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樣的劣質料理包,連餓了麼都下架了,從業人員告訴你原因
訂外賣逐漸成了上班族、學生黨的生活日常之一。外賣訂餐給人們帶來莫大便利的同時,其衛生安全問題也讓消費者憂心忡忡。近日,外賣餐飲行業的「潛規則」問題——真空「菜餚包」暴露在公眾眼前,再一次將外賣餐飲業推向了風口浪尖,外賣餐飲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再一次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對於外賣平臺餓了麼也回應劣質包,對於使用問題快餐料理包的商家做下線處理,對於「菜餚包」,食客和商家都各有說法。
李先生曾從事過餐飲,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做餐飲方面的, 主做外賣,對這方面多多少少還是了解的,成品的東西太多了,包子啊,披薩,雞腿雞肉,各種菜各種湯,都有成品,只需要加熱一下即可,現在餐飲方面好多東西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都能做,接下來說說健康不健康,我想大家都能明白,肯定不健康的,別放那麼久,自己包的餃子冰箱放兩天就會變質,別說那些半成品了,更會變質,所以嘛!我們儘量還是自己動手,多少會健康點,點外賣看著點,並不是所有都是賣的半成品,為了健康,我們應該多了解了解,總是有好處的!
「菜餚包」蠶食消費者信心
近段時間,外賣餐飲行業出現了一個新熱詞——菜餚包,也是所謂的快餐料理包,指的是將菜餚提前做好並用真空處理的方式儲藏起來,待外賣訂單量大時,直接將真空「菜餚包」放在沸水或微波爐裡加熱,然後加上米飯,整理搭配好後交由配送員送給食客。相比現炒現煮的菜餚省時省事不少,大部分菜餚包的保質期為三個月至半年。
外賣餐飲不僅是餐飲行業的一種延伸發展,更是消費者對行業、品牌的信賴,但頻頻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蠶食消費者的信心。阿傑是外賣訂餐大軍的一名「要員」,經常和同事一起在外賣平臺上下單午餐。當「菜餚包」事件曝光後,阿傑尤為氣憤:「本來點外賣就是圖方便,為了吃好點也不嫌貴了,商家卻使用「菜餚包」偷懶,先不說飯菜新不新鮮,菜餚在哪製作、怎麼製作、製作了多長時間、使用了哪些化學物質保質……這些都不得而知,食品衛生安全沒有保障,長期吃肯定是會吃壞身子的,想想就讓人髮指。」針對此現象,阿傑建議,日後消費者要點外賣時儘量選擇相熟的、評分較高的,且有實體經營和營業執照的商戶,相關部門亦要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消費者權益。他稱:「外賣行業不能被菜餚包玩壞。」
「菜餚包」問題的曝光確實讓消費者對外賣行業大失所望,有受訪者表示,此前曝光的環境衛生惡劣、經營證件不齊全等問題,已經讓人對外賣訂餐心存芥蒂,現在又整出一個「菜餚包」問題,每次叫外賣都會擔心自己吃到「菜餚包」。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吃飯?!不少消費者表示,日後會減少點外賣,儘量在家吃或到餐館吃飯。
此外,亦有個別消費者認為餐館使用「菜餚包」也是情有可原。他表示,「菜餚包」好比方便麵,一份有肉有菜的外賣才十幾塊錢,想要物美價廉只能另尋他法了,只要能保證「菜餚包」是乾淨的就足矣。
「菜餚包」損害行業名聲
當然,「菜餚包」只是部分商戶為圖方便而使用的,不能一竹竿打沉一船人。記者近日走訪我區多家開通外賣訂餐服務的餐館,向他們了解到其實我區多數餐館並沒有使用「菜餚包」。
位於金山谷商圈的一家私房菜的外賣訂餐幾近佔了店鋪一半的營收,每天都接到數十份外賣訂單。記者採訪了該私房菜的老闆,其稱:「菜餚包多見於連鎖餐廳,雖然我們店的外賣量也大,但算是小本經營,而且做的都是熟客,本就打著健康住家飯的口號,自然是不會使用菜餚包的。」老闆還介紹,根據不同菜品,現煮現炒時間從幾分鐘到半小時不等,而滷豬蹄等製作時間長的菜餚一般提前做好,但都是當天製作的。「遇上訂單量大的時候,我們會打電話跟對方說明情況,如果能等就接單,不能等就不接單。不過很多顧客都會提前一小時下單,送的也是附近的小區,所以時間還是充裕的。」老闆如是說。
不僅是私房菜,記者也曾遇過這樣的情況——記者通過外賣平臺訂餐,下單不過幾分鐘店家就主動來電稱店內顧客較多,廚房排隊製作的菜餚很多,比約定時間要晚半小時才能將飯菜送到,詢問記者是願意等待還是取消訂單。足見,「菜餚包」問題只存在於部分商戶,我區仍有很多餐館的外賣菜餚是店鋪現煮現炒的,尤其是具有實體經營的餐飲企業。
對於商家來說,使用「菜餚包」更標準化,也能讓出餐速度更快,還能節省門店租金和僱傭服務員的費用。問題在於,雖然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使用「菜餚包」製作外賣,但很多消費者對此並不知情,認為外賣都是現炒的,這就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才致使消費者有種「被騙」的感覺。新的模式和產品是不可避免,但商戶應明確「菜餚包」使用情況,讓消費者透明消費。
外賣在餐飲市場不斷「攻城略地」,部分商家使用「菜餚包」無異於「自廢武功」。有業內人士稱,一粒老鼠屎就能攪壞一鍋粥,雖說「菜餚包」只是部分商戶的做法,但長此以往,對餐飲企業、外賣平臺、飲食行業發展都會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