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溫州的學區房熱,還在持續。
微信裡、酒桌上總是少不了學區的討論。只是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所學校,實驗六中、南浦實驗、二中、十二中、二十七中,似乎所有人都要擠進去。
經過近幾年,學區房的大量交易,學生的集中就讀後,頭部學校的教室數量已不堪重負。只能一邊發布紅色預警,採用分流的方案,控制每年的入學人數,一邊想盡辦法擴充校舍。
比如,實驗六中,今年暫借了二職(原九中)校舍,擴充了本部的規模,大大緩解了入學壓力,也使得今年所有新生得以全部入學。南浦實驗,在本月選址原市管道燃氣有限公司進行擴建,總用地面積約4001㎡,相信能大大緩解分流壓力。
實驗中學 新校區(原二職校舍)
除此之外,那些沒有紅色預警,且排名靠前的學校,則出現了班級數量快速增加的現象。
02
比如今年大熱的十二中,班級數量增加就尤為明顯。
據了解,今年十二中初一新生達到21個班級,而初二、初三各只有16個班級,這一屆足足增加了5個班級。十二中新生21個班的規模,已和南浦實驗相當,只比實驗六中少3個班級。
新生班級能有如此數量的增加,可能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和校區規模較大有關。十二中所在學院路校區,原是溫州大學的校區,後來成為十二中、外國語、第二實驗(原十三中)三所學校共同使用的校區。目前外國語、第二實驗(原十三中)都已遷出,所以十二中的校舍才能有如此餘地,承接這麼多突然增加的學生。如果換做其他學校,恐怕是難以做到的。
其次,還和十二中的學區覆蓋廣,且就讀政策較為友好有關(報名截止時間前,在學區內購入20平方以上的房子,並完成戶口遷入,即可當年就讀)。
十二中學區範圍:
東:車站大道單號(錦繡路口始至學院路口止)-學院中路雙號(惠民路止)-惠民路單號(學院中路至黎明中路);
南:錦繡路雙號(車站大道至飛霞南路口,加橋兒頭住宅區、含錦繡路單號709號至1053號);
西:飛霞南路雙號(錦繡路至馬鞍池東路口)-大南路雙號;
北:黎明中路單號(惠民路口始)-黎明西路-人民東路單號;
十二中劃區示意圖
最後,是性價比因素。當前「浦小十二中」40-60㎡小面積的價格,大約是28000-30000元/㎡。「南浦實驗」40-60㎡小面積的價格,大約是35000-45000元/㎡。「廣小六中」40-60㎡小面積的價格,大約是69000-85000元/㎡,另有面積更小的房源,單價還要更高一些。
可以看到,三個學區形成了明顯的價格梯隊。這是市場對於「學校綜合成績/學區房價格」性價比的博弈結果。
學區之間是存在替代關係的。如果學校綜合成績不變,學區房價格超過一定範圍,需求就會向性價比更好的學區轉移,這也是十二中班級增加的原因之一。
廣小六中/十二中於11月26日截圖 南浦實驗於11月8日截圖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會問,那些普通學校現在是什麼情況?
有趣的是,普通的學校的班級規模和班級數並沒有下降。比如三中,初一初二都是8個班級,班級人數也穩定在33-36之間,四中也是相似的情況。
這就奇怪了,頭部學校班級數和人數都在增加,普通學校班級數和人數基本沒下降,那這些增量學生哪裡來?
肯定不是因為出生人口增多,導致的本地學生增多。猜測,這些增量可能來自,比如龍灣區、甌海區,以及周邊區縣買學區房到鹿城讀書的學生。
03
基於以上的現象,似乎可以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學生向頭部學校湧入的趨勢明顯,第一梯隊紅色預警持續,第二梯隊如十二中,學生數量增加。這說明鹿城頭部學校持續受到家長追捧,買家源源不斷的湧入,給學區房市場帶來支撐。
雖然有支撐,但是從房價上看,今年下半年學區房整體趨穩,除了7月時候十二中學區房瘋了一波(目前虛高的價格已有所回落),實驗六中,南浦實驗基本處於橫盤階段,只是偶爾有小幅升降,再沒有出現去年及上半年的飆升行情。可以說,學區房目前正處交易量正常,價格穩定的階段。
其次是,十二中班級的快速增加,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市場有真實讀書需求的購房者在買入,而不是像傳聞中所說的在「擊鼓傳花」。這是個好現象,說明這些人買房是用來讀書的,而是不是囤積房源,待價而沽。
當然,市場肯定不是有單一需求的買家組成,如資產配置的、魚龍混珠的肯定會有一部分。只要主體是有真實需求的買家組成,那就是健康的市場。
目前,不僅是十二中,其他第二梯隊學校的學生數量也有增加,不過數據沒有那麼明顯。
這樣看來,紅色預警政策似乎正在發揮作用,實驗六中、南浦實驗、二中,入學的不確定性,讓一部分家長選擇了第二梯隊,這是今年第二梯隊學生增加的原因之一。
如果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可能會給學校帶來不錯的生源,或許會有因此異軍突起的學校出現。
04
回看近兩年的學區房市場,已有了許多積極的變化。
大家不再只盯著實驗六中,而有了更多選擇,有人選了南浦實驗,有人選了二中。並且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第二梯隊,比如十二中、二十七中。還有人將目光投向新建的分校以及私立學校。
學區房正從之前的眾星捧月,向百家爭鳴發展。加上今後不再公布中考成績排名,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大家覺得,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頭部中學,是好還是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