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手拎一袋扎啤,走在城市街頭,成為很多文學作品中青島普通市民生活的典型形象。對很多外地遊客來說,認識青島是從青島啤酒開始的,青島啤酒也是一張城市名片,熱情好客的青島人拿著這張「名片」,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青島啤酒已經和棧橋、嶗山一樣,成為這座旅遊城市不可缺少的標誌。每年的夏天,青島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會充滿青島啤酒的麥芽香味,因為這裡正舉辦著青島國際啤酒節。從1991年,青島市政府和青島啤酒廠發起舉辦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始,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青島國際啤酒節如今已成為「三十而立」的成熟青年。
百年青島啤酒的芬芳,孕育了青島國際啤酒節。每一年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狂歡盛會都讓青島啤酒進一步名揚世界,30年過去,青島啤酒和青島國際啤酒節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島與世界乾杯」已成為這個城市的獨有特色。
「醉」難相忘
百年老廠催生的城市節日
一大杯洋溢著雪白泡沫的啤酒高高舉過頭頂,耳邊是喧囂的音樂,和遠處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用微笑打個招呼,仰起脖子,伴隨「咕咚咕咚」的聲音,一絲涼爽從頭到腳……這是青島國際啤酒節上重複無數的鏡頭,歡暢是這鏡頭裡不變的主題。今年6月份,時隔30年後,在青島國際啤酒節資深顧問林醒愚的發起組織下,部分參與1991年首屆啤酒節籌辦的親歷者齊聚當年的老會場中山公園,憶起青島國際啤酒節的往事,不禁感慨一個企業、一座城市和一個國際盛會結下的緣分。也是從1991年開始,青島啤酒和青島城市走上了與時代發展互動融合的「加速」軌道,成就了今天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盛世。
原青島啤酒廠工會主席,今年已79歲的王德枋聊起首屆啤酒節,顯得很激動。他說,在那個年代,改革開放為城市打開了一扇開放的大門。當時,青島周邊的濰坊風箏節、泰山登山節等都相繼辦起來,並且非常紅火,而此時的青島仍是單一的觀光型旅遊城市。1986年,原青島市旅遊局就向青島市委、市政府打了一個報告,提出了舉辦青島國際啤酒節的構想。但當時的青島啤酒年產量不到30萬噸,還肩負著全國近8成的外貿出口任務,因此,那次舉辦啤酒節的報告被市裡否決了。但是,舉辦啤酒節的想法並沒有就此擱淺,原青島市旅遊局、青島啤酒廠等相關人員都在努力著,深入調研,修改著辦節方案。
「青島啤酒二廠即將投產,只要啤酒能供應上,我們就能辦啤酒了。」「1990年9月26日,青島市委常委會通過了《關於舉辦青島國際啤酒節實施方案的匯報》。」……一個個好消息傳來,王德枋等人尤為激動。
當年在青島啤酒廠計劃處工作的牟衛東回憶,包括王德枋在內的廠裡10多人一起組成了第一屆啤酒節「組委會」,回眸當年在德國慕尼黑啤酒節親歷的情景,為尋找品牌與城市的互動融合提供了一面鏡子,力爭將青島打造成「東方慕尼黑」。
「地點定在中山公園西側(今歡動世界),參節廠家以『魯啤』為主,吸收部分國內知名廠家參加。為突顯啤酒節的『國際性』,專門設計了外國啤酒的展示臺,擬邀請國外啤酒廠和代理商參加,亦可提供參節樣品酒。」當時已經50多歲的王德枋有一股使不完的幹勁,連續幾個晚上沒有睡覺,最後上報的方案和細則紙張有20多釐米厚,連每個攤位的報價、大篷如何搭建、遊行的路線,都一一標註得非常清楚。
「醉」佳契機
青啤產量翻番 啤酒節暢爽開喝
1991年,青島啤酒二廠的投產,讓青島啤酒的產量翻番,給青島國際啤酒節的舉辦奠定了物質基礎,解決了青島舉辦啤酒節啤酒供應不上的尷尬。當年5月,青島市政府和青島啤酒廠在北京召開了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新聞發布會,中央各媒體和一些青島籍明星等近百人出席。「當時啤酒節確定在6月23日,是因為恰巧這個時間青島舉辦『青交會』,想達到兩個節會互相襯託的目的。」時任市旅遊局政工處副處長單保宣說。
「開幕式在中山公園門前舉行,由100多輛彩車組成的花車藝術巡遊開場。」1991年6月23日上午,首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中山公園開幕,時任市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式總指揮林志偉至今不忘當時的情景,參加藝術巡遊的演員就有大約4萬人,他們從湛山集合,一直巡遊到中山公園啤酒節舉辦地,再沿文登路上去,場面非常宏大。
