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三境界,這個版本的你聽過嗎?

2021-01-08 新華社客戶端

欲速則不達,為文為官皆然。韓愈在《答李翊書》中寫道:「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韓愈告訴我們,如欲達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就要勤加修煉、倍加磨礪,決不能指望很快成功,也不能被世俗的名利所誘惑。對於為文者,只有不斷培養自己的高尚道德,才能寫出「實遂」「光曄」的文章來。倘若追求速成,其結果往往是速朽。

蘇軾曾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韓愈在為文上成就,在於其踏實苦學,「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力求修德與修文同步進行。韓愈認為,要寫出好的文章,絕非一日之功,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要求起步須正,兢兢業業,不可誤入歧途。「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此時已有分析批判能力,能明辨古書中何者為合乎儒道之「正」,何者為似是而非之「偽」,何者大體雖「正」而猶有不足。「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焉。」到了第三個階段,作文如長江大河,滔滔而至。但仍不敢掉以輕心,仍須平心靜氣,對所欲言者一一加以細心的體察和檢點,確知其醇而不染,然後才能奔湧而出。

不僅僅是韓愈,凡是古之立德、立功、立言者,都堅持大道直行,「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他們之所以頗有建樹、千古流芳,就在於有百折不回的頑強毅力,始終保持不求名利、勤於修身、甘於寂寞的優秀品質。

我們常講,為文為官要有境界。這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保持一顆恆心,鉚定目標,久久為功,則能不斷提升境界,乃至達到出神入化、遊刃有餘之境。倘若總想一步登天、一口吃個胖子,總想「恃其才」儘早成功、儘早獲利,其境界往往難有較大提升,乃至只能在低層次徘徊。

就拿讀書來說,王世發先生提出了讀書三境界。「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此為第一境,貴在靜下心來,專心致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為第二境,須沉醉其中,物我兩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為第三境,展示的是一種博大胸懷和宏偉氣魄,彰顯的是超越自我、超然外物的狀態。事實證明,境界不是輕易就能提升的。一個人保持足夠的定力,下的功夫越大,才能走得越遠,攀升到至高境界。

淡泊以深邃,事業以精進。現實生活中,仍有少數黨員幹部總是追求速成,貪圖名利。有的書沒讀幾本,人生沒有太多體悟,就想著作不朽文章、發不世之作;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沒幾天,黨性政德沒修煉幾層,就想著主政一方;有的走馬上任沒多久,老百姓還沒得到實惠,就想著出吸引眼球的大「政績」。如此思想和行為,只會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甚至造成「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有人會說,現在是資訊時代,凡事當求快,慢了就是落伍了。不可否認,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事情確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在為文為官上,一味追求速成就會違反規律,不僅於事無益,還會導致難以立身。

「學貴日新,政貴日進。」黨員幹部要自覺養成一顆匠心,踏踏實實、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一次一個臺階,不求於速成,不惑於雜亂,不迷於勢利,沉潛自己、專注幹事,日日為繼、久久為功。如此,則能提升層次,升華境界,成就非凡人生。(桑林峰)

