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時代人民教師,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12-24 騰訊網

培育新時代人民教師

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舉行「十四五」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活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在華山飯店牡丹廳舉行主題為「培育新時代人民教師,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十四五」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活動凝聚教師發展中心全體「科教培電」人員力量,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各級領導,共同為「十四五」期間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出謀劃策,鼓勁助力。研討活動也是教師發展中心建校60年系列主題活動的一部分。省市科研、教研、培訓、電教等業務主管部門領導,兄弟區縣教師發展中心領導,玄武區教育局主要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玄武區各中小學幼兒園領導,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全體人員、退休教師代表,籤約培養指導教師代表等240餘人參加活動。

活動分為六個篇章,開篇、足跡、聚智、當下、寄期和展望,通過宣傳片、領導講話、發展中心領導的演講、專家微論壇,教師發展特色項目推進與籤約的證書頒發、授牌儀式及發展中心全體教職員工的合唱與朗誦,展示了作為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六十年來內強文化建設、外重專業引領的創業歷程和不負韶華的奮鬥足跡。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江蘇省師幹訓中心主任王仁雷同志,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張生同志親臨會議並講話,玄武區政府副區長莊佳峰同志代表區政府講話,玄武區教育局局長陳發山同志代表區教育局講話。

陳局長充分肯定了區教師發展中心60年來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逐步形成「科研、教研、培訓、信息」四位一體「融通精進」的運作機制,為玄武教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區教師發展中心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愛的教育」,擘畫玄武新藍圖,繪就教育新春色。

莊區長高度讚許了區教師發展中心在60年的奮進歷程中秉持「凝神聚力、勇爭一流」「為教師鼓掌,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的團隊文化,持續謀劃、引領、助推玄武教育的高位高質量發展,已名副其實地成為全區基礎教育的參謀部、智囊團、壓艙石和助推劑。希望區教師發展中心圍繞「立德樹人、五育共舉、育人方式改革」,凝聚玄武智慧、磨礪玄武特色、貢獻玄武方案。

王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實現了新時代縣域教師研訓功能的新定位,即「診斷、賦能、發展、激勵」,更多關懷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更多開展基於「大情境、大融合」的共同研究,更多站在「利他」角度思考問題,更多發揮跨職能管理效益,為江蘇乃至全國提煉了典型經驗,樹立了示範標杆。

張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在內涵建設和質量水平,在服務學校、服務教師發展的能力,在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在創新發展能力等方面一直在提升,不愧是南京市首批江蘇省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是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是江蘇省「教科研訓一體化」「四位一體」的典型示範。

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階段,張書記熱切希望和祝願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並提出了三點希望和建議:一是始終把好立德樹人的大方向,與教師、學校、家庭共同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好;二是始終堅持教育發展的高質量,尤其是加強專業的監督與引領,帶動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形成科學的質量觀;三是進一步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貢獻更多的玄武經驗、玄武樣本,為全市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做出更大貢獻。

研討活動體現了區教師發展中心「立足玄武,放眼全國,勇爭一流」的精神氣概。宣傳片《甲子薪傳 精誠致遠——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建校六十周年紀》,通過「源與流」、「內與外」、「時與勢」三章,回顧了從教師進修學校到教師發展中心的60年來,一代代教培員櫛風沐雨、培師育人,彰顯了教師發展中心作為教師成長的孵化器,推進課改的急先鋒,研訓創新的主陣地,提升玄武教育質量總控臺的積極作用。

區教師發展中心校長丁加旗的演講,展現了建設「更具有道德力、研究力、引領力的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的不懈追求,體現了發展中心「不忘初心,勇立潮頭,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他的演講通過「一本手寫老檔案」「一本教培員手冊」「一張玄武字樣的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組合照片」展開——

「一本手寫老檔案」裡的故事敘述,展現了教師發展中心老一代教培員傳承下來的「道德力」和「文化烙印」;靜態的《教培員手冊》背後,是動態的行動研究與深度思考,是區域教培員「研究力」的具體詮釋,是追求卓越、深耕玄武、專業引領的生動表現;新教師和名師組成的張張笑臉,指向未來,指向希望,指向進步和發展,是幾代玄武教育人砥礪奮進「引領力」的真實寫照……

研討活動集聚了玄武區教育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智慧。由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張曉東,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呂林海,儀徵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吉東,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校長高建君等五位專家開展的微論壇,回顧玄武教師發展中心印象,展望新期待。有高位引領、有指路鼓勁、有建言獻策,為全體與會者提供了一次高端學術盛宴。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原校長毛積源作為退休教師代表發言,他深情地回顧了發展中心內強文化建設、外重專業引領的創業歷程和不負韶華的奮鬥足跡,表達了未來祝福。

研討會上,還開展了新一批「兼職教培員聘任」、「青年教師跨校籤約培養」、「名特優教師籤約培養」、「四有好老師團隊建設」等內涵發展特色項目的籤約活動。引導全區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使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真正落到實處。促進了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整體教師隊伍建設,為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區教師發展中心全體教職工《不忘初心》的合唱和朗誦,讓全體與會者深深感受到這個團隊高度的凝聚力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兼職教培員頒發證書

