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良: 用德化白瓷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11 中國網旅遊中國

【點睛】德化有世界陶瓷之都的美譽,以白瓷獨領風騷,被譽為「中國白」。此次系統考察了德化白瓷產業鏈,尋求德化破局之道。中國網以「對話大師 講述故事」為主題,策劃「中國陶瓷」系列專訪。以「有溫度,有情懷,有內涵」的主題講述匠人故事,展現匠人情懷。

  本次嘉賓:國家非遺「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陳明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遺「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福建政協委員、德化縣收藏家協會會長、明玉陶瓷研究所藝術總監……作為「何派」技藝的傳承人,陳明良的身上有太多這樣的頭銜,但是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如何更多的掌握傳統工藝的精髓,是他所追求的。

「我們家族從曾祖父開始就在德化燒陶瓷,自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傳承手藝這件事對我來說,貌似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陳明良抿著嘴淺笑,就這樣跟我們回憶起了他的青年時光。

「小時候最喜歡和祖父一起玩,他和泥,我就在旁邊玩泥巴,他做瓷,我也像模像樣的捏泥巴,那時候就覺得好玩,也沒想到這泥巴會是相伴我一生的東西。不過,我真正進入這行是因為父親。」陳明良摸了摸鼻梁,接著說:「父親15歲便進入了德化國營瓷廠,因為手藝好,入廠沒幾年便成為非常有影響力的手藝人。於是,我初中畢業後進廠跟爸爸學習一年多,輾轉去了陶瓷研究所,那一年我16歲。」

也正是因為陳明良自小耳濡目染,對燒瓷技藝有了超出常人的悟性,拜師陳其泰之後,開始從傳統德化窯工藝的基礎學起。也正是因為師父的嚴苛及他自己的努力,歷時三年的學徒生涯,便由他自己成功燒制的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圓滿畫上句號,而這尊觀音塑像,於1983年在香港展出,彼時的陳明良19歲,自此在中國陶瓷界一舉成名。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下的。刻苦的學習和練習,讓陳明良在機會來臨時穩穩的接住了,這讓師父也頗感欣慰。陳明良現在回憶起來說,學徒時期印象最深刻的是飢餓感,因為師父做起瓷來廢寢忘食,於是他也跟著餓肚子。不過,那時候習慣了的飢餓感,如今在做瓷的時候偶遇它反倒會讓自己更清醒。

說到德化瓷,明代代表大師何朝宗不得不提,這位宗教瓷塑大家,不僅是將宗教瓷塑做到了巔峰,還為後世的技藝傳承留下諸多借鑑之處。

      明代,德化的人物雕塑正處於產生和發展時期,何朝宗獨創的「捏」「塑」「雕」「刻」「刮」「削」「接」「貼」八字技法,將德化人物雕塑推向高峰。陳明良在見到何朝宗所創作的瓷塑作品時,內心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人物塑像不僅是要塑形,還要塑心,塑了心,神韻便有了,何朝宗的人物雕塑就是有了這樣的神韻,才成就了至今都無法逾越的高度。

      說到這何朝宗的八字技法,其精髓既深藏在這八個字中,又外化在這八字之中,不是那麼容易便能揣摩透的,陳明良開始在仿製何朝宗的作品中慢慢感悟。他仿製何朝宗的《文昌帝君》,他抓型準確,一氣呵成,後來終於在幾件仿製的作品中,有一件臻於完美,這件作品在2007年廣州展覽會上,吸引了眾多收藏家的眼光。

也正是在這一遍遍仿製何朝宗的作品中,陳明良領悟出這其中的奧妙。但,如何更多的掌握這傳統工藝的精髓,還需要不斷努力,因為陳明良想超越自己。

1998年,陳明良決定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以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藝術理論、審美水平和技藝功底,因為他想在自己的作品上體現更多的創新和變化。

進修結束,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著力創新,糅合現代藝術審美,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擅長寫實、誇張、寫意、抽象等表現手法,以仙佛傳說、歷史故事、現代生活為題材,創作出多件極富藝術水準和收藏價值的手工藝術珍品,比如:用寫意手法創作的《一葦渡江》,以展現原生態粗獷美的《盤古開天地》等。