相關焦點

  • 讀書的三重境界都是什麼?現在的你正處於第幾重?
    讀書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提升境界。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王國維定義的讀書的三重境界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要用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呢?我們一層一層地來分析一下。第一重境界:厚積薄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兩句詩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詞的意思是說,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
  • 王陽明:讀書的三重境界,看看在哪一層
    這兩種讀書效果差異是巨大的,時間運用的效率當然也大不相同,而原因,是因為這兩種人智力差距很大嗎?當然不是!其實是在於讀書時用心與否和是否真正明白「讀書」這件事應該把握的重點是什麼。陽明先生作為儒生當然免不了要經常讀書也要經常指導門人讀書,曾有一位學生向他倒苦水抱怨說:「老師啊,我讀書總是記不住怎麼辦?」
  • 讀書要有「三個境界」——記遼寧省「最佳讀書人」閆永斌
    無論是在基層學校,還是在政府機關,他始終手不釋卷,在平凡的人生旅途和不同的崗位上,踐行著修身、齊家、報國的「三個境界」,書寫著自己的《人間詞話》。剛剛出爐的遼寧省第七屆「四佳人物」名單,閆永斌被評為「最佳讀書人」。
  • 讀書不覺已春深——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給我們的閱讀啟示
    而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宋代從官方到民間,對文化教育,或者直接說讀書的重視密不可分。其實,不止宋代,中華幾千年中,古人是一貫重視讀書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有多麼燦爛,讀書就有多有味。在全民閱讀時代,讓我們走進古人,從王國維關於治學和讀書的三重境界,感悟古人的讀書生活和讀書方法,找到自我的讀書之道。
  • 《千千闕歌》的原版被翻唱的次數遠遠超出你的想像!都聽過嗎?
    中國人應該都聽過一首歌叫《千千闕歌》,雖然你可能都不知道它真正叫啥,但是肯定聽過。圖片來源於網絡但是你們一定不知道這個原版到底被翻拍了多少個版本!首先就是比較出名的三個版本。陳慧嫻翻唱為《千千闕歌》。梅豔芳翻唱為《夕陽之歌》、圖片來源於網絡李翊君翻唱為《風中的承諾》圖片來源於網絡應該大多數人都聽過其中兩個,甚至三個版本的。你們肯定也有自己最喜歡的版本。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 莊子三條魚,人生三境界
    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
  • 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境界有何不同?一個故事告訴你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楚人失弓」的故事,故事是說楚王去雲夢澤打獵,在打獵的過程中,不小心把自己很喜歡的弓弄丟了。侍從們知道以後,就提議說:那我們原路返回,去找找吧。沒想到楚王卻說,「算了,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別處的。」
  • 閱讀三境界
    閱讀有三重境界。穿越重重迷霧,方能洞見智慧。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生活角色的轉換,對生活有了「常新」的感悟,畢淑敏將自己讀書和讀人生的感悟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有點像佛理靈性的參悟。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閱讀,其實也和它相通。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抖音捧紅了很多歌曲,你都聽過嗎?
    抖音捧紅了很多歌曲,你都聽過嗎?如今,短視頻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創業風口。2016年9月,抖音從今日頭條孵化出來正式上線,這款產品的定位是適合中國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做垂直音樂的UGC短視頻。幾乎就是人手一個抖音的節奏。
  • 農村俗語多,這三句流行於農村的俗語,你聽過嗎
    你聽過下面的俗語嗎?第一,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裡的「斷」指的是斷層,而斷層指的是某些土地的斷層。過去,農民建房時,會請專業人士分析房子的位置。只有當場地合格時,大家才滿意,最後才開始蓋房子。事實上,這個諺語很容易理解。平時穿衣服時,如果衣服破了洞,應迅速用針找裁縫好,因為如果不縫紉,破洞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十根針也縫不上。此外,這個句子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每件事都應該做得適當,如果你犯了錯誤,你應該事先承認它,而不是盲目地犯錯誤,最後後悔為時已晚。
  •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嗎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儒家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追求的一種小康生活圖景。在現實生活裡,有著大半的讀書人進入不了仕途,而生活在鄉下,所以邊耕作邊讀書便成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安身立命。而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儀」,修身養性,以立高德。在儒家文化裡,做人才是第一要義,道德是至高無上的。
  •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要讀書?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麼一篇文章,每當回想起來,內心都會激動不已。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讀書有什麼用?中國圖書館館長韓永進給我們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經常有同事問我,為什麼要讀書啊?讀書有什麼用啊?我覺得這種問題還用問嗎?後來我一想,哦,我年輕時候也這樣。
  • 世界讀書日,走過閱讀三重境界達到閱讀不斷迭代
    既然叫世界讀書日,那一定是讀書了,而讀書在我看來可不是刷微信和微博,當然也不是看我這樣類似的文章,而是要真正拿起一本成體系的書去讀。讀什麼並不一定要限制,如我而言,三教九流的書都看過,包括那些古代所謂的十大禁書也看得津津有味,算是文學愛好者吧,從讀書層面上來看,愛好文學不是錯,錯的是你願不願意去讀了。
  • 柳永最柔情的宋詞,最後14字深得王國維喜愛,成其讀書第二重境界
    但是其中卻有經典的詩句流傳後世,甚至得到了王國維的認可,還成為了他讀書三重境界當中的第二種境界。且看這首宋詞的全文: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 【深•讀】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我家的鍋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
  • 周杰倫最高音的三首歌,你都聽過嗎?
    周董的歌其實都是比較難唱,因為周杰倫的音本來就比較高,下面我們來看看周董的歌曲裡面最難唱的三首歌,如果你能完美唱完一首,那你的唱功一定很厲害,如果你三首都能唱,那你就是大神了!NO.3:《一路向北》一路向北這首歌是電影《頭文字D》的插曲,作詞人也是我們熟悉的方文山作的詞飆高音,歌詞是非常優美的,再加上優美和憂傷的旋律,還有周杰倫有層次的唱法,你會覺得一次比一次好聽!
  • 回顧兒時經典,你聽過這個版本的《魯冰花》嗎?
    大家都知道旅行團樂隊嗎?去年在《樂隊的夏天》,主題為「少年時代」的一次節目中,旅行團樂隊選擇了這首《魯冰花》,把它改編並現場演繹了出來。旅行團選這首歌的原因,他們解釋道,電影裡的這個少年其實與他們小時候的經歷相似。像主唱孔一蟬,他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小學的時候,他很想出去申請畫黑板報,可是老師因為他學習差,從來沒讓他去做這個事情。所以一切都是在否定中度過的。所以這是一首能觸碰到心裡很脆弱一面的歌。
  • 雙旦狂歡祭 《蒼藍境界》聖誕版本驚喜降臨
    導 讀 聖誕佳節將至,由中文遊戲獨家代理發行;社區誠意推薦的超視覺燃系動漫RPG手遊《蒼藍境界》也於今日同步降臨了全新版本內容
  • 經過改編的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你聽過關於她的傳說嗎
    這個兒歌被改編後流傳的故事不但詭異又恐怖,甚至可以用邪惡來形容。而這首歌背後隱藏著一個不是很多人知道的背景故事,應該是最最最原本的版本。兒歌裡的這位妹妹是一名叫「北村玉上」的女子,是一位將軍的妾士女兒。由於她從小就長得不好看,長大後更可以用醜陋來形容她,導致將軍從來不見她,而她更加對自己的父親沒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