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正入秋,寒意濃

2021-01-14 騰訊網

讀書使人明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網信河西「西岸書齋」欄目,承文化之根,揚知識之帆,本季我們將繼續與你共讀好書,在瑞雪祥冬中走進網友們的2020年度書單,感悟多彩生活,聆聽西岸朗朗書聲。

今天,繼續與你共讀《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讓我們在王維、李清照的詩詞中,感受節日氛圍。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鄉是文學創作的母題之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謂思鄉懷遠的千古名句,今人節日感懷時,此句引用率極高。「獨」字說明詩人遠離家人,獨居長安的境況,也表達出孑然無親的孤獨心情,其後「異鄉」與「異客」,強化了獨的處境與感受。「異客」是詩人自稱,道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無可名狀的漂泊感。每逢佳節倍思親」,承上寫重陽節詩人的心理狀態,啟下以思親導引出「山東兄弟」。然而詩人並未敘說自己思念「山東兄弟」的愁苦與煩悶,而是另闢蹊徑,由「懷人」轉而寫「懷己」,遙想此刻遠在故鄉的兄弟們登高望遠、佩戴茱萸福,卻發現少了詩人。這首詩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真意所發,至情流露,《唐詩直解》評價此詩: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上片開篇寫「愁」字直抒胸臆,這「愁」來自「薄霧濃雲」的陰沉,也來自寂寞難挨的時間。「瑞腦」句承上,描寫百無聊賴的狀態,同時描寫閨房內的景物,與下文玉枕紗櫥相呼應。「佳節」交代時節,又字意重複,含無奈之感,佳節思親,因此半夜涼初透。「涼」字說明已入深秋,天氣轉涼,「透」字說明寒的程度。但終歸「涼初透」是以身之涼寫心之涼,極言節日裡思念之切、內心悽涼。上片包括三層意思,彼此相關,情感亦由白天的愁發展成為夜裡的「涼」,在層層推進中達到頂峰。下片由重陽節俗引入,「暗香盈袖化用《古詩十九首》「馨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寫詞人對夫君的思念無法排解,並與下文黃花相照應。「莫道不消魂」,以反詰的方式表達肯定情感,語氣強烈。「西風」有蕭瑟、衰颯之意,「卷」言風非微風,「簾卷西風」四字寒意滿滿。西風捲起窗簾,露出了簾下人。尾句以花喻人,菊花本纖細卻能傲霜而立,詞人憔悴,弱不及花,悲傷情緒呼之欲出。這首詞從早到晚寫盡思婦的愁苦心緒,情景交織,含蓄深沉。

我們在節日中感受自然的力量,體驗世態人情,或欣喜或嘆惋,胸中湧動著的情感與眼前的景物交織,落筆成文便成了千百年長吟低唱的辭章。希望我們持續熱愛傳統文化,留住我們的根。

這裡是「西岸書齋」,很高興與你共讀一本書,《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下一期節目,我們將會帶您走進季羨林的著作——《糊塗一點,瀟灑一點》,走進季老先生的精神世界,借大師90餘年的人生智慧,體悟人生的真諦。

