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去巴黎,不是想看高聳入雲的艾菲爾鐵塔,也不是怕窮極我一生也看不完的羅浮宮。我只想去看看先賢祠(Panthéon)。
先賢祠門票不便宜(8歐),外觀漂亮壯觀,裡面卻無非是墓碑+介紹而已,看上去是一個大型公墓罷了。紀念價值遠大於觀賞價值,想想免費的毛主席紀念堂,感覺法國人真黑啊!幾乎所有的國內的旅遊團隊都不把它列為參觀對象:「因票價貴,興趣不大者可只看外觀不入內。」
先賢祠裡面真的是公墓
而且有的地方還很陰森……
法蘭西是不缺偉人的民族,聖女貞德、雨果、居裡夫人、拿破崙……不閉眼睛也能想出一串。
不過先賢祠的篩選好像嚴格得過分了:
首先統治者是不要想了,查理大帝、路易十四,戴高樂,包括可能是最有名的法國人拿破崙。裡面只一個法國總統,還是被義大利人刺殺的卡諾,而他被視為烈士而不是總統;
純粹的宗教人士也不行,雖然法國是天主教的長女,但這裡是世俗的聖殿;
太古老的人也PASS,比如聖女貞德。所有的人近現代出生;
軍事家有,不過基本都是在職時為國捐軀的烈士,大多還是拿破崙執政時憑藉他的影響力強行塞入的;
另外,不要以為進了先賢祠就一勞永逸了,先賢祠是有「淘汰機制」的,米拉波、馬拉這些法國大革命時有爭議的人都搬進來又訕訕地移去出了;
巴爾扎克、莫泊桑、笛卡爾、拉瓦錫……這些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偉人統統沒有入選!
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
這是一個最講究「政治正確」的地方。
所以不是嚴格,是對「Panthéon」理解不深刻。你必須要在思想上符合當今法蘭西民族的精神取向才行。
讀讀雨果和左拉墓室前的文字介紹,發現主要講的也是他們反對專制、爭取自由的鬥爭,而不是他們的文學建樹。
先賢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經過了長期的歷史檢驗,有爭議的人一概不要:
巴爾扎克政治取向是保皇黨,擁護波旁王朝,估計先賢祠倒了他也進不來;
莫泊桑擅於敘事,但不以思想見長,也許有一天能和通俗小說家,法國的金庸,大仲馬(或者應該說金庸是中國的大仲馬?)一樣頂著鋪天蓋地的爭議進來吧,現階段只能說不夠有名;
「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出生稍早(1596年),算思想界的先驅,和其它人相比有些突兀;
拉瓦錫是大貴族,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的。雖然早已「平反」,但以大革命為歷史背景的先賢祠估計也不好意思請他吧!
上了斷頭臺的化學家拉瓦錫
所以它也不是什麼名勝古蹟,是英雄紀念碑,是法蘭西的魂器,入選標準是法國的官方意識形態!
2015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先賢祠又新迎入了四位偉人,我們來看看都是誰:
尚•塞(Jean Zay,1904–1944),教育家,二戰時被維希法國政府囚禁,1944年6月20日,在巴黎被盟軍解放前一個月被殺害;
皮埃爾•布羅索賴特(Pierre Brossolette,1903–1944),記者,二戰時法國抵抗軍領導人,被蓋世太保逮捕,嚴刑拷打後自殺;
日爾曼•蒂利翁(Germaine Tillion,1907-2008),法國二戰時期抵抗戰士,女權作家,百歲老人,曾被關進了拉文斯布呂克的納粹集中營;
熱內維爾瓦•安東尼奧•戴高樂(Geneviève de Gaulle-Anthonioz,1920-2002),戴高樂總統的侄女,二戰後戰後創辦扶貧民間組織。
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表講話稱,這四名先烈代表了扺抗運動的精神。
看看,全是二戰相關,兩個烈士,而且兩男兩女,政治正確得很咧!
