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初入港股打新的朋友,雖然大部分時候只需要看,但有些時候在看打新分析時,對於一些專業名詞還是有一些迷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麼今天開始偵探就會為大家分別解釋一些港股打新中常見名詞術語!
什麼是綠鞋
港股打新中籤率確實要比A股打新高上不少,但是港股打新是存在風險的。這一風險就是,首日上市的港股並不像A股那樣全都上漲。那麼,如何挑選一隻好的港股?最好是首日保你不跌的那種呢?——看是否有綠鞋機制!
綠鞋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護盤機制「,就是在承銷IPO的同時,某一個承銷商會擔任穩市商,來維護新股上市之後股價的穩定。「綠鞋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穩市商可以在低於IPO的價格大膽買入公司股票,因為在之後可以將股票以IPO的價格還給公司進行套利,從而人為創造買盤,拉高股價,達到「護盤」的效果。
從整個機制來說,執行的時間是上市後的30個自然日,一般來說,新股上市之日起30日內,承銷商可以擇機按同一發行價格比預定規模多發15%(一般在5%-15%之間)的股份。
綠鞋機制如何運作?
鑑於綠鞋機制的作用,綠鞋用於護盤的運作主要表現為:
1、新股大漲,行權賣出股票,平抑股價。
2、新股大跌,購買新股維穩,賺差價。
當股價下跌時:承銷商可決定是否進行「護盤」。若決定「護盤」,則承銷商將根據市場情況,以低於發行價的價格買入股票,最高可買入發行規模15%的份額。由於承銷商此前已通過以發行價售出15%的股份獲得了資金,此時則得以有資金買入股票進行「託市」。
最終,承銷商則將買入股票還予大股東,期間以更低股價買入而獲得的額外資金則成為承銷商的額外收入。在此情形下,綠鞋機制並未觸發行使,上市公司不需要增發股票。
當股價上漲時:承銷商不需要「護盤」,因股價高於發行價,也不會在市場上買入股票還給股東。此時承銷商則可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也稱為行使「綠鞋機制」,使上市公司增發總發行規模小於或等於15%的股票,還予大股東。在此情形下,綠鞋機制觸發行使,最終結果則是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中增發了≤15%的股票。
綠鞋機制對於打新有哪些作用?
在「綠鞋機制」中,各個玩家會產生一個共贏的局面。
1、作為承銷商
有機會多賣15%股份,賣的越多,承銷費就越多。
2、超額配售的投資人
股票漲過發行價,可以以發行價買入,當股票跌破發行價,則以更低的價格在市場直接買入,這比直接發行價認購更有利
3、發行人
當股價發行後上漲,可以以發行價增發15%,當股票下跌則沒有任何損失。相當於股票定價高了就少賣點股票,股票定價低了就以較低的價格多賣點股份給投資者。
4、而對於我們普通打新投資者來說,綠鞋機制也有不小的意義:在新股上市後,主承銷商更希望的還是股價大漲,因為股價大漲主承銷商可以行權賣出多餘的15%股票賺取承銷費,而二級市場也就多了15%的股票可以購買;如果股價大跌,主承銷商就會購買股票維穩。因此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套利機會,在有綠鞋機制的新股中,如果上市首日破發,因為有綠鞋機制,主承銷商也會進行購買股票穩定股價,大概率會拉升至發行價以上,而這時也是散戶們最佳的脫手賣出股票的時機,從而減少損失。
所以通過綠鞋機制,所有參與IPO的投資者,無論是基石和錨定,還是機構配售和散戶打新,都可以通過「綠鞋機制」享受更加穩定的後市表現和更加可觀的投資收益。
但是,偵探最後要提醒一下,大家也不能迷信有綠鞋的新股一定能漲,畢竟在規模上,綠鞋只允許了15%的額外發行規模。如果將這15%的股票視作承銷商進行「護盤」的彈藥,若彈藥打完了,承銷商與上市公司同樣不能阻止股價的下跌。只是在同等條件下,新股有綠鞋總比沒有綠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