相關焦點

  •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
    今天,繼續與你共讀《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讓我們在張九齡、蘇軾的詩詞中,感受節日氛圍。還是睡下在夢裡與他相遇吧。「盈手」化用陸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佳期」本指織女、牛郎相見,詩中用以喻指詩人與遠人的相逢。全詩情感真摯,自然入妙,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評此詩:「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盡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 共享除夕裡的美好詩篇 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
    每個節日都是一壺醇香的陳年老酒,在春花秋月的滋養中保持溫暾,在詩酒年華的故事裡沉澱香氣。元旦剛過,學者陳樹千撰寫的《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是一本有關中國傳統節日古詩詞的彙編,精選自《詩經》時代至清朝滅亡2000多年間220餘位古人創作於節日期間的詩詞歌賦近300首。
  • 十二個傳統節日,二十四首詩詞:原來這些節日都藏在詩詞裡!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承載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勤勞勇敢、祀祖敬長、和睦鄰裡、熱愛生活……這些節日的文化內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這些節日文化依然在沿續。
  • 《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為今人找回傳統節日的中國記憶
    《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為今人找回傳統節日的中國記憶 2019-04這些都可以從《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一書中找到答案。  事實上,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的獨有記憶;而節日詩詞,則是是中國人的認知密碼。  《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匯集16首經典節日詩詞,16首詩詞,對應16個節日,著力還原節日詩詞的創作現場,破解藏在節日詩裡的秘密。
  • 挖掘節日文化內涵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地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10日晚,一場由小朋友們擔任主角的迎中秋詩詞朗誦會在海河之畔的天津市和平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上演。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李白的《關山月》、張繼的《楓橋夜泊》等傳統詩詞名篇,在小演員們飽含深情的誦讀聲中餘音繞梁、久久迴蕩。「吟詩、賞月、猜謎、飲桂花酒等活動飽含了節日的儀式感氛圍。」
  •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在公職類考試中,文史常識的考查比重較大,其中關於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的考查是一大熱點。且節日和古詩詞的對應是常考知識點。因此本文中將我國的常考傳統節日進行搜集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以下是相關知識點的介紹:2013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有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五個傳統節日。
  • 看日本傳統節日,簡直就是中國節日的複製版
    日本和中國一樣,一年中有很多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他們都有自己的慶祝方式。日本的節日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定節假日,一種是民間節日。日本與中國在長達2000多年的交過程中,不僅學習了中國的風俗和飲食還把它們發展至今。
  • 傳統節日報導正青春
    來源:《青年記者》2018年11月下 傳統節日的歷史往往可以上溯至遠古時期,先民創造出絢爛多姿的節日文化,卻因為時過境遷也許在當代失去了生命力,成為古書中的記憶或者博物館裡的藏品。相比之下,新聞報導的歷史就太年輕了,記者喜歡追逐新鮮的人和事,如何讓傳統節日活起來,就成為一個可討論的話題。
  •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傳統節日)編輯同義詞 正月十五一般指元宵節(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
  • 正月十五「情人節」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你知道嗎
    情人節,現在有很多的說法,可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在城市裡,很多人熱衷於在2月14日這一天過情人節,不知道這是哪年傳到中國來的,小編個人認為,或許跟商家的炒作有一定的關係。有的人傳統的認為農曆的七月七「七夕節」牛郎織女天河相會才是咱們傳統的情人節,對於果那些洋節充滿的牴觸的情緒。還有的人說是三月三(上巳節)其實有一個日子是咱們流傳很久的「情人節」。這就是上元節,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做為中國情人節的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
  • 各地文明辦積極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在這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裡,為充分發揮傳統節日的作用,各地文明辦積極組織、精心策劃「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系列活動,各地群眾積極參與,共享節日喜慶,傳承傳統美德,營造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
  • 汨羅「詩歌周」|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 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 留下了哪些習俗 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端午、中秋、春節是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它承載著人們對團圓的美好心願。 金桂飄香的月圓之夜,正是闔家團圓之時。
  • 三年級作文: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之掃墓
    三年級(下)作文:中華傳統節日這段時間,我們對感興趣的節日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一定有很多收穫。選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可以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也可以寫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清明節之掃墓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明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祭奠已故的先烈與親人,在這一天往往會下起濛濛細雨,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說。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作者:光明網袁晴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願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於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蘇軾《浣溪沙·端午》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人們以五彩絲線系手臂,名之為長命縷;胸前佩掛符籙,以避災邪。
  • 節日風俗與家國情懷:唐詩宋詞中的元宵節,和節日背後的文人風骨
    它是繼春節之後,又一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在唐詩宋詞中,有大量的元宵詩詞,它們既對元宵節節日風俗,有所記載和反映;也不乏元宵詩詞作者借詩詞,抒發個人情感和家國情懷。一、唐代的元宵節與元宵詩自唐代起, 元宵節節日元素逐漸擺脫了以往迷信禁忌的神秘氛圍,不僅在宮廷,而且在民間也日益普及,並逐漸轉變為狂歡娛樂型節日。
  • 事業單位人文常識考點預測:古詩詞中的傳統節日
    其中,古詩詞中的傳統節日就是考察的熱點之一,為了方便大家掌握這部分內容,筆者對有關的知識進行梳理,助大家考試一臂之力。一、考點梳理(一)春節春節又稱上日、元日、改歲、三朝、正日、元辰、歲日、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現在過的農曆正月初一「春節」這一概念,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
  • 隱藏在聖誕節日裡的澳門味道
    顏色多種多樣的麵條,再配上豐富的底料,一碗熱騰騰的特色面,在寒冷的冬季,絕對是溫暖之選。,在這裡仿佛看到了往日澳門傳統美食與舊市場的繁華景象。說到火鍋,百老匯這裡匯集了多種樣式的鍋底,有傳統的四川迷你麻辣鍋,泰式的冬陰鍋,自家豆漿海鮮鍋,薑母藥膳魚頭煲等多家餐廳推出了各種不同的口味,可以滿足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不同需求。
  •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