去私自買賣,甚至縱容下屬刷單、上殭屍店。有公司裡面上級對待下級的態度又都是只準執行,不許提問,一言不合就勸下屬辭職。
而由於公司缺乏嚴格的晉升制度,一線市場人員的晉升基本靠「搞關係」。知乎匿名網友透露,自己入職兩年來就因為不會搞關係,不懂怎麼哄老大開心,工資、職位基本沒變化。
最後暴力式管理:氛圍浮躁自上而下。總體而言,餓了麼的創始團隊以及高管都是年輕的隊伍。年輕有年輕的優勢,有幹勁,有活力,富有創新精神。餓了麼確實也在一群年輕人的帶領下急速發展。但是從餓了麼高管的言行來看,卻也暴露出高管團隊的一絲浮躁。早在2014年,餓了麼創始人康嘉就曾公然煽動員工毆打競爭對手員工,表示:「你要是打人了我們包你沒事」。而2016年末餓了麼CEO張旭豪也曾被曝出打人事件。
據員工爆料,在公司內部高層的言行也讓人比較寒心。大老闆談到一線BD團隊時曾說「業務部門比較賤,你需要用鞭子抽」,讓基層員工覺得絲毫沒有被尊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保持較快的增速是活下去的第一要務。一部分管理上的問題可能會被快速的發展掩蓋,但一部分問題終將會慢慢浮現。「攘外必先安內」,如果不能在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必然難得人心。在狂飆突進的同時,餓了麼似乎該有所反思,停一停了。
本文由 福鼎財經 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