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點普洱(1998)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夢想照進現實……

2021-01-09 瀟湘晨報

2016年7月末的一場大雨後,我以一個旅遊業新人的身份,站在普洱市北部區旅遊環線臘梅坡大橋頭,舉目可見正在分秒必爭忙建設的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施工現場。這是雲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滇藏茶馬古道零起點、馬幫集結出發的地方,按照5A級標準打造普洱城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景區。

眼前是鬱鬱蔥蔥的山林,腳下是泥濘不堪的便道,耳邊是斷斷續續、忽遠忽近的各種機械的施工聲。大橋下的草地裡,一個馬幫雕像群的雛形正在被焊接,工人們站在一片形似茶葉的泥塑之上,有節奏地敲打著。山梁上唐、宋、元、明、清五個王朝的仿古大殿也正在緊鑼密鼓的興建之中。近兩個年頭的建設,各路施工隊伍精心施工、匠心築夢,景區在一天天變化著……

時間拉回2019年冬天,時隔三年多,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如期試營業已逾兩載,共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00餘萬人次。作為景區開發和建設團隊的一員,景區崛地而起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回望過去的近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常常感慨萬千。

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是雲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首個人文景區,除了項目區位獨特,兼具北回歸線上最後一片綠洲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外,如何在這片唯一而獨特的歷史遺址之上,保護性開發,打造南絲綢之路最具代表的線性文化作品,講好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和邊地少數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傳承勇於開拓的馬幫精神,成為擺在景區管理團隊面前最大的課題。

茶山索道橫空出世

要讓遊客省時省力地抵達位於半山的茶馬古道遺址,首先得解決交通問題。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最大的標誌——茶山觀光索道以定波湖為界,分為兩段,全長2.189千米,最大高差181.26米,為循環式固定抱索器四人吊廂客運索道。索道運行速度1米/秒,兩段索道配備4人座車廂共156個,每小時雙向運力約1000人,乘坐舒適且利於觀景。

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索道提上建設議程早在2015年,由於是普洱地區首條設計、施工的高空索道,該條索道從徵地、地勘、設計到基建,附屬工程、吊廂安裝、調試維護等系列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為了依照山形、最大化保留最原始的森林及茶園景觀,勘探人員多次實地考察、設計路線,最終敲定施工方案。

普洱雨季長、雨量大,山地施工異常艱辛,材料的運輸和卸載是擺在施工隊伍面前的一大難題。為了不破壞沿途植被,儘量縮小工作面,支架等大型材料採用架設臨時貨索分段運輸的方法運送上山,而其他材料則依靠人背馬馱。背夫們彎腰駝背、負重攀爬的景象猶在眼前,雨天溼滑時摔個人仰馬翻也不是不可能。時至今日,當我們乘坐這條翻山越嶺的觀光索道時,俯瞰可見順山而上的,由小木板和木樁鋪就的陡峭「臺階」,那正是巡線員為索道安全運營實時檢修和維護所走的「華山一條道」。

定波浮橋貫通兩岸

遊客乘坐第一段索道後,通過浮橋換乘第二段索道,途徑風景宜人的定波湖。定波湖原名團山水庫,群山環抱,水質優良,最深處達30餘米。相傳每年三月,湖邊的一片果林碩果纍纍,鮮紅奪目,天上的神鷹路過此地被這抹紅所吸引,本想飛落一探究竟,誰料此時忽然風雨大作,湖水波濤洶湧,在湖上渡船的馬幫危在旦夕。此時神鷹嗖一聲飛入果林銜來一枚璀璨的紅果投入湖中,湖面頃刻間風平浪靜,水平如鏡,馬幫得以順利通行,於是得名「定波湖」。

在湖光山色的定波湖上修建一座浮橋,只為保留最壯闊、最原始的360°無死角湖面景觀。如何克服水位升降帶來的張力衝擊,保證浮箱穩定平衡,遊客安全通行,是設計施工的重點。經過多次現場勘探和方案論證,為確保萬無一失,景區「捨近求遠」確定一家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施工單位承接此工程。工人們在岸邊架設最深10多米的支撐橋廊,利用吊車在岸上作業,將廠家提前組裝好的橋面進行水面吊裝和拼接。與水打交道,所有的施工過程必須嚴格規範,小心謹慎。

