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行蹤成謎,世界那麼大,他想去哪看看?

2020-12-14 紅辰夢劫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

太祖朱元璋在世時,出了一個對聯來考校朱允炆和朱棣,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沉思片刻對道:「雨打羊毛一片羶」,對仗還算工整,但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接下來,朱棣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這就顯得高大上的多了。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就可看出,朱允炆論文不是朱棣的對手,論武更不必說了。這就讓朱棣很不服氣,也為他後來的篡權奪位埋下了伏筆。

明成祖朱棣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

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如果朱允炆真的死了,那這個故事就顯得不夠長,也不夠曲折離奇,朱允炆到底死沒死,引發歷代史學家的猜測,當事人朱棣當然也不相信這個侄兒會有自殺的勇氣。

明·朝天宮

另一個版本則是,朱允炆化妝逃離京城,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才躲過了追殺。後來,在湄江的觀音崖一帶隱居。誠心禮佛,了卻餘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隱姓埋名的朱允炆,自稱應文和尚,看著觀音崖絕美的景色感嘆道:「峰如巢風彩,崖似臥龍文。」

在長期的流亡過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冀著有朝一日能奪回皇位,但流落到民間之後他才發現,朱棣治理國家比他要強得多,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朱允炆

正所謂:「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木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這是朱允炆對殘酷現實的宣洩,也是壯志難酬的遺憾。

了卻了重登皇位的俗念,看破了,也就達到了佛家「無欲無求」的至高境界。多年以後,朱允炆觸景傷情,詠聯一副:

「家從京畿而來,回首五嶽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堯舜以後,伉懷秦皇漢武,如我王孫曠古今。「