 在2017年金磚峰會上,陳明良有7件作品入圍。其中一件《日光》被選用為國禮,在創作《日光》的時候,他參考元宋時期出口的瓷器,設計了一系列中國元素的組合,單件造型30多種,有繁花似錦、祥雲、節節高……經過幾輪篩選最終選擇如意尊為基礎造型,並將閩南特色如廈門日光巖、閩南古厝、泉州南音,以及中國竹等元素加入,特意設計五個竹節,寓意金磚五國互惠互利,繁榮昌盛。整件作品造型大氣,工藝精湛,成為了完美無瑕的珍貴作品。他用德化白瓷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白」成為世界交流的文化使者。

(策劃/伍策 作者/常跑跑)

 

相關焦點

  • 181件德化白瓷亮相國家博物館 聽陶瓷大師們講白瓷故事
    "德化」 「中國白」又上熱搜了。8月20日,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德化白瓷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匯集了106位德化陶瓷大師的181件作品。據介紹,該展覽將持續到9月1日,在藝術展閉幕式上,將舉行「中國白」作品捐贈儀式,屆時會有一批大師作品入選國家博物館珍藏。
  • 陳明良:唯明心良藝 鑄德化瓷魂
    ,因此,我對德化瓷的理解會比其他人好很多。」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為了創作出獨具匠心的作品,陳明良決定前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以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藝術理論、審美水平和技藝功底。從此,在研究德化陶瓷的道路上,陳明良開始賦予作品新的內涵和新的藝術生命。他擅長寫實、誇張、大寫意、抽象等表現手法,以仙佛傳說、歷史故事、現代生活等為題材,創作出多件極富藝術水準和收藏價值的手工藝術珍品。
  • 陳明良:借鑑古陶瓷的製作韻味 融入新的審美需求
    本期「國禮大師」帶你走近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大師陳明良,聽他的國禮創作故事以及他與德化瓷的故事。為了讓國禮的核心更加凸顯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他參考宋元時期出口瓷器,設計了一系列中國元素的混合。單造型就設計了20多種,名字也想了很多個,有繁花錦繡、祥雲、節節高……最終選了如意尊作為基礎造型,並將閩南特色,如廈門日光巖、閩南古厝、泉州南音,以及中國竹等元素納入,特意設計了五個節,體現金磚五國繁榮昌盛。
  • 省政協委員陳明良建議——建設海絲路上「陶瓷大師部落」
    本報訊 (記者吳麗嬌)德化陶瓷、龍窯、瓷燒制技藝,龍潯鎮丁墘村的陶瓷文化資源,20多位國家、省級陶瓷大師……今年省兩會期間,我市省政協委員陳明良建議,整合德化縣豐富的陶瓷文化資源,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標,同步建設海絲路上的「陶瓷大師部落」。
  • ——訪中國著名瓷藝大師、古瓷收藏家陳明良
    52歲的瓷藝大師陳明良,以師古而不泥古的創新技藝,在德化、在福建、乃至國內外陶瓷雕塑業界受到廣泛好評。    藏古追今尋寶人    提起陳明良,人們都要首先誇讚他對中國白古陶瓷收藏做出的貢獻。    走進德化縣陳明良的收藏室,目光所及之處,儘是琳琅滿目的古陶瓷,仿佛置身於瓷的世界。
  • 瓷藝大師陳明良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當代雕塑大師陳明良瓷器作品展」研討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9月26日—10月11日,「典雅明靜 如脂如玉——瓷藝大師陳明良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同時還舉行了作品研討會。
  • 陳明良:博古通今 「瓷」韻人生
    人物小傳 陳明良,1963年7月出生於德化燒瓷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燒瓷技藝。20世紀80年代,陳明良進入德化陶瓷研究所工作,師從中國著名民間瓷塑藝人陳其泰,全面學習傳統德化窯瓷雕工藝,之後又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雕塑設計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
  • 陶瓷大師40年錘鍊「中國白」「德化心」
    9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位於福建省福州上下杭街區的瀚若軒藝文空間裡,正在展出來自福建德化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明良作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陳明良現身福州瀚若軒藝文空間接受採訪。林威颺攝  德化白瓷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中國白」之美譽。
  • 德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收徒拜師儀式舉行
    5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收徒拜師儀式舉行,陳明良與十三位弟子喜結師徒情緣,續寫瓷壇佳話。縣委副書記林祖傳到場見證並宣讀賀詞。拜師儀式上,13位徒弟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奉上拜師帖,行叩拜禮、敬茶禮、敬師禮等儀式,陳明良大師則以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志在書中》等物品作為師回禮,並勉勵他們要刻苦勤學,練就一身精湛純熟的工藝技能,青出於然而勝於藍。
  • 陳明良應邀出席2018中國(廈門)國際收藏投資博覽會
    【中國廣電藝術網訊 編輯 陳碧清 來源:德化明玉陶瓷 】本屆博覽會以國際視野,開創極具前瞻性的藝術收藏投資平臺,展出面積15000平方米,同時接納來自全球各國的藝術機構帶來的書畫、陶瓷、古玩、漆畫、珠寶、玉器等各類藏品。
  • 德化窯-白瓷藝術
