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夫妻出品 蛋烘糕歇業13年「重出江湖」(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範修玉和陳利明的蛋烘糕小車。

  說起蛋烘糕,相信沒得哪個成都人不喜歡吃的,蛋烘糕不僅算得上是成都的特色小吃,也是好多人從小吃到大的零嘴兒,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情懷。最近,微博上有一家賣蛋烘糕的老爺爺、老奶奶火了,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玉林中學一帶賣蛋烘糕,2003年歇業。2016年9月,老兩口「重出江湖」,引得眾多當年吃著他們蛋烘糕長大的人,拖家帶口來捧場。

小朋友放學後最愛的零食。

  拜大師學蛋烘糕 特色口味名揚玉林

  老爺爺叫陳利明,今年73歲,老奶奶叫範修玉,今年70歲。1987年,40歲的範修玉因為生計開始賣蛋烘糕,但那時候的手藝不行,蛋烘糕的生意也很清淡。那時候,陳利明喜歡釣魚,正是因為這個愛好,他結識了一起在人民公園釣魚的曾大爺。

  這個曾大爺可是有來頭,他算得上是成都蛋烘糕的發明人,曾大爺那時在人民公園後門賣蛋烘糕,已經聲名在外,現在好多紅極一時的蛋烘糕製作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陳利明和曾大爺兩個人因為都喜愛釣魚成了釣友,曾大爺主動詢問起範修玉蛋烘糕的生意如何,得知不如人意時,曾大爺表示,自己可以傳授範修玉其中的秘訣,讓他們趕緊來學。

  自從範修玉拜師了曾大爺後,生意越做越順,越來越好。一開始,蛋烘糕只有白糖、豆沙、花生三種口味,後來他們還發明創新,研發了屬於自己的招牌口味——怪味香辣蛋烘糕。不起眼的大頭菜裡,蘊藏了麻、辣、甜、鹹四種味道,一口咬下去,脆脆的大頭菜和香酥的蛋皮在唇齒間回味悠久,受到吃客們的熱捧。

  老兩口分工明確,範修玉主要負責炒料、擺攤、做蛋烘糕,陳利明則在工作之餘幫著進貨,生意好的時候,陳利明也會上陣幫著做蛋烘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個人勤快點擺攤,一個月能收入2-3千元,玉林周邊的住戶可以說沒有不知道他們家蛋烘糕的。

  隱退13年遊山玩水 享受輕鬆生活

  2003年,由於當時的玉林菜市搬遷,原先擺攤的地方不能再擺了。「蛋烘糕的利潤本來就不高,以前不用交房租,所以每個月收入還不錯,但如果要交房租,就沒啥利潤了。」陳利明說,反正那時孩子們也都成人,老兩口想來想去,決定收攤,過上「退休」生活。

  範修玉喜歡旅遊,陳利明熱愛騎遊,陳利明加入了騎遊隊,帶著範修玉去看山山水水。平時兩個人還喜歡在公園裡一起跳舞。範修玉回憶起休息的那段日子,嘴角依然帶著笑意:「我們年輕的時候忙著做小生意、帶孩子,要不是收攤這十多年,我和老頭子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到處去玩,去過那種愜意的生活哦。」

  在歇工的這13年裡,老兩口走在玉林的街巷上,總有老鄰居、老主顧勸他們重新出山,「還有搬離玉林的人給我們打電話,問我們有沒有再賣蛋烘糕。」陳利明笑呵呵地說著,他說這些老主顧的熱情,讓他們覺得暖心。

  還是原來的味道 攜子重出江湖

  去年9月11日,陳記蛋烘糕的小車又重新出現在玉林的小巷子裡。有老主顧回到玉林看到小車,忍不住衝過來問道:「是你們嗎?你們又重新做蛋烘糕了嗎?真是太棒了!」

  「重出江湖」的背後,是陳利明兩夫婦面對現實的考慮。小兒子在鋼鐵廠上班,近年來廠裡的效益越來越差,一個月只有700元左右的收入,而孫子此時正在上中學,家庭經濟壓力不小。「陳利明說,孫子很懂事,自己考上的中學,又會畫畫,學畫費用高,但孫子有天賦,不想中斷他的學習,所以老兩口決定「重出江湖」,讓小兒子學習做蛋烘糕手藝。「我常說,家有萬貫,不如有一技在身。想來想去這做蛋烘糕的手藝還是應該繼續傳下去,兒子既能掌握一門養家餬口的技藝,又可以滿足多年街坊們想吃我們蛋烘糕的願望。」