從浮橋建設完成到景區試營業,中期預留了充足的時間進行調試及監測,以觀察雨季、旱季蓄水量升降對橋體帶來的影響。如今,目睹過定波湖美景的中外遊客無不稱道普洱之美,綠色之美,生態之美!景區在定波湖上又引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魚鷹抓魚表演和環湖遊船,下一步還將繼續開發安全係數高,體驗效果好的水上遊樂設施,為普洱本地市民提供一系列親水互動項目。

五朝聖殿穿越古今

走過定波湖浮橋,乘坐第二段索道抵達終點,就來到了景區核心區「茶馬古道」。凡是到過景區的遊客,無不被古道沿線五座氣宇軒昂的恢弘建築所折服,這五座桂殿蘭宮嚴格依照特定朝代的建築制型建造而成,分別為唐茶殿、宋茗閣、元驛宮、明普軒、貢茶院等五朝展館。青磚疊瓦、丹楹刻桷、廊架花窗皆出自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五朝館主體材料採用的優質花旗松原木,除擁有淺淡的玫瑰色澤和美觀的通直紋理外,其天然散發的淡淡木香與古樸莊重的館內陳設十分相宜。在蜿蜒起伏的茶馬古道上,將這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花旗松原木搬運上山,加工成梁,矗立為柱,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

(唐朝館)

(宋茗閣)

(元驛宮)

(明普軒)

(貢茶院)

如此神工天成的建築外觀,究竟該匹配怎樣的內部展陳才能相得益彰?為深入研究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由一幫80、90後年輕人組成的景區前期策劃團隊,親自探訪了湖南安化,大理巍山、沙溪、祥云云南驛,寧洱茶庵鳥道、孔雀坪、那柯裡等多處茶馬古道沿途重鎮及驛站,行程三千多公裡,拜訪數十位馬幫老人,搜集馬幫老物件近千件,整理考察日誌數百頁:一個個令人動容的馬幫故事,一句句令人動情的趕馬調子,一處處令人觸動的馬幫遺蹟,都給予我們歷史的感召和前行的動力。

在當前博物館遇冷,文化源流迷失的大環境下,我們屏蔽了很多負面聲音及好言勸阻,毅然決然選擇挖掘和保護滇藏茶馬古道文化及馬幫文化,從少數健在的老趕馬人口中收集、整理一手訪談資料,探尋最純正的馬幫文化線索,網羅散落民間的馬幫舊物,無論成敗,無關喜惡,這一舉動本身就是對本土文化的無限崇尚和切實保護。終於,舉多方機構及專家學者之力,集多年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成果,經過多次唇槍舌劍、頭腦風暴,歷時半載,五朝館文博裝飾方案幾易其稿,方顯雛形。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方案,查缺補漏,推陳出新,五朝展示館這一景區靈魂作品猶抱琵琶半遮面,於2017年11月底揭開神秘面紗,展現在廣大遊客面前,為普洱本土文化保護和教育提供了新的陣地及平臺。

土地神壇信仰回歸

遊過唐茶殿一路向下,經過馬幫駐足回望的古茶園,走過鐵索橋,引入眼帘的就是土地壇。土地壇莊嚴肅穆,處處顯露著歷史斑痕。土地公塑像旁的殘垣斷壁,井口尚能看到勒出斑斑繩痕的孔明井,馬幫開哨留下的炊具火堆,拴著褪色祈願條的老山神樹,被歲月浸蝕得稍顯破敗的地磚縫中頑強生長的野草,無不在訴說著這裡曾經的興旺和所經歷的滄桑變化。

