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2 月 18 日,廣州未來社舉辦了第四期愛範兒糖會,此次 vivo 聯合愛範兒,在線下為科技同好們呈現了一場極具藝術氣息的好產品嘉年華。順應「好產品就是一顆糖」的口號,愛範兒推出糖會,讓小夥伴們可以聚眾吸糖,一起品嘗好產品在我們生活中帶來的甜蜜感。
而這一期的愛範兒糖會,首次採用雙主角陣容,一是 vivo 剛剛發布的旗艦手機系列,vivo X60 系列手機,二是點亮 X60 屏幕後看見的 OriginOS 系統。圍繞這兩位主角,我們為大家呈現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
今天的未來社,雖是周五工作日,但人群熙熙攘攘,腳步不停,有赴約而來的嘉賓們,有聞聲拜訪的 vivo 粉絲,也有被活動預告所吸引的駐足路人,天氣也一掃前日陰霾,露出藍天白日,像極了現場藝術裝置上的圖像,更有沉浸感。
活動主場地布置在四樓,嘉賓和粉絲完成籤到後,直奔主會場。
這裡有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扇門連通的,是現實世界與 OriginOS 數字世界,新系統帶來的虛實結合新體驗,就在這扇門的背後。
進門後,來自 OriginOS 的花朵走出手機屏幕,呈現在眾人目光之中。
不少小夥伴或許在一篇名叫「我想開了」的爆文中,看過這個設計。用現實世界中花開的動作,展示步數這種單調的數值變化,既直觀,又美觀。類似設計在 OriginOS 中,處處可見。
順便說一下,那篇刷屏文章,正是出自愛範兒和 vivo 之手。
再如這扇窗戶後的景色,從日出時的白輝初現,到日落後的夜幕沉沉,雖然沒有用數字標註著時間,看一眼「時光視窗」,就能憑生活經驗判斷出此刻大概的時間了。
在真實世界中,無論是經典的博朗產品設計還是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都將人的直覺映射到設計之中,一切行為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同樣的設計思路被 OriginOS 用在手機當中,畢竟如今人們最常使用的實物之一,便是手機,而我們與手機進行交互,全靠屏幕裡的作業系統。
正如後面交流會上,嘉賓叉小包所說的那樣,「手機成為了連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中間點」。
而進一步解構 OriginOS,便是後續交流會的主題。
3 點進行的 vivo X60 系列設計交流活動,邀請到多位嘉賓,有愛範兒副總裁 Ping、Origin Studio 團隊中的兩位設計師葛亞男與鍾鈺、Dine 設計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劉煒、獨立開發者 Kevin、還有資深遊戲數碼博主叉小包。
大家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去共同探討對 OriginOS 設計的思考。
在交流會前,現場提供了 10 部 vivo X60 的實機,供小夥伴們零距離地與 OriginOS 進行交流。體驗前,大家都在捕捉 X60 的外在美;而體驗後,大家討論更多的,是 X60 的靈魂,也就是系統本身。
上手之後,大家對 OriginOS 的了解不再流於官方的說明和網上的討論,而且在會上碰撞出許多對 OriginOS 的深層次探討,大家暢所欲言,毫不避諱。
沙龍交流環節開始前,主持人播放了一段 OriginOS 為這個全新系統所拍攝的介紹視頻,也由此引出了該系統的三大重點:「華容網格」、「原子組件」和「個性化」。
華容網格作為 OriginOS 改變傳統行動作業系統的基石和框架,它所帶來的作用,是讓用戶日常高頻的功能交互,能更快捷和簡單地完成。
作為 OriginOS 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華容網格一經推出就被外界拿去與曾經的 Windows Phone 進行比較。
資深微軟玩家叉小包首先拋出一個觀點
Windows Phone 的磁貼用久了感覺會呆板,你總想換一個,但只能更換顏色,還有把小的改為中的,或者改為大的。
這時鐘鈺補充一句,「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而且當時 Windows Phone 沒有做到的還有布局不夠靈活、對壁紙不夠友好、設計表達相對單一、缺少強大的組件能力」。
而華容網格重構了桌面布局,將 App 的核心信息放在桌面層級去顯示,減少了用戶查看信息的路徑,以此提高信息獲取效率。
有了華容網格,用戶可以把 App 作為一個藝術品放在桌面上,而不只是一個入口。
