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壹
前幾日,市教育局局長鄭建海接聽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主要就教育問題回答市民提問。 過程中有位市民打進熱線,稱自己在2019年購買了南浦中學學區房,但今年報名時卻被學校告知「入學名額已滿,孩子將被分流到其它學校就讀」,該市民表示這樣的規定不合情理。 出於三校「20-60平小面積入學等三年,60平以上大面積有名額可當年入學」的規定,我們推測該市民買的是60平以上的大面積,這樣一套南浦中學學區房目前市值至少也得200萬。為何家長斥資數百萬的學區房,最後孩