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楊年慈在《故鄉的民性》一文中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外地人路過本鄉,碰上大雪天氣,向一位老者請問什麼地方能找到旅館,老者搖頭不答。那人又向老者求宿,老者說:「你張口就找旅館,俺當你嫌惡俺家裡骯髒,容不得你這個貴客呢!」老者把客人安置在客房裡,臉色冷冷地往裡院去了,客人不敢再興求食之想,就餓著肚子睡了。一會兒,老者轉來,一看客人上了床,勃然大怒,罵道:「你怎的這麼看不起人?當俺一頓飯也管不起你?」客人舉眼一看,竟然擺下好幾樣菜餚,有酒有肉。大雪數日不停,老者天天酒肉招待。雪霽之日,客人不敢不告而別,留在客房裡等老者出來。老者出來了,一看客人沒走,怪生氣地說:「怎麼,你想叫俺養你一輩子麼?」客人表示連日打擾,於心不安,想付給老者飯錢,老者大聲嚷著:「你從哪點兒看俺像個賣飯的?」客人急忙收回錢來,向老者道謝,老者更火了。「謝啥?幾頓飯也不能把俺吃窮嘍!」
寥寥幾個情節將山東人的好客描述的煞是地道:坦蕩樸實,感情直露,什麼都寫在臉上。即便是一樁與人為善之事,明明一片好心,可話從嘴裡說出來,就多了幾分粗獷,幾分火藥味。
山東人如此好客,但歷史上山東人素以節儉著稱,省吃儉用,諺雲:「山東人好存糧,山西人好蓋房,河北人好穿衣裳。」因此山東人的節儉乃自我克儉,自己省吃節用,對客人是極為慷慨大方的。山東人重義輕利、豪爽仗義、助人為樂、先人後己,為朋友兩肋插刀。好客是山東人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
山東人酒量未必大,酒席卻是全國最講究的,山東人安排座次有主陪、副陪、三陪、四陪......酒菜上齊,主陪先講話領酒三杯,任務完成行酒權交給副陪,副陪再來敬三杯保底,而後三陪、四陪或領敬一杯或兩杯,如此主人這邊敬完,進入自由活動時間,這時間眾人必然已經是七分酒意,互相熟悉了,酒席的主要程序也完成了,席間也開始活躍起來。就不講先後隨便喝酒,誰想舉杯、想跟誰喝、跟誰聊自由進行,酒桌上熱熱鬧鬧......
山東人不僅喝酒有講究,更有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招待八方來客,魯菜用料質樸,講究調味純正,其味鮮鹹脆嫩,因其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隨著時代的進步更有很多特色小店引進分子料理,其形有田園意境,其味追求食材本味,譜寫了山東人傳承與創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