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丨踐約茶馬古道

2021-02-14 香落塵外

前行路上,牽馬的老人用帶著濃濃納西語的普通話介紹沿途的風景。老人很瘦,牽著馬韁繩徐徐前行,背影有種難掩的伶仃。他除了間或說出途徑名稱,就是跟馬說話。開始,因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安全防護上,完全無暇顧及風景,更別說抽出手來拍照。

走過一段平整寬敞的水泥路後,進入茶馬古道遺址。茶馬古道,兩條逼仄的水泥或石頭路作為馬行道,夾出一個鬆軟的泥土溝。路很窄又硬,馬蹄踩在上面發出「嘚嘚嘚」的聲音,像穿高跟鞋走羊腸小道,出於生命本能的安全顧慮,心緊縮起來。這個時候,慢慢覓得一些玄機,懂得調節踩踏馬鐙的力度來維持身體的相對平衡。越到後面,道路變得越發難行,多是坡道,馬負重前行,發出「呼哧呼哧」的喘息,我禁不住生出惻隱之心。為了減輕馬的負荷,身體自然前傾,幾近匍匐在馬背上。此時此刻,馬似乎並非自己的坐騎,也無法享受茶馬古道騎行的樂趣,馬成了患難與共的手足,我與它同舟共濟。我相信這種惻隱之心的力量傳遞,馬能夠感受到。

馬道難,馬蹄偶爾打滑,發出清脆的響聲,越發險象環生,也深深體會到跑馬幫生涯的艱辛。從前馬幫走江湖,攜帶著商品長途跋涉,攜帶的貨物遠比現在沉重。「窮走夷方」,馬幫勞心勞力,離家別親,風餐露宿,逾年難歸。途中不僅要與殘酷的自然環境抗爭,還要面對土匪的騷擾,馬幫那種充滿冒險精神又充滿傳奇色彩的職業,生存環境實在沒有半點浪漫可言。

穿過一片樹幹黝黑的原始森林,再爬上幾個陡坡,在林子一片開闊地停下,老人說這是本次茶馬古道線路的終點,可以下馬來休息,拍拍照。

我抓緊馬鞍,小心翼翼抬起右腿繞過馬背,跳下馬來。因著裝不是那麼相宜,靈活度稍有欠缺。

下馬來,老人將馬牽到林子邊休息,隨即就有一個納西族老人手提蠶豆兜售,說馬匹辛苦了,買點糧食餵馬吧!言辭間的體恤和憐惜,可謂至情至性。我回頭看了一眼馬,實在沒做好餵馬的準備,於是搖了搖頭。

樹林邊,有一個柵欄,上面寫著茶馬古道的起源和通道,有幾張茶馬古道上馬幫隊伍前行的黑白照片。

另一邊,一根燒焦的木頭後面生著一堆篝火,幾根鐵棍焊接起簡易的鐵架子,上面坐著兩隻壺身燒得黑乎乎的鋁壺,旁邊放著一口鍋。壺很陳舊,壺鈕和壺梁已經壞掉,用鐵絲繞成提環代替壺梁,壺身壺蓋布滿厚厚一層菸灰,火苗子舔舐著鍋底。旁邊兩位納西族老人,衣著很樸素,戴黑帽子,坐在那裡聊天,時而用火鉗往灶裡添些柴火,有說有笑,很是清閒。