跨校籤約培養頒發證書

名特優籤約培養導師頒發證書

」四有」好教師培育團隊建設授牌

甲子薪傳,精誠致遠。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全面育人導向,激發教師隊伍的生機活力,推動深化學校內涵發展項目建設,為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玄武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培育厚德之師、卓越之師、志遠之師、未來之師!辦好新時代教師教育...
    培育厚德之師、卓越之師、志遠之師、未來之師!辦好新時代教師教育,北師大這樣做!全文如下: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教育是培養教師的關鍵環節,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辦好新時代師範教育,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需要從師德養成、素質提升、政策引領、改革創新等多方面持續推動。厚德之師聚焦立德樹人,培育厚德之師。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 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北區成立高新教育發展基金會
    &nbsp&nbsp&nbsp&nbsp5月31日,新北區成立高新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要資助新北區困難以及遭受重大變故的學生、在職教師,資助新北區教師培訓提升及教育人才引進,資助新北區提升辦學條件,獎勵新北區優秀學生、教師(幼兒教師)、校長(幼兒園園長)。
  • 教育部長陳寶生《旗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在受教育機會得到充分保障、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後,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對教育「好不好」的關注更加迫切。要清醒看到,我國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仍有一定差距,優質資源供給相對稀缺,與人民群眾高質量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更為突出和迫切。
  • 人民教育:科技賦能產業振興
    為激活區域閒置資源、賦能區域教育產業、提升區域活力和價值。在近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人民教育」融媒體產業服務平臺也同步啟動。    論壇現場  此次「人民教育」融媒體產業平臺的啟動,其宗旨和目標即為了激活區域閒置資源、賦能區域教育產業、提升區域產業活力和價值。
  • 瀋河區啟動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品味特色美食、欣賞歌舞表演、了解滿族文化……近日,瀋陽市瀋河區中央裡文化旅遊景區核心文化載體——「滿族大院」開門迎客,又一條代表盛京皇城市井文化的歷史街巷展露新姿,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中央裡已逐步成為全省乃至東北的文化旅遊新名片。隨著多重業態集聚、「文商旅」深度融合,瀋河區以文化賦能的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強力啟動。
  • 川影新力量推動內涵式發展 高標準高質量教育培養時代新人——川影...
    而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攻克一個個跨越發展的教學「堡壘」,只有永遠與時代比肩前行,才能真正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2608-20198月26日上午,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在金牛校區演播劇場召開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教育工作會。
  • 傳承黃炎培職教思想 發展我國新時代高質量職業教育
    2020年12月5日,由中華職業教育社、同濟大學、海南省教育廳主辦,海南中華職業教育社辦公室、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的使命」學術會議在海口市召開。
  • 蘭州文理學院:賦能文旅產業發展 服務技能甘肅建設
    中國甘肅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彭曉姣)9月18日上午,甘肅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蘭州文理學院院長鄭偉強就學校賦能文旅產業發展、服務技能甘肅建設的情況做了介紹,同時該校教務處處長展惠英、文創鄉創學院院長、甘肅旅遊智庫秘書長高亞芳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二) | 昌樂丹河小學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兩部門: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
    國家發改委網站4月10日消息,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開展網際網路醫療的醫保結算、支付標準、藥品網售、分級診療、遠程會診、多點執業、家庭醫生、線上生態圈接診等改革試點、實踐探索和應用推廣。在教育領域推進在線教育政策試點,將符合條件的視頻授課服務、網絡課程、社會化教育培訓產品納入學校課程體系與學分體系、支持學校培育在線輔導等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模式。
  • 從三個維度培育教師核心素養
    隨著社會各界對教師隊伍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主體作用,使教師真正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引領者,需要我們對新一輪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戰略思考和整體設計。
  • 同濟大學聯合舉辦「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的...
    來自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國內大型企業的知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我國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展廣泛深入探討,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見。
  • 「2020科技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辦
    西部網訊(記者 賀桐)「以科技硬動能驅動文旅業高質量發展」「大華山旅遊目的地智慧旅遊實踐分享」「區塊鏈重構文旅產業新生態」……12月21日,2020科技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辦,一個個結合當下時代、環境、新技術的課題
  • 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
    (攝於2019年12月19日)人民圖片第二屆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近日在京舉行,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探討智能時代人類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研究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和育人方式。
  • 權威發布|輝煌「十三五」,山東教育高質量發展
    11月17日上午10:00,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時期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龍成介紹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長沙:構建「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為提升人文素養,雨花區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國學培訓。通訊員 李靜 攝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 區事| 龍華「五賦能」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中準確研判,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把握先機,以多重「賦能」推動「育新機、開新局」。深圳中軸新城龍華,乘著「雙區建設」的春風,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上揚帆遠航。創新驅動:科技賦能為「雙統籌」貢獻「龍華智慧」創新驅動,龍華領跑!踏入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龍華依託強大的創新產業支撐,以科技賦能「戰」疫,讓數據跑了起來,讓創新加速度,培育產業發展新機。面對疫情,龍華區多年布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揮重要作用。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理工大學:打造科技創新「新引擎」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金融聚合賦能南京建鄴高質量發展
    金融業的如火如荼,不僅刷新了城市的面貌,更形成了發展的新動能。發揮金融集聚這一「特長」,建鄴區在優化營商環境、鼓勵科技創新、引進高端人才方面愈髮長袖善舞。當下,對標中央、省委高質量發展要求,對照南京市委建設「創新名城 美麗古都」戰略決策,建鄴正邁向「高標準建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的徵程。金融賦能,將為建鄴高質量發展插上「金翅膀」。
  • 旅遊+: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荊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正是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全域旅遊為抓手,通過「旅遊+」的融合功能,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整合力和提升力,為相關行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臺、插上旅遊翅膀,助力荊門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旅遊+」時代,旅遊與荊門市眾多行業、眾多領域都實現了融合,相互賦能,相互提質增效升級。其中,「旅遊+」在多業融合、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成效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