土地壇是景區內唯一一個在原址之上修復和完善的景點。土地壇並非無中生有,乃古蹟遺址也。舊時馬幫出門上路前,都要祭拜土地公,以求一路平安,早日返鄉與親人團聚。土地壇遺址處原來有座土地廟,曾經香火鼎盛,傳說廟裡供奉著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和關帝爺,凡是去往六大茶山的客商都要到此虔誠膜拜、祈福。

土地廟的四周原由漢白玉欄杆圍合成圓,圓心供奉著土地公牌位和塑像,欄杆之外屹立著百年山神樹,周邊草木豐盛,一派人神共聚的祥和景象。2015年,筆者曾隨景區第一批建設者到達土地壇原址瞻仰祭拜,並對後期建設進行實地勘察及規劃。為重塑普洱人心中的邊地民俗禮制,景區特意聘請夏巖集團董事長夏巖先生親自操刀設計、復建土地壇遺址。

(土地壇)

夏巖先生是實幹派,為將最好的作品呈現出來,親自在土地壇現場駐紮十餘天,頂著烈日,手拿畫筆和稿紙,將土地壇設計雛形及施工圖紙一筆筆親手繪製完成,並督導塑型和施工。今日的土地壇,是景區最受好評的景點之一,四方遊客每每到此,無不嘖嘖稱讚,普洱人也在此找到了盼望已久的民俗禮制之根脈。

森林滑道極速體驗

作為景區除茶山索道之外的第二個普洱「首創」,森林滑道位於茶王山谷起點,沿著茶馬古道步行而下,喝了摔碗酒,過了茶馬互市,就能看到依山就勢,蜿蜒而下的森林滑道。景區自2017年國慶節試營業後,持續向入園遊客發放問券調查,廣泛徵集遊客意見、建議,其中大家提到較多的就是,茶馬互市到茶王山谷的臺階級數較多、較陡,步行較辛苦,互動遊樂設施需要增加和豐富等。遊客的意見和體驗感對於景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於是,景區管理團隊果斷開始著手茶王山谷森林滑道項目落位及前期規劃。

經過近6個月的方案論證、施工建設和調試運行,一條全長708米,上行線142米,下行線566米,集遊覽觀光、休閒娛樂和代步於一體的森林滑道呼之欲出。乘坐滑車呼嘯而下,時而置身樹林,時而置身蒿草叢生的山野世界,時而置身於清香四溢的茶園,滑車轉彎時慣性帶來的「脫軌感」更是讓人心跳加速,大呼刺激。

為保證遊客遊玩安全和舒適度,滑道採用高規格設計,嚴標準施工,滑軌選用優質建築材料建造,周圍加裝了防護網,滑車採用德國進口技術生產,乘客可手動調節車速和剎車。2018年5月中旬,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森林滑道在萬眾期待下正式對外運營,普洱市民及遊客至此多了一個全新的戶外遊樂選擇。

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經過三年規劃,兩年建設,和一群人的努力,終於按照既定要求順利開業,為普洱的人文旅遊開發又添新篇章。這其中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關懷和支持,離不開旅遊主管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也離不開湄公河人堅持不懈的奮鬥。如果說,一個景區從設計規劃到建設落成是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那麼將夢想變為現實,則需要更多理性客觀的決策判斷和不折不扣的落地執行,而用愛和信念守望雲南這片綠的湄公河人,將永遠是執著綠色夢想,不忘報國初心的永葆赤誠的「健康生活倡導者」。