當年30多歲的青島市民曲法純特別愛喝啤酒,他和幾個朋友開幕當晚就去了青島啤酒廠的攤位。「那時候喝啤酒幾乎沒有可吃的菜,但只要能喝啤酒也很快樂。」曲法純說,他有收藏門券的愛好,進啤酒城時與工作人員打了招呼,所以完整地保留了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的門券,此後每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他都要去品酒、收藏門票,如今已經積攢了一大本。
「醉」長陪伴
城、酒與節30年的「相互成就」
「青島國際啤酒節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這座城市選擇本地特色啤酒作為節日的核心,這個定位十分準確。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城市都搞了各種活動,幾十年後,很多活動都陸陸續續地見不到蹤影了,而青島啤酒節仍然一枝獨秀,不斷壯大發展。」林志偉介紹,青島啤酒的產品豐富,在新加坡、中國香港、東南亞等地出口布局,口碑非常好。同時,青島市也把青島啤酒作為本地特色來宣傳,由此,青島啤酒成為青島走向世界的媒介和平臺。
「在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上,青島啤酒廠提供了免費啤酒供市民品嘗,來自全國各地的40個啤酒生產廠商攜酒進城參展,日本、美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啤酒廠、啤酒代理商參加了展銷和交流,10多萬遊客湧進啤酒城,參加飲酒和各種娛樂活動。」林志偉說,第一屆啤酒節期間舉行了中外啤酒飲料技術講座與交流,還籌備了時裝表演、文藝晚會、海上風光遊覽等諸多活動,很多現在進行中的活動,比如啤酒女神的評選在那時候就有了。後來,又建了永久性啤酒城,將啤酒節做成固定形式,達到城節合一的形態。
如今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已經形成了全城歡動的盛會,「青島與世界乾杯」成永恆主題。「這個節日及它背後的這座城市對我們而言有著難以抵擋的吸引力。」從第一屆啤酒節就參會的德國慕尼黑皇家啤酒負責人宋修偉道出了參展商們的心聲,作為一座具有獨一無二啤酒積澱歷史的著名海濱城市和旅遊城市,青島匯聚了五湖四海四的遊客,這對我們而言是市場,對遊客而言是豐富多彩,對啤酒節而言是所有精粹都被盡收於此。
「醉」響IP
青島啤酒節五湖四海「呼朋喚友」
今年8月3日,由青島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盛大開幕,成都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青島啤酒節,喝到新鮮純正的各種青島啤酒。一場以文化核心、藝術為媒介、美酒美食為橋梁的啤酒嘉年華在成都激情上演。
這並不是青島啤酒節向外的第一次「輸出」。早在2003年,青島啤酒就攜青島啤酒節走出青島,開始向全國各地輸出青島啤酒節節慶模式。如今,啤酒節每年在全國50多個城市舉辦,規模不斷擴大,人次不斷遞增,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創造著越來越多的服務和價值,掀起了啤酒文化+當地文化的體驗。
從最初的十幾萬人次,到100多萬人次,到2006年第16屆的428萬人次參與,再到如今全城歡動的超千萬人次;從第一屆啤酒節的1.7萬箱飲酒量,到第23屆的1200噸飲酒量,再到如今數千噸的飲酒量;從國內廠商甚至是省內廠商為主,到如今國際廠商佔據9成以上;從第一屆的10多種啤酒,到現在20個國家40多個品牌,青島國際啤酒節一步一步地發展壯大。
「青島國際啤酒節實際上是青島夏季旅遊的一個催化劑,這個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第一屆啤酒節以市民為主,因為它還不是一個成型的旅遊產品,現在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已經成為吸引全世界遊客的金字招牌,人們越來越追求節日的生活化和休閒化,這就是我們的日常,這就是一種幸福,這就是節日的變化!」林醒愚說,以青島啤酒這個世界知名品牌為基礎,通過青島國際啤酒節這個媒介「呼朋喚友」,引來世界各地啤酒品牌的參與,更豐富了節日的內涵。
青島啤酒這個117歲的品牌持續為這座城市輸送著經濟發展的助力,為百姓釀造快樂生活的同時,也澎湃著新時代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城市基因,暢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中,2019年12月,青島啤酒節跨越1.3萬公裡的直線距離,走進了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開啟了「青島啤酒節香飄絲路行」的首站之行,通過打造以「青島啤酒節+城市推廣+商旅文化」為主題的國際節會新模式,促進商貿文化友好交流,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助力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貢獻力量。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