朱允炆看著祖國大好河山不由感慨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觀音崖·藏君洞

紅辰說

當然建文帝的結局還有很多版本,甚至說他乘船逃到了南洋某個國家,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就是去找建文帝的。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上的最大懸案:建文帝下落之謎,是自焚而死還是流亡海外
    就在朱棣進城的時候,宮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當時就流傳了兩種說法:一是建文帝未死,從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稱的那樣,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這也就留下了明朝歷史上最大的懸案:建文帝下落之謎。因為朱棣打的旗號是「奉天靖難」,是為了「清君側」。可這個清君側直把「君」給清了,可以說是極大的政治劣勢。
  • 建文帝真的死了嗎?若活著,藏在哪裡了?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隨後揮師南下,最後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建文帝朱允文一敗塗地。當朱棣來到熊熊燃燒的宮殿時,僅救出了一具屍體,奈何已被燒焦無法辨別是否是建文帝。但朱允文到底是生還是死,成了朱棣心中的一樁大事!也只有朱棣自己知道,朱允文生死不知......那麼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已經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而朱棣之所以說那具屍體就是建文帝,更多是為了鞏固人心。
  • 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逃亡路線圖終點泉州(圖)
    如果說建文帝逃亡線路圖終點所指即是泉州的話,那麼,曾當過開元寺住持的正映潔庵禪師應當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對象。  潔庵禪師——1個曾被大明開國帝王朱元璋所倚重,而後來又「被模糊」了的佛教界中的重要人物,研究小組認為他曾受朱元璋託孤保護建文帝。  神秘的潔庵禪師,在「保皇」期間,終究暴露了行跡,最終的下落成謎。
  • 建文帝去了哪裡,為何朱棣窮搜天下依舊沒有找到他?
    明代歷史上的最大謎案,莫過於建文帝的下落問題。建文帝名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明代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他依靠方孝孺等文臣儒士,推行寬仁之政,採取削藩舉措,但被其叔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所推翻。在燕師進入南京時,皇宮中燃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終。
  • 建文帝下落之謎終於揭開?學者:雲南大山上寺廟,成為最終藏身地
    有學者認為,雲南大山上的寺廟就是建文帝的最終藏身地。 第二任皇帝僅在位四年,建文帝下落成謎 作為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登基之路也走得十分坎坷。 在當時,原本應當由其父親朱標繼位。要到朱允炆競爭皇位時,也該是幾十年後了。怎料朱標早逝,朱元璋在猶豫由兒子還是孫子繼位後,最終還是敲定了朱允炆。
  • 貴州老農自稱建文帝後代,專家:不可能,拿出一枚印章後專家呆住
    雖然史書記載的是建文帝焚於火海,但是火海中的屍體面目全非,壓根辨認不出究竟是誰,所以600多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一個謎。有人說他趁亂走密道逃往海外,有人說他來到了川黔一帶,甚至有人說建文帝逃到了貴州高峰山萬華禪院,在那兒留下了很多遺蹟。
  • 建文帝為何歸葬穹窿山
    建文帝到黃溪史仲彬家後,居住在清遠軒。較形象地反映出年僅27歲,已成流亡皇帝的無奈心境。很快,朱棣的追捕網便四面撒開,且越拉越緊。蘇州府也接到命令,迅速查找史仲彬的蹤跡。蘇州府吳江縣丞鞏德奉令到史家査訪,例行公事地問史仲彬:「聞建文帝在君家?」史乾脆回道:「未也」。不曉鞏德真未察覺,還是動了惻隱之心網開一面,最後微哂而去。
  • 老人自稱是建文帝的後人,專家:經不住推敲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建文帝在流亡的傳說,而近年來,湖北武昌有位八旬老人,名字叫讓慶光,他聲稱自己是建文帝的後代,並拿出了關於建文帝下落之謎的證據,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 歷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後到底去哪裡了?
    等到火勢撲滅後,從起火現場找到了兩具屍體,燕王讓負責帝後起居的太監們前來認屍,都說這是建文帝和皇后的屍體,過了幾天朱棣就將他們安葬了。但是至於是不是真的燒死了,朱棣也很質疑,只是需要理由來堵住悠悠眾口,建文帝死了最好,他就無需顧慮什麼,於是也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當然也要表演自己如何憂傷。只是當時的人們都普遍覺得建文帝還沒死。有人說南京城有地道,朱允炆已經通過地道逃出去了,死的只是替身。
  • 福建寺廟收藏明朝袈裟,繡有五爪金龍,建文帝消失之謎終於找到?