  陳代彬小時候曾跟著父母一起賣過蛋烘糕,「放學後有幫著打打雜,早就忘了當初那些東西了。」40來歲的年紀,再找其他工作也難,不如自己做做小生意。陳代彬很珍惜可以跟著母親學蛋烘糕的機會,不僅可以賺些家用,補貼孩子的學習費用,也能將老陳家的蛋烘糕手藝傳承下去。

  不過,目前陳代彬的技術還沒有得到二老的認可,「他目前味道方面是學到了,也做得不錯,不過要說做蛋烘糕的速度,他還比不了我們那個時候。」範修玉說,估計還要再過幾個月兒子才能順利出師,她和老伴兒還得再「扶持」一段日子。「我眼睛有一隻看不見了,不然我還可以上陣做!」老爺子陳利明笑呵呵地說,「我還可以負責進貨,選肉那些還需要我來把關。」

  雖然年紀比從前大了,但蛋烘糕的味道還是從前的那個味兒,範修玉自信地說:「我的手藝絕對沒回潮,老主顧都說還是和以前一樣好吃!」兩個人說,他家蛋烘糕依然按照以前的秘方配置,水準依舊!

  老買主拖家帶口光顧 美食博主點讚

  「老太婆,又有個客人打電話說要20個,昨天來人家就沒吃到,今天趕快給別個準備好。」就在記者採訪期間,陳利明又接到幾個電話,說要預訂蛋烘糕,晚一點來取。「不少來我們這兒的都是老買主,有的以前還是旁邊中學讀書的孩子,現在都當爸爸媽媽了,帶著孩子又來照顧我們的生意。」

  「我忘不了他們家銀耳湯的味道,很特別,其他地方都喝不到。」「我初中就在他們這兒買蛋烘糕了,現在我又帶我兒子來吃,他可喜歡吃鮮肉味道的了!」美食博主「成都超級小豬」的一條微博引來了眾多粉絲的共鳴。微博上,博主深情款款地講述道,「都是老玉林,幾句話就曉得深淺,放心大膽連吃兩個芝麻白糖的,我心目中,只有芝麻白糖才是蛋烘糕的經典味道。小陳師傅大力推薦鮮肉的,說是他家特色,管他的,再來一個,果然巴適!」微博一發,更是引發了大家對陳記蛋烘糕當年的追憶,紛紛表示要再回玉林,再吃一次!

  面對眾多老買主、新顧客的熱情,陳利明和範修玉高興之餘,也常常對專門跑來吃蛋烘糕卻沒買到的客人感到抱歉,陳利明還學會了微信,他說這樣就可以方便跟客人們聯繫,免得跑冤枉路。「我還沒學會微博,等我學會了還要繼續跟大家互動。」樂觀的陳利明說,生活就是這樣起起伏伏,但要開心、樂觀地去面對,過好每一天,「休息了十幾年,我們又回到了賣蛋烘糕這個起點,把我們的美味傳下去!」