葛亞男接過話筒解釋道。
為了做到設計語言上的可控,Origin Studio 走出去,與主流的 App 開發商去溝通,最終才有了如此高的完成度,用熟悉的圖像元素,解構進而重繪。
桌面上所有 App 都沒有顯示名字,但你一看圖標,就能找到想要進入的那個 App,毫不費力,這就是直覺設計所擁有的魔力。
OriginOS 的第二個要素,原子組件,不僅僅做到了對重要信息的展現,還提煉了 App 中用戶日常高頻使用的功能,以更直觀且直接的方式去使用。
Kevin 作為微軟產品的愛好者,同時也是使用蘋果產品進行編程的開發者,在現場體驗了 OriginOS 過後,說到:
此前也有些系統嘗試過將桌面組件個性化,可惜未把用戶需要的核心信息展示出來,沒有打破信息隔閡。
確實,OriginOS 吸取了以往經驗,融入更多對用戶體驗的思考,而不僅僅是讓原有的 Widget 小組件變得更個性化。直觀呈現出用戶所需的信息,且提供手勢、語音等多種交互方式,讓原子組件更實用,也更好玩。
看見交流的氣氛開始熱烈,大家都比較放得開,Ping 提出了一個大家都很想問的問題:
9 月份正式升級成 iOS14,連 iPhone 都在 DIY 了,我們發現它有 2×2、4×2 的大小設計,OriginOS 也有,是什麼原因讓兩者產生一些相像的地方呢?
葛亞男主動接過話茬,做出回應:
iOS14 還沒有出現之前,我們設計方案已經出來了,只是在時間上有點尷尬,桌面作為最重要的第一視覺載體,它未來的路是什麼?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我相信不僅是我們,可能三五年前 iOS 團隊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點,會上鍾鈺提到「時間線」的概念,體現在用戶上手 OriginOS 之後會發現,當手機裡記錄的便籤內容越來越多,此時便籤的圖標一角會翹起來一點;當文件多了,文件管理的圖標會多出幾個透明夾層,這既是直覺設計的體現,也融入了時間線的概念。
想想真實世界中新舊物件所發生的變化:發黃、摺痕、翹邊、氧化等等。
若非人為,類似的變化是不會發生在數字世界中的,而正是 Origin Studio 團隊將時間線的理念帶到了這個系統中,我們才能在手機中看到這些細微的變化,屏幕裡的東西,都變得鮮活了。
OriginOS 的最後一個要素,個性化,則始終貫穿於整個系統的每個角落。
把自主權交還給用戶。
引入「變形器」、「交互池」的概念,提供了視窗、風格、操作手勢、導航方式等自定義選項,系統外觀多了成百上千種變換組合,為的是讓用戶可以在未來 vivo 的手機上盡情揮灑創意和靈感,但是這種個性化不必用複雜的交互,或是難以理解的文字來講述,比如「交互池」就用最直觀的、所見即所得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讓個性化變得可視、可觸摸。
為了充分發揮主屏第一視覺的優勢,我們將這些複雜的設置和個性化的內容進行整合,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在第一層級,所有的操作和設置都是實時可見的。
「這便是變形器和交互池背後的設計思考邏輯」,葛亞男進一步補充道。
當手機硬體逐漸同質化後,vivo 希望在系統層面進行差異化,在藉由這個機會,vivo 重新思考了數字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交互方式,利用手機這個平臺,去連接人與數位化世界。
最直觀可見的便是「行為壁紙」和「天空視窗」,回想起 Ping 在分享會之初所說的,「住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容易讓人忘記掉外面世界的天空是有變化的」。
似乎人們常常會忙到忘記與這個真實世界交流,每日面對著各種屏幕的時間,遠超過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時間。
天空視窗打破了虛實世界的次元壁,借用 Ping 的話便是 「 透過這樣的設計,用戶能在數字洪流中找回一些溫度」。
vivo 基於對數字生活的細緻觀察,才創造出今天會上的主角 OriginOS。而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新生的系統,便有了這次糖會。
其實這期糖會活動時間很長,但時間卻過得很快,在嘉賓間不同觀點的碰撞中,悄然結束了。現場在 X60 上體驗過 OriginOS 的小夥伴都希望,這套系統能早日推送至 vivo 手機上,儘早深度地體驗它的魅力。
畢竟,好產品就是一顆糖,讓人嘗了還想嘗。
期待下期糖會與大家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