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黔西縣文峰街道群團工作站邱佳

2020-12-18 黔西縣融媒體中心

從農村到城市,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惠風花園安置點的「新居民」們面臨著「如何穩?如何富?如何融入?」。文峰街道易搬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

群團站「四點半課堂」邱佳講述成語故事

我叫邱佳,今年24歲,是惠風花園群團工作站的一員,我雖然年齡小個子小,但每天為易搬群眾東奔西走、上樓下樓,小小的身軀也迸發了大大的能量。

安置點內一些老人、小孩對家用電器的使用比較陌生,有時候燈泡壞了、電視機播放不了電視劇了,也會通過電話求助我們,我們總是以最快的速度『上門服務。中秋、端午等一些傳統節日期間我們會舉辦集體活動,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我們還會不定期聯絡愛心志願服務隊,到小區內開展義診、義剪、義修等服務,增強他們的滿意度;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實際,我們還專門在易搬群眾中招募了一批志願者,參與到了環境專項治理,交通安全、衛生健康宣傳等工作中來,增強了他們的主人公意識。

邱佳與同事一起向易搬群眾發放消防安全宣傳單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學校推遲開學時間,易搬點學生在家學習輔導成為困境。通過走訪了解具體情況後,惠風花園群團站及時制定實施方案,開展了「隔離不隔愛·停課不停學」活動,組織我們易搬點志願者、社區扶貧幹部在充分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依託「四點半小課堂」,結合學校布置的網課教程,為小區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學業輔導,讓「空中課堂」變成實地講解。除了開展學業輔導外,心理疏導、愛心陪護也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們更要堅定的站在孩子們的身後,做他們堅強的後盾,有效地解除易地扶貧搬遷戶家長們的後顧之憂,促使他們樂觀面對疫情、安心復工復產。

組織易搬群眾開展「粽情端午 傳承文明」主題活動

從2019年6月到今天,我已經在崗一年半,和易搬點的大多數人已經「打成一片」,仿若一家人,年老的我都稱爺爺奶奶,年輕的是大哥大姐,看病就醫報銷、勞動力就業上崗、申請教育資助等等等等,每一件「家人」的事情我都記在「小本本」上,一件件的上報、一樁樁的解決。大家都親切的喊我「小蚯蚓」,就像是家人之間一樣,不需要特地說出口,一聲「小蚯蚓」就包含了他們對我的讚許和感謝。

邱佳參與組織易搬點兒童開展「學習雷鋒·憶苦思甜」主題教育活動(後排左二)

群團站的工作增強了易搬群眾對城市生活的認同感,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進、留得住、能發展、會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其實,我只是基層幹部形象的一個「縮影」,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基層幹部做的事情並不都是驚天動地,平凡小事也同樣可以詮釋溫情,凝聚民心。

