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出現了6例新冠肺炎患者,通過溯源發現,新發地菜市場的進口三文魚砧板上含有新冠病毒。一石激起千層浪,三文魚成為了人們的關注對象,很多超市、生鮮以及線上平臺目前都已經下架了三文魚。
但是關於三文魚與病毒之間的聯繫,我們還是沒有搞清楚,比如:這些三文魚來自哪裡,三文魚身上的病毒會傳染給人類嗎?
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
三文魚來自哪裡?
三文魚包含很多品種,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有30多個品種,目前最常見的是三文鱒、金鱒、太平洋鮭、大西洋鮭、銀鮭以及北極白點鮭。我國進口的主要是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是一種溯遊生物,在淡水環境中出生,出生後會遊向大海,在大海發育成年之後會逆流而上回到出生地,然後產卵。三文魚一生只能繁衍一次,它們在溯遊的過程中會不吃不喝,耗費所有力氣產卵之後死亡。
從分布地來看,大西洋鮭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以及葡萄牙等地均有分布。
根據新聞報導,我國每年大約會進口8萬噸三文魚,其中主要是大西洋鮭,所以我國進口的三文魚主要來源於大西洋沿岸的國家,比如:加拿大、挪威、智利等國家。
三文魚與病毒
對於在三文魚砧板上發現了新冠病毒,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介紹說,在新發地市場發現了40件環境陽性樣本來源,其中有一部分來自三文魚砧板,但有的不是。
對於從三文魚砧板上發現的病毒,我們需要追蹤它究竟是在哪個環節受到的汙染,比如:宰殺環節、冷鏈運輸環節、包裝以及切割等環節。這些環節都有可能接觸到新冠病毒。
除了三文魚的傳播鏈條之外,還要追蹤一下該砧板切過什麼食物,是不是由其他食物導致的汙染。由於溯源工作還在繼續調查之中,所以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究竟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除了病毒的溯源問題之外,還有很多人對三文魚能不能傳播病毒,以後還能不能吃產生了疑問。
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專家介紹說,三文魚本身很難傳播病毒,這是因為雖然從三文魚身上檢測出了病毒,但是病毒很難入侵三文魚細胞。
我們知道,新冠病毒之所以能攻擊人類,其實是和人類細胞上的ACE2受體相結合,進入了細胞。也就是說ACE2受體相當於一把鑰匙,讓病毒打開了進入人體細胞的門。
這種受體雖然魚類也有,但是它們體內的受體對新冠病毒的結合能力較弱,所以三文魚本身很難感染新冠病毒,但它們有可能在體表攜帶病毒,就像是三文魚砧板攜帶病毒一樣。
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專家金冬雁介紹說,海鮮不太可能會成為傳染源,因為海鮮與人類的親緣關係非常遠,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魚類傳染給人的情況。
不過,雖然這種概率非常小,但也有發生的可能性,為了降低感染的可能,最好近期不要生食三文魚。這是因為如果生食了攜帶病毒的三文魚,將有可能導致病毒進入到人體,發生感染事件。
疫情還會爆發嗎?
疫情的爆發需要有兩個條件:傳染源,傳染鏈條。我們國家在新發現新冠肺炎的患者後,都會立即對其過往史進行了溯源工作,同時追蹤密切接觸者,及時將這些人集中隔離起來,使得病毒難以再次傳播。
除此之外,還會對傳染源進行溯源,通過追蹤查詢到這起疫情的源頭,最終切斷傳染鏈條。
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找到傳染源,但是當地已經對可能出現的地方進行了大規模核酸檢測,並對涉事地點進行消殺,對當地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不複課的方式來減少了人員流通,將病毒的傳播指數降低到最小。
其實很多專家也介紹說,由於國外很多國家的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我國會長期處於一個疫情防備階段,偶然有病例出現是常態,但只要我們追蹤手段及時且有效,就不會造成第二次大規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