    中國瓷器藝術珍品-德化窯瓷器,是我國福建沿海地區古代外銷瓷的重要產地之一。德化窯以生產精細的白瓷著稱。產品從宋元時期就已經遠銷海外,並贏得了絕佳的讚譽。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德化窯-白瓷藝術,使您深入了解溫潤如玉的德化白瓷。
  • 《德化瓷塑/中國白:傳統與現代》將亮相巴黎1618畫廊
    本次展覽將以「傳統與現代」為主題,展示德化最具代表性的7位藝術家的瓷塑作品,試圖一窺德化白瓷的製造工藝與歷史,再現德化當今的藝術生態,並重新審視其藝術語言的特殊性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紙》,蘇獻忠,25_23_33 cm, 2017「Blanc de Chine」一詞源於法國,翻譯成中文為「中國白」。
  • 德化白瓷簡介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與江西景德鎮和廣州潮州(一說為湖南醴陵)齊名。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德化縣而得名。中心窯址位於福建中部戴雲山腹地,此處瓷土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交通運輸方便,是燒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州話瓷器鑑藏
    「古瓷新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話瓷器鑑藏」 活動現場。林威颺攝中新網福州6月8日電 (蔡可意)德化白瓷享譽海內外,歷代德化陶瓷名家精品更是收藏界炙手可熱的藏品。7日,「古瓷新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話瓷器鑑藏」活動在福州舉行,陳明良現場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分享德化瓷的燒制技藝和收藏價值。陳明良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德化縣收藏家協會會長、德化縣明玉陶瓷研究所總設計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同為傑出白瓷,明代「甜白釉」與德化白瓷有何區別
    第二種:德化白瓷這種瓷器的聲名鵲起和一個大師淵源頗深,要知道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遠離當時瓷器的中心景德鎮,但也有其歷史造就的必然,德化古時隸屬於泉州,一提到這兩個字,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一些事,沒錯,這裡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啊,原來德化白瓷本是一種產量頗豐的外銷瓷。
  • 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徐才提作品展在宜興舉行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徐才提致辭 德化這片熱土上,一代代「崇文尚德、包容善化、傳承創新、敢拼敢贏」的能工巧匠和陶瓷藝術家孜孜以求,不懈地以智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陶瓷技藝和厚重神奇的文化底蘊,譜寫了「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的瑰麗畫卷,贏得了「中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等美譽。
  • 德化陶瓷登陸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
    孫延燕 供圖臺海網11月12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11月7日至10日,2020中國(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德化縣組織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全國技術能手以及石牛山景區「牛山牛瓷系列」和部分特色陶瓷企業共500多件陶瓷精品集中展示,進一步打響「中國瓷都·德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陳明良榮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今天上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2018年第1號公告,正式公布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遺「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德化明玉陶瓷藝術總監陳明良榜上有名,成為新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 德化縣瓷藝大師陳明良作品展走進首都博物館
    德化縣委常委陳金忠,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呂品田,中國工藝學會常務副會長趙之碩,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中,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齊密雲等參加了開幕式,並為此次展覽按動啟動儀。近年來,德化縣鼓勵優秀陶瓷藝術大師「走出去」,通過開辦展覽、舉辦高級研修班等活動,擴展視野,促進大師作品的創新和創作水平。
  • 令人窒息的聖潔之美,世界各地收藏的德化白瓷觀音像
    福建德化以燒制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此地所產的白瓷瓷質如脂似玉,光滑細膩,釉面晶瑩光亮,具有透光感、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視為中國白瓷代表,故有「中國白」之稱。德化白瓷「中國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