校對:侯超 編輯:梅益銘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小個子」有「大能量」|黔西縣文峰街道易地搬遷...
    從農村到城市,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惠風花園安置點的「新居民」們面臨著「如何穩?如何富?如何融入?」。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直把他鄉當故鄉|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吳長茜
    我叫吳長茜,是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扶貧工作站作為全鄉扶貧工作的傳達室、聯絡辦、指導辦、資料庫、參謀部、項目部,常常面臨著任務多、責任大的局面,讓人心有餘悸,也是錘鍊幹部的好地方。燈火通明的辦公室裡吳長茜與駐村幹部核對信息錄系統2016年,受組織安排,我擔起了站長的擔子。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信任讓我充滿前行力量丨黔西縣林泉鎮扶貧...
    我叫陳萍,是黔西縣林泉鎮扶貧工作站和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從2016年開始,我便在衛星村開展幫扶工作,這裡是一個苗族村寨,寨子裡的老鄉們都很勤勞、淳樸。令我驚訝的是,彭良靜夫婦居然認得我。交談中得知,原來之前他們在申請「特惠貸」貼息貸款的時候,是我幫他們辦理的申請,還說很感謝我給他們辦了貸款,不然都沒有資金搞發展。  第二次去的時候,考慮到彭良靜家的孩子們都在上學,我帶上了為他們購買的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各類課外書籍和一些關於養殖方面的書,希望能給這個家帶去一定的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走新路,住新房|黔西縣文峰街道雙星社區...
    脫貧攻堅、消除貧困,能夠親自經歷、見證、參與這場創舉,已是我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走訪貧困戶2016年3月,我受派成為一名駐村幹部,到文峰街道雙星社區開展駐村工作。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0」就是滿分︱黔西縣新仁鄉扶貧站工作人員趙惠蘭
    我叫趙惠蘭,是新仁鄉扶貧站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扶貧系統修改、數據質量提升以及全鄉扶貧工作各類數據的歸統,今天想講述的是扶貧數據小變動背後連接的貧困戶生活大變遷。1172到0。這是全鄉貧困戶戶數的變化。2017年,黔西縣申請退出貧困縣行列,10月,全縣發起脫貧攻堅大決戰,幾個月內要將水、點、路、訊、房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全部補齊,未完成的任務全部倒排工期,於是數百名鄉村幹部前赴後繼,奔往扶貧一線,從政策宣傳到項目實施、從田間地頭的農業項目到辦公室的軟體資料、從「5+2」到「白+黑」,一心撲在脫貧這件事上。
  • 黔西縣:用行動守護易搬最美「笑容」
    我叫何松,今年33歲,2016年,經組織安排,我被任命為黔西縣綠化鄉易地扶貧搬遷群團工作站負責人,主要負責幫助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致富,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負責群團工作期間,我把深入調研、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作為工作重心,因工作需要,常常帶領群團工作站的志願者在社區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有時,我還會到住戶家中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時間長了,跑得勤了,聽得多了,周圍的住戶也願意和我談心,有什麼想法都會和我分享,大傢伙兒也親切的叫我松哥。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的笑臉,是我人生最珍貴的財富︱黔西縣紅林鄉...
    我是黔西縣紅林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潘興梅,2017年2月20日,領導突然通知我到鄉扶貧工作站任站長。在此之前,我對脫貧攻堅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幫扶責任人的層面上,而鄉鎮扶貧工作站承擔著指導鄉村兩級和結對幫扶單位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當時的扶貧工作又那麼重要,我能行嗎?我應該怎麼去做?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族同胞從「巖頭上」走出來丨黔西縣鐵石鄉...
    我叫付雯,黔西縣鐵石鄉苗族彝族鄉團委書記,慕老壩社區紅旗九組幫扶幹部。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2012畢業於山東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交通不便、信息封閉等貧窮落後的農村現狀,使我從小立志要改變山村落後面貌。
  • 「我的扶貧故事」那年花正開 而今夢正圓丨畢節市民政局派駐黔西縣...
    我叫張奎,是畢節市民政局派駐黔西縣觀音洞鎮新合村第一書記。五年前的春天,油菜花正黃。經過兩個多小時路途的顛簸,我來到黔西縣觀音洞鎮石林村。放下背包,印入眼帘的是荒涼的土地、雜亂的稻草、糟糕的衛生……  戰貧鼓聲陣陣,作為第一書記的我,戰貧是責任,是使命,我很幸運來到扶貧一線。  走村串寨,一戶戶的摸排,在家長裡短中知民情,在杯酒寒暖中釋民意。歷時兩個月的進一步精準識別,為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基礎。
  • 「我的脫貧故事」技術扶貧,改變我的貧困面貌|黔西縣林泉鎮山海...
    我叫何啟仁,今年35歲,是畢節市黔西縣林泉鎮山海社區八組村民,現在還是村裡面的一名護林員。我文化水平不高,讀過小學一年級。蛋雞養殖棚在我的記憶裡,跟妻子結了婚以來,我們都是艱苦地生活著,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開銷也跟著大了起來,光靠賣包穀和歷年存的一點積蓄眼看著就要花光,這讓文化低、沒技術又因家庭原因出不了遠門打工的我壓力很大,於是我就在附近找了點零工做,有活的時候就做點,沒活的時候也只能發愁了。
  • 「我的扶貧故事」黔西縣新仁鄉化屋村張玉芝:書記!請把我派到前線去
    我叫張玉芝,是黔西縣新仁鄉政府下派化屋村黨支部書記兼駐村幹部。一次機會,我主動找到鄉黨委書記開門見山地匯報想到村開展扶貧工作的想法。2017年10月,經鄉黨委研究同意,我離開相對清閒的辦公室工作崗位,光榮成為一名奮戰一線的扶貧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一名脫貧攻堅戰士丨黔西縣五裡鄉教育管理...
    我叫閆勇昌,是一名中共黨員,現任畢節市黔西縣五裡鄉教育管理中心主任,1998年畢業於黔西師範學校,同年參加教育工作。從教以來,一直把做好鄉村教育作為工作的目標。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帶頭走村串寨,深入貧困學生家裡宣傳政策、了解學生所需,並積極聯繫幫扶幹部,協調配合解決建檔立卡戶的問題。期間,我主動當上了桐山村聯村人員,還選擇了最為特殊的學生張某作為我的幫扶對象。張某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其母離家後長期未歸,其父患有間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他寄住在姑母家。通過開展走訪,我與張某及其姑母談心交心,幫助張某堅定了讀完初中的信心。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資助圓我大學夢丨黔西縣甘棠鎮同心村村民楊霜
    我叫楊霜,今年25歲,是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同心村水草組村民,2013年納入精準扶貧系統,2017年脫貧。  自我懂事以來,就是外婆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平時住在外婆家旁邊的房子裡。因為自己一個人要讀書,又沒有經濟來源,所以村裡給我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並在2013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將我納入系統。  高中時的我一度很困惑和迷惘,深怕自己與夢寐以求的大學無緣。不過,在我生活最黑暗的時候,是黨和國家給我帶來了希望的亮光。  2014年,高考成績出來以後,我開始為我的學費擔心,對於要不要繼續上學,我猶豫不決。
  • 「我的扶貧故事」從老師到幫扶幹部,從育人到扶困|黔西縣甘棠鎮三...
    我叫彭小雨,今年33歲,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人,2017年10月,通過公務員招考來到甘棠鎮人民政府,由教師行業轉為到行政行業。我來到甘棠鎮以後,被派到三馬村任駐村幹部。  從老師到幫扶幹部的轉變,讓我有些不適,第一次如此接近基層的工作,我恐懼,怕自己做不好。為了儘快適應工作崗位、進入角色,我加班加點的把村裡所有關於扶貧政策方面的資料學習完,並通過和村裡幹部的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的情況。共同商議扶貧幫扶方案,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決在脫貧路上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峰街道及時開展冬春救助工作 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近幾日,天氣持續低溫寒冷,為了讓群眾溫暖過冬,黔西縣文峰街道積極作為,切實做好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工作。按照「分類救助、重點救助」的原則,文峰街道對冬春救災物資進行了分配發放。向困難群眾發放棉被和棉衣等物資據悉,此次冬春救助工作共計發放棉被10床、棉衣22套、棉鞋25雙。文峰街道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切實做好救助物資發放工作,力求做到救助工作無盲點,確保有效救助。
  • ...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劉傑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黔西縣金蘭鎮黨委書記陳健
    我叫陳健,2016年1月任職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金蘭鎮黨委書記後,我與全鎮幹部群眾一起,戰貧鬥困,攻堅克難,不斷努力,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哈衝,是金蘭鎮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也是我扶貧路上最深刻的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