END

文 | 王明霞

圖 | 湄公河旅遊

責編 | 陶優

審核 | 代基凱 馬永虎

【來源:普洱文旅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點普洱 | 穿行千年茶馬古道,盡覽五朝普洱風雲
    如今,除了厚重的歷史這裡還有現代與古典相融一趟古道之旅盡覽五朝普洱風雲盡拾一方野美趣味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普洱市思茅區北部臘梅坡,佔地面積近景區依託現有自然資源,沿承普洱歷史文化,進行全方位、情景化的挖掘和復原,從建築景觀、民俗展現、情景演繹等多個方面對茶馬古道進行整體的復原和活化。
  • 這裡是貢茶入京的起點:千年南絲路——普洱茶馬古道
    早在三國時期,普洱就開始種植茶葉了,在馬幫的一聲聲吆喝中,普洱的茶葉通過茶馬古道傳到全國各地那麼,來到普洱,不得不去遍布茶園的茶馬古道景區瀏覽一番。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世界茶源」雲南省普洱市,距離城區5km
  • 行走於普洱茶馬古道,感受當年馬幫的堅辛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後,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與距離城區5km的茶馬古城相連,穿過古城既可到達茶馬古道上風景區,從遊客中心可步行、乘景區電瓶車、索道或騎馬體驗當年馬幫的感覺到達景區主門,拾級而上,經元驛宮、宋茗閣及茶馬古道遺址等,沿路生態非常好,行在亞熱帶叢林中,遠望普洱茶山,品味源遠流長的茶馬文化。
  • 茶馬古道旅遊景區通過評選 普洱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增至5家
    雲南網訊(記者 黃磨西 實習記者 黎安婷)8月3日,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石林縣乃古石林景區等15家景區評定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包括普洱市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在內的15家景區升級為國家4A級景區。至此,普洱市4A級旅遊景區增至5家,分別為:普洱國家公園、普洱西盟勐梭龍潭景區、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市茶馬古道旅遊景區。
  • 在普洱,尋找茶馬古道的歷史印記
    雲南的「網紅」旅遊景區太多,更多人開始追求小眾的旅遊地點,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小眾的「普洱」。相較於普洱茶的名揚四海,普洱市似乎沒有太大名氣。但只要你來到普洱,重走千年茶馬古道,尋訪神秘景邁茶山,歷史的韻味一定會讓你陶醉,愛上這座美麗的城市。
  • 20公裡徒步馬拉松,在普洱走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
    雲南境內的茶馬古道大多山高路遠,歲月變遷,如今可供普通遊人徒步穿越的遺址並不多。普洱城北有兩段古道,難得完整保存下來,經過修繕後,平日常被戶外愛好者踏足。2007年,位於原普洱縣以南三十餘公裡的思茅市換上「普洱」之名,藉助普洱茶身價一路上漲,打造茶文化之都,從茶馬古鎮、茶馬古城到普洱茶小鎮,更名帶來的品牌價值,如越陳越香的普洱茶,在這座小城持續發酵。寧洱縣是普洱府舊址,先後在2006年和2015年落地「茶馬古道零公裡紀念碑」和「茶馬古道源頭地理標識」,卻一直有種被遺忘感。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而位於普洱的這段茶馬古道,是當年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如今她作為景區向公眾開放,不收取大門票,遊覽起來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項目,更加靈活。
  • 普洱市茶馬古道景區晉升國家4A級景點
    8月13日,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關於批准昆明市石林縣乃古石林景區等15家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決定》。其中,普洱市茶馬古道旅遊景區經由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普洱市茶馬古道景區晉升國家4A級景點
    近日,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關於批准昆明市石林縣乃古石林景區等15家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決定》。其中,普洱市茶馬古道旅遊景區經由雲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失落的茶馬古道
    而雲南淵遠的歷史和文化長河中,茶馬古道又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很多外地的朋友,來到雲南,不免疑惑,為何每到一個地方,不論東西南北,都會提到茶馬古道,這些或新、或舊的古道遺蹟,孰真孰假?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甚至到達歐洲……時至今日,茶馬古道的繁華已經逐漸消逝在現代文明的洪流之中,但是,曾經的古道卻做為歷史的見證,保留了下來,而雲南,便是現今茶馬古道遺留最多,受茶馬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至今仍有少數落後山區沿襲著馬幫運輸的古老方式。