  華西社區報記者徐倩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老兩口賣了17年蛋烘糕 只為一起走遍大江南北
    他們是有名的玉林四巷蛋烘糕爺爺和婆婆,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玉林一帶賣蛋烘糕,2004年歇業,隱退了12年後又重出江湖,引得眾多當年吃著他們蛋烘糕長大的人們的追捧。  而在他們退隱的十幾年裡,陳爺爺帶著婆婆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年輕時拼命工作,退休了想帶著她一起去看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 成都老兩口賣了17年蛋烘糕 只為一起走遍大江南北
    他們是有名的玉林四巷蛋烘糕爺爺和婆婆,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玉林一帶賣蛋烘糕,2004年歇業,隱退了12年後又重出江湖,引得眾多當年吃著他們蛋烘糕長大的人們的追捧。 而在他們退隱的十幾年裡,陳爺爺帶著婆婆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年輕時拼命工作,退休了想帶著她一起去看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 玉林巷子頭做了三十年,最老資格的蛋烘糕!
    別看小攤子不起眼,卻是地道老字號,是老成都的舊時光。 消失十三年又重出江湖的老字號 可選的內容的不算多,但是味道是做了三十年的老味道,按四川話說就是一句:「不得拐!
  • 臺鐵觀光餐車14日亮相 時隔30年「重出江湖」(圖)
    臺鐵觀光餐車14日亮相 時隔30年「重出江湖」(圖) 2013年08月13日 2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花蓮「紅面鴨」重出江湖 增水舞燈光秀(圖)
    原標題:花蓮「紅面鴨」重出江湖 增水舞燈光秀(圖)   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今年春節假期,紅面鴨帶著15隻小鴨,搭配水舞重出江湖,花蓮縣長傅昆萁(右5)2月9日於記者會中宣告,13日開幕當天精彩可期。來源:臺灣「中央社」   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今年春節假期,紅面鴨帶著15隻小鴨,搭配水舞重出江湖,花蓮縣政府2月9日於鯉魚潭燈區舉行「2015太平洋燈會」記者會,宣告13日開幕。
  • 為了研究蛋烘糕烘烤火候 不知倒掉了多少餡料和麵粉
    它們的關鍵詞是———「結晶」■他們是大學畢業的會計師;是海外歸來的四川人;是世世代代賣面的師傅;是學校門口的小販;是白手起家的下崗工人;他們是美食之家的掌門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用心」重溫香港喜劇片《食神》,周星馳飾演的史蒂芬周是一位在飲食界呼風喚雨的「怪咖」,他憑藉創新點子和商業頭腦,以「爆漿瀨尿牛丸」重出江湖。
  • 7旬夫妻小巷賣「雞蛋油條」小吃,顧客慕名而來,說有愛情的味道
    7旬夫妻小巷賣「雞蛋油條」小吃,顧客慕名而來,說有愛情的味道。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日常的飲食方面。小編非常的喜歡去大街小巷吃一些美食小吃,這個些小攤的老闆往往年齡比較的大,幹了幾十年的時間。
  • 成都最好吃的蛋烘糕地圖!吃貨們有福了!
    餡料花樣百出,也很隨意,可以炒爛肉豇豆、芽菜碎肉、芝麻白糖,麻辣大頭菜絲,香辣醬,沙拉醬、芝麻醬、花生醬、肉鬆、土豆絲……以及混搭版本。推薦:芝麻加黃豆面餡兒蛋烘糕20年的老味道,很多這裡畢業的都可以報娃娃來吃了。
  • 武俠小說家上官鼎重出江湖 已封筆46年(圖)
    武俠小說家上官鼎重出江湖 已封筆46年(圖) 2014-09-16 14:33:01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封筆46年後,臺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上官鼎,最近以一部近百萬字的《王道劍》重出江湖。這位傳奇作家17歲成名,25歲封筆赴加拿大念博士,回臺灣後曾出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 跨越70年 上海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