    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並不是朱元璋欽點的皇位繼承者,他之所以成為皇帝源於一次皇室政變——靖難之役。在此次政變中建文帝下落不明,一度成為歷史中的謎題。1398年,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然而,朱棣繼位後剷除了忠於建文帝的一些大臣,但卻始終不見朱允炆的蹤影,原來在朱棣進京後南京城內的皇宮便起了火,建文帝則在這一場大火中失蹤。一直以來,對於朱允炆去哪兒的說法史學家爭論了600年,有人說朱允炆或許已經葬身火海,也有說朱允炆趁亂逃走,到了某處隱居,但究竟去哪兒了,沒有一個人說得清。
  • 建文帝如果不自焚,就在皇宮坐著,朱棣敢殺他嗎?
    朱棣當然不敢明目張胆殺死建文帝,殺死建文帝朱棣就坐實了亂臣賊子罵名。但是朱棣決定揮師南下的那一刻就決心奪取皇位了,所以建文帝是活還是死朱棣都有辦法讓自己當上皇帝。那麼假設建文帝沒有死朱棣接下來會如何做呢?
  • 因朱元璋苦求,張三丰為建文帝解難,永樂帝尋他13年另有隱情
    張三丰道成下山雲遊,在世間與許多人結緣。在明朝苦尋他的十幾位帝王中,他與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也稱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的緣分最深,因果糾纏最多。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皇太孫,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繼位僅四年便被燕王朱棣起兵奪位,在「靖難之役」失蹤,成為歷史懸案。
  • 六百年前 建文帝逃到江油藏王寨(組圖)
    那麼,他究竟是中國歷史上223位帝王中的哪一位,華夏之廣,他為什麼偏偏要隱藏在這川北地區的萬山叢林中?  近些年,筆者通過查閱古籍,實地採訪,確認古時藏匿於江油市藏王寨山上的「王」,系明代建文年間(1399-1402 年)當過四年皇帝的明惠帝(又稱建文帝)朱允炆。
  • 廣西上思巨石棺與帝陵異曲同工 墓主疑似建文帝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發生在600多年前明朝的那場「靖難之役」,明太祖之孫史稱「建文帝」的朱允炆因實行「削藩」政策引起其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叛。建文帝在位四年後便被推翻,從此不知所終。數百年來,歷史學家們都在苦苦尋覓,至今沒有一個結果,這成了明朝史上一大謎案。  橫縣《橫州志》及《徐霞客遊記》有關建文帝曾「住持」於橫縣的「佛壽寺」十五年後,「恐有覺,復遁去」的記載。
  • 建文帝原本有著很好的優勢,「三坑」臣子李景隆是如何坑建文帝的
    人物介紹 : 李景隆介紹的理由: 不在於他為建文帝做過什麼,而在於他為朱棣做過什麼特長:坑,坑爹,坑皇帝,坑隊友,就叫他「三坑」吧職業: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和這個建文帝是親戚,他原本過這著他過花花公子的生活,無非就是多浪費點國家的糧食而已。可上天,就是不讓他那麼的寂寞,朱棣(建文帝的叔叔)造起了建文帝的反了。朱棣造反了,這個朱棣,李景隆也是認識的,從小孩一起玩過了,可惜,他是不了解朱棣的,而朱棣卻對他很是了解。
  • 福建文物局稱寧德古墓並非明朝建文帝之墓(圖)
    他提出了初步設想,認為與建文帝有關。但這只是供探討研究,並沒有論定。沒想到,此話一出,竟然引發了近一年的紛爭。  通過實地考察,考古專家發現此墓已起碼被盜3次以上,整個墓室空空如也。為找到「建文帝墓」一說的新證據,當地成立了「建文帝研究小組」。隨後,寧德不斷爆出尋找到建文帝在當地留下蛛絲馬跡的諸多文物。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被任命為詩講學士,也就和現代的顧問差不多,皇帝有不懂的都會向他詢問,所以方孝孺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但你看看他都做了什麼!這也是建文帝為什麼下臺那麼快,臣子不信,百姓不信,但是建文帝信了,結果所有人失望了,這絕對是導火索之一。
  • 建文帝朱允炆失蹤後,明成祖朱棣是怎麼樣對待他妻兒的?
    很大可能性在明成祖斂葬「疑似」建文帝與馬皇后遺骸時,這些女子都被逼殉葬了……畢竟明初皇帝正常死亡後,沒有生育的後宮妃嬪還有那麼多被逼殉葬的,更別說是建文帝的側室了。明成祖連建文帝的江山都搶了,難道還花大錢養著這些女人嗎?再者,明王朝後來的官方檔案、史料中沒有再提到過這些女人。很顯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逼殉葬了,不是嗎?
  • 明朝建文帝蹤跡「永州說」出來最晚但材料最硬
    全國先後有100多個地方宣稱建文帝曾經去過,蹤跡「永州說」是近幾年來比較受關注的提法——  建文帝蹤跡永州有新證  本報記者 李國斌  有「明史第一謎案」之稱的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一直受到史學界關注。
  • 建文帝下落之謎望在永州破解 - 今日要聞 - 湖南日報網 - 華聲在線
    建文帝下落之謎望在永州破解  ——訪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  本報記者 李國斌  「之前關於建文帝下落的100多種說法都被推翻了,而『永州說』提出的很多論據,儘管還有疑惑,但是值得深挖下去。」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商傳在永州新田縣考察建文帝蹤跡時說。  因在《百家講壇》主講《永樂大帝》,商傳被廣大觀眾熟知。12月15日至17日,商傳帶領的中國明史學會專家團隊,對新田縣與建文帝有關的遺蹟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  朱元璋之孫朱允炆在挑戰其權威的「靖難之役」中,被其叔叔朱棣擊敗,最終下落不明。探尋建文帝下落,成為明史迴避不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