  • 雲南特色小鎮——普洱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
    自19年9月,普洱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被命名為&34;並授牌以來,那柯裡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開啟整體提升改造的&34;,按照&34;宜居宜業宜遊的建設目標,一路高歌向前衝。在眾多提升改造項目中,那柯裡德商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最受人關注。該項目充分利用同心鎮錐粟河河谷一帶的天然優勢,依山建園,傍水造景,打造休閒娛樂康養之地。整個度假區包含了酒店、水樂園、兒童樂園、3D樂園、懸崖鞦韆、山地滑道等遊玩體驗項目,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度假遊玩。依山伴水,返景入林,康養宜居。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思茅、普洱→景東→大理→麗江→中甸(香格裡拉)→德欽→西藏芒康→拉薩。
  • 尋訪茶馬古道,普洱石屏會館與普洱茶
    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歷經了風風雨雨的石屏會館便是這段歷史存留的記憶,見證了這一段歷史,凝聚了幾代人的記憶。思茅區石屏會館前的石牌坊。普洱思茅茶馬驛站(石屏會館)位於思茅區順城街34號石屏會館,順城街與新興街交匯處,地處普洱市府思茅城區老街中心,是市區內僅存的一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茶馬古道!採茶品鑑!茶山露營…來雲南普洱一定要這麼玩
    了解茶馬古道,首先從這座城市的美食開始,沉澱在歲月裡的馬幫菜,是你值得一嘗的好菜。了解茶文化,怎麼能錯過茶馬古道?古道石板上的馬蹄印痕還歷歷在目,靜靜訴說著走過了上千年歲月的風霜。藍天白雲下,茶馬古道的傳奇色彩,依然在我們眼前靈活靈現。重走一段茶馬古道,來場穿越千年的馬幫之旅。
  • 尋訪「世界茶園」,重走茶馬古道,體驗一把文化之旅
    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雲南普洱,距離行政中心只有2公裡。茶馬古道是亞洲大陸最古老神奇的商道,也是中國知名線性文化遺址之一,茶馬古道最早起始於漢代,至今為止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現在也已經成為普洱人文精神的根基。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在易武繁盛時期,出了滇藏之間的這條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茶馬古道外,茶商還開闢了一條從易武到寮國、轉越南、走南洋的「茶馬道」。清代末年,隨著茶葉貿易的式微,易武的茶馬古道逐漸被亂草所湮沒,只有古道上光滑的青石板記錄了當年的輝煌。
  • 普洱絕版木刻:茶馬古道上的刀尖技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 雲南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作為少數民族聚居最多之地,普洱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文面貌,也催生了茶馬古道上的一項刀尖技藝——絕版木刻。 絕版木刻是在傳統套色木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是相對於傳統多版套色木刻能保留印版的特性而定義,由於在刻印完最後一版後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稱為「絕版套色木刻」。
  • 重走茶馬古道
    待我回房間給自己倒了杯93的雪碧,並隨手搜了一搜麗江旅遊攻略,拉市海景點介紹時..茶馬古道 - 古人智慧的修築維護茶馬古道的修築維護非常能夠體現古人的智慧,反映歷史上西南地區人民善於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智慧。
  • 普洱深耕「綠色經濟試驗田」:在茶馬古道上換道超車
    「趕馬的小阿哥,阿妹來等著,阿哥你要快快來,妹妹把情話說……」一曲《馬幫情歌》訴說著茶馬古道上經久流傳的故事。這裡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原名馬哭裡,當年古道崎嶇難行,馬幫途經須涉水蹚過村裡的一條河,馬馱重負,面對清涼的河水,都流下傷心的淚。古道悠悠,普洱的今天早不見往日的閉塞和貧瘠。9月底,《華夏時報》記者在同心鎮採訪看到,昔日馬哭裡的綠水青山打造成了那柯裡的金山銀山;而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普洱更是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路。「普洱發展必須換道超車,為什麼一定要換?怎麼換?」
  • 西雙版納茶馬古道:是集科學研究、古蹟文物保存為一體的旅遊基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人都喜歡選擇旅遊作為外出度假和開拓眼見的一種方式。有些人喜歡在旅行時選擇人文景點,這些人認為觀看當地的人文景點的是了解當地風俗習慣的一種途徑。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來自雲南的景點:西雙版納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