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啟仁,今年35歲,是畢節市黔西縣林泉鎮山海社區八組村民,現在還是村裡面的一名護林員。我文化水平不高,讀過小學一年級。
蛋雞養殖棚
在我的記憶裡,跟妻子結了婚以來,我們都是艱苦地生活著,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開銷也跟著大了起來,光靠賣包穀和歷年存的一點積蓄眼看著就要花光,這讓文化低、沒技術又因家庭原因出不了遠門打工的我壓力很大,於是我就在附近找了點零工做,有活的時候就做點,沒活的時候也只能發愁了。 就在一家人為生計一愁莫展的時候,村裡得知我家這個情況,把我家識別為精準扶貧戶,這一年是2013年。後來在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和村支兩委的扶持下,我學到了種養殖技術,2015年我到鎮上信用社申請了5000元特惠貸,養起了商品豬,同時也發展種植了刺梨2畝,當年收入有了改觀,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慢慢有了起色。2018年,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我家舊房子重建了,我們一家住上了120平的大平房,村裡面還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從那以後我當上了村裡面的一名護林員,做著護林員的工作,每個月還有穩定的工資收入。
致富雞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學到了綠殼蛋雞養殖技術,通過試養,發現裡面還有利潤可賺,因綠殼雞蛋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倍受消費者喜歡,市場前景可觀。一下決心,我建起了養殖棚,養起了1000多隻蛋雞,其中產蛋雞有400餘只。現在,每天產蛋量約200餘枚,每枚雞蛋出售價為1.3元左右,每天純收入約為100元。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還要擴大我的養殖規模,帶領我們一家奔小康。
綠殼雞蛋
精準扶貧政策幫助了我,給我們一家帶來了技術和支持,現在的我脫了貧致了富,孩子們上學也得了教育資助,美好的生活正在向我們走來,以後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