先賢祠人多地方小,大多數偉人也只能和別人擠在一起,通常二人或者四人一室,甚至有十幾個人擠在一起的,很難覓到一個寬敞的位置。比如雨果、左拉和大仲馬就是祠內三人「同居」,但只有兩個特例:伏爾泰和盧梭。
伏爾泰和盧梭被葬在最顯要的位置,分別擁有一個很大的單獨墓室。
要問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法蘭西官方意識形態的哲學家。
哲學家都是清白的。
你可以罵羅伯斯庇爾的斷頭臺,但你不能罵盧梭,因為人家是哲學家;
你可以罵希特勒的種族滅絕,但你不能罵尼採,因為人家是哲學家;
你可以罵史達林的大清洗,但你不能罵馬克思,因為人家是哲學家。
錯的全是政治家,哲學家永遠有豁免權。
要用的時候把哲學家拿出來,抱抱親,舉高高,不用的時候丟在一旁批判他是大毒草。
可一但你真去攻擊哲學家,就和炮轟巴米揚大佛的塔利班和刨孔子廟的紅衛兵一樣,瞬間暴露了你的low逼本質。
伏爾泰和盧梭他們倆是法國政府的馬克思恩格斯。毛劉周朱陳林鄧的畫像可以拿下來、掛上、再拿下來、再掛上,馬克思恩格斯這兩尊佛祖畫像還是一直掛著的好。
伏爾泰和盧梭就是這麼兩尊佛祖。
他們到底說什麼了就變成了先賢祠唯二的「佛祖」?
四個字:思想啟蒙。
伏爾泰在天主教勢力強大的法國公開辱罵教皇是「兩足禽獸」,教士則是「文明惡棍」,號召民眾反對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並提出了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這些人權觀點。
盧梭更進一步,提出「人民主權」:國家的統治權在人民手中。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用用法治消滅君主專制。
不是「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我要取而代之,而是帝王將相這個階層就不應該存在!
這些觀點直接啟蒙了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
此時的中國……
歐洲長期封建小邦的分權統治帶來了足夠的寬容——哪怕法國是當時歐洲王權最強大的國家。當我大清國正忙著把寫「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的文人一個個凌遲處死、挫骨揚灰的同時,整天寫文章諷刺教會的伏爾泰是歐洲各國王室的座上賓——因為王室也討厭教會的世俗權力。鼓動消滅君主專制的盧梭雖然不受政府待見,但他依舊是思想界的領袖。
1718年,伏爾泰寫出了《俄狄浦斯王》,一舉成名。中國是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允禵任撫遠大將軍,九子奪嫡進入最後階段;
1762年,盧梭代表作《社會契約論》問世,號召消滅君主制。中國是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爺正在第三次下江南的途中;
1775年,萊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中國是乾隆四十年,《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應該34歲了;
1789年,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展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不久被處死。中國是乾隆五十四年,一年後,乾隆自封自己為「十全老人」;
1799年,華盛頓與乾隆同年逝世。
……
華盛頓先生做為軍事家時雖然滿是槽點,但他開了一個兩個任期後下臺交權的好頭
中國近代的落後不是武器裝備上的,而是全方面的,其中思想上的落後已經是觸目驚心。
和很多人的認識不同,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和英國的武器確實有差距,但戰鬥的過程往往是:遠距離時清軍還能裝模做樣地和英軍展開對射,一但英軍發起衝鋒要進行白刃戰,清軍馬上作鳥獸散(《天朝的崩潰》,茅海建 ),戰鬥意志和組織力量遠遠不如跨越半個地球而來的侵略者。
「地理大發現」時擴充的硬碟,「工業革命」時積累下的資料,「科學進步」時創造出的軟體,終於在誕生了名為「意識形態」的作業系統後,操縱著名為「堅船利炮」的鋼鐵爪牙,向舊世界的盡頭髮起了掠奪!
戰爭!
大戰爭!
殺盡三千鴉世界,如同暴風雨一樣的大戰爭!
1817年法國開始入侵西非
1819年英國佔領新加坡
1824年至1886年英國逐步佔領緬甸
1840年英國佔領香港島
1858年英屬印度成立,莫臥兒王朝正式滅亡
1861年英國佔領奈及利亞境
1885年法國全面佔領越南
1898年美國佔領菲律賓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
整個世界將會被完全改變。
八裡橋之戰,清軍3萬精銳蒙古騎兵傷亡過半,英法聯軍僅亡5人
我想去先賢祠,去瞻仰先賢的同時,也想領悟一下中國為什麼沒有誕生這些「先賢」
沒有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國現在會如何?
不敢想像。
所以說,伏爾泰和盧梭是法蘭西民族給世界最寶貴的財富。即便性價比很低,先賢祠也是值得去瞻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