相關焦點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西雙版納境內的茶馬古道約100公裡,大部分位於原始密林中,古道寬1-1.5米,由當時官府和當地茶莊共同投資修建,採用山中的青石砌成路面,危險路段用條石築基,還建有防止土石坍塌的石壁。在易武繁盛時期,出了滇藏之間的這條開闢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茶馬古道外,茶商還開闢了一條從易武到寮國、轉越南、走南洋的「茶馬道」。清代末年,隨著茶葉貿易的式微,易武的茶馬古道逐漸被亂草所湮沒,只有古道上光滑的青石板記錄了當年的輝煌。
  •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 茶馬古道位置分享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我的俠客茶馬古道位置分享,可能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那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茶馬古道位置】 茶馬古道是屬於大理的一個地方,就是在大理的主線任務中出現過,如果玩家們想要尋找這個地方的話,應該下一步就是需要開啟大理的主線任務了。
  • 光明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茶馬古道尋古--文化--人民網
    湖南省安化縣的茶馬古道蜿蜒在梅山群嶺中,主要的兩條路線都在安化田莊鄉出發,一條經姚江、益陽、從資江到境外,另一條經洞市、新化到大西北,最遠至俄羅斯。歲月悠久、道路漫長,茶馬古道上演繹了多少故事,引來人們紛至尋訪。
  • 重走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 古人智慧的修築維護茶馬古道的修築維護非常能夠體現古人的智慧,反映歷史上西南地區人民善於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智慧。普洱景東的茶馬古道;有的段落不便於翻山,就直接在巖體上開鑿通道,如四川涼山雅礱江段、雲南怒江翁裡段等。
  •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 茶馬古道位置一覽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如何找到,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們會發現很多物品都是比較難以獲取的,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又分布在遊戲中的各個地方,茶馬古就是其中的一種,很多玩家們也不知道該去什麼地方尋找它
  • 漫步|茶馬古道
    在四川雅安與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間,橫亙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壯麗、文化歷史最為厚重,以馬幫和人力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綠色走廊。
  • 西雙版納茶馬古道風景區
    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茶馬古道風景區是雲南省茶文化、茶科技、茶產品的重要窗口,集觀光旅遊、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訓、良種繁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園區。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
  • 失落的茶馬古道
    而雲南淵遠的歷史和文化長河中,茶馬古道又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很多外地的朋友,來到雲南,不免疑惑,為何每到一個地方,不論東西南北,都會提到茶馬古道,這些或新、或舊的古道遺蹟,孰真孰假?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甚至到達歐洲……時至今日,茶馬古道的繁華已經逐漸消逝在現代文明的洪流之中,但是,曾經的古道卻做為歷史的見證,保留了下來,而雲南,便是現今茶馬古道遺留最多,受茶馬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至今仍有少數落後山區沿襲著馬幫運輸的古老方式。
  • 茶馬古道——白嘟祺
    >文 / 普洱微生活網因為普洱茶的緣故,茶馬古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說思茅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斑鳩坡茶馬古道已有180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這條曾經的「茶鹽官道」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鳥語啾啾的森林中向北延伸,自然天成的大氧吧令人神往。
  • 「茶馬古道」學術概念創立30年 你了解茶馬古道嗎
    【「茶馬古道」學術概念創立30年 你了解茶馬古道嗎】12月19日上午,第二屆茶馬古道研究座談會在昆明舉行,旨在紀念「茶馬古道」學術概念創立30年、進一步推動中國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
  • 旅遊隨記: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在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分川藏線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雅安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大相嶺茶馬古道中修復完成的一段 四川省滎經縣從2020年年初開始啟動大相嶺茶馬古道修復項目,修復茶馬古道22.5公裡,改造民宿、古道書院、
  • 茶馬古道歷史簡談
    相信茶馬古道大家多多少少都聽到過,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它。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茶馬古道與雅安藏茶
    (古道背夫運茶遺留下的拐子窩) 茶馬古道是從「茶馬交易」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概念。其實它的內涵更多的是指邊茶貿易之道。一般所謂的茶馬古道實際上有兩條,一條線路從雲南普洱茶的原產地,即今天的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西行經大理、麗江等地進入西藏,再延伸到印度、尼泊爾等地。另一條就是從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等地進入西藏。在由兩條古道構成的川、滇、藏大三角地區的崇山峻岭之中,馬幫、犛牛、背夫,一千多年以來編織了西南地區與外界溝通的神秘古道。
  • 沒有「馬」的《川藏·茶馬古道》
    雅安,作為川藏茶馬古道上最為特殊和重要的地方,不僅是我國重要的邊茶產地,也是川藏茶馬古道最大的茶葉物資源頭。正是有了雅安源源不斷的邊茶供給,一千多年來,邊茶就像一條堅實的紐帶,把藏漢人民緊緊地連在一起。  「其中,川藏茶馬古道雅安至康定段是最艱辛的一段。」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 沙溪情懷 茶馬古道
    用永恆的黑白,來祭奠一場經典的沙溪古韻中難忘的茶馬古道之旅。穿越時空般緩緩而過玉津橋,童年的足跡由茶馬古道駛向遠方。無須顧忌更多溝壑的險阻,奢華只剩下遐想、憧憬。悠哉悠哉其修遠兮,天天真真灑灑脫脫。沒有顧及還未滋生思想的童年,天真無邪的攝取總能享受真實美景。那一切平凡真實的饋贈,是自然的流露與接納。
  • 世界文化遺產——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從唐宋到明清,完全依靠人和馬,人們用血肉之軀踩踏出一條以茶葉為主要商品的漫長古道,它既是商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通道。這,就是茶馬古道。2013 年 3 月 5 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