    (新春見聞)跨越70年 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與16位7旬老兵回老連隊過年  中新網上海1月20日電(楊相騰 李奎 胡思江)土生土長的崇明人龔強是一個年逾九旬的老兵。今年,龔強收到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崇明中隊的請柬,邀請他和16位老兵「回家」過年。  老人的期盼與等待,足足等了70年。
  • 幾十年老店,香甜可口,老成都味道!著名的「網紅蛋烘糕」,超讚
    「從一塊五吃到五塊,我真是愛死了這家蛋烘糕!」——來自一位熱情又可愛的粉絲提供給我們的「美食情報」!據說2018年的時候,香港人氣明星謝霆鋒來成都錄製節目,還專程到這家蛋烘糕店品嘗,一下子這家小小的店鋪搖身一變,成為了成都小有名氣的「網紅美食」!
  • 《模擬江湖》跑商第二旬做什麼 跑商第二旬攻略
    導 讀 模擬江湖跑商第二旬做什麼?
  • 吃完成都這12家神級蛋烘糕,終於找到了我們的童年味道!
    去年國慶,老爺子卻硬是給自己放了7天假,原因是不想太忙了...果然是任性的成都人!>去年9月,退隱了13年的玉林四巷陳記蛋烘糕重出江湖了!1987年,剛開始賣蛋烘糕的範奶奶手藝不行,生意也秋。後來機緣巧合下,陳爺爺結識了在人民公園後門賣蛋烘糕的曾大爺,對,曾大爺就是成都小吃圈的傳奇、蛋烘糕的發明人,現在好多紅極一時的蛋烘糕製作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 三鹿重出江湖改頭換名 「三鹿」牌被730萬拍賣(圖)
    三鹿重出江湖改頭換名 「三鹿」牌被730萬拍賣(圖) 三鹿重出江湖改頭換名 「三鹿」牌被730萬拍賣(圖)   三鹿重出江湖改頭換名「三鹿」牌被730萬拍賣(圖)京華時報訊(記者胡笑紅)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倒閉的「三鹿」將重現江湖,不過該品牌是以浙江一家企業開發有機粗糧的身份亮相。
  • 「老蘇州」「新蘇州」聯手 蘇式傳統技藝燻魚重出江湖
    本報訊(小圓)從過油、浸滷到松木黃糖燻制,昨天下午在鳳凰街「聚食再」內,隨著大廚現場演示,一塊由老蘇州美食家、新蘇州大廚聯手,採用蘇式傳統技藝製作的蘇式燻魚「重出江湖」,繁複精細的製作全流程,讓人大飽眼福。
  • 武俠小說家上官鼎重出江湖 已封筆46年(圖)
    武俠小說家上官鼎重出江湖 已封筆46年(圖) 2014-09-16 14:33:01   封筆46年後
  • 圖:7旬老人發明「自來水」毛筆
    圖:7旬老人發明「自來水」毛筆 2007年03月27日 15: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擺攤賣蛋烘糕 老闆一幹26年
    曹家巷工人村社區的陸記蛋烘糕遠近聞名成「網紅」 擺攤賣蛋烘糕 老闆一幹26年 二十多年來,老闆胡玉泉一直在社區同一地點賣蛋烘糕,不僅在周邊區域培養出一大批市民粉絲,就連住得很遠的明星、外國人也來排隊嘗鮮。作為一個老成都,75歲的胡玉泉用美食發揚著成都的傳統文化,讓人們由衷地熱愛這座城市。味道好吃 市民們口口相傳  3個小木桌,幾把小竹凳,再加上自己的攤攤車,就是陸記蛋烘糕這個攤攤的標配了。
  • 譚魚頭創始人重出江湖
    帶領戰友們的孩子再創業 譚魚頭創始人重出江湖 從「譚魚頭」到「譚滋魚」,從老闆到顧問,這些年來,隨著譚長安一手締造的譚魚頭帝國從平凡到輝煌再到落幕,他也經歷了一次精彩的反轉人生。他說:「我永遠都不後悔,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你的,跟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今年8月中旬,成都最後一家譚魚頭火鍋關閉,承載無數人味覺記憶、創下無數商業傳奇的「譚魚頭」招牌就此封存。此時,距離譚長安以20億元財富殺進福布斯富豪榜整整相隔13年。
  • 7旬老翁砸爛Rain、金泰希家大門,強行闖入,判決出爐
    韓國天王Rain在2017年與國民女神金泰希結婚,婚後育有2女,甜蜜的家庭生活羨煞不少人,夫妻倆對私生活也相當保護,然而繼日前被一名女性狂按電鈴騷擾,近日又傳出一對70幾歲的老夫婦在2月時曾強行闖入他們家中,高喊要Rain「償還父親欠的錢」,隨後遭檢方起訴,遭判處70萬韓元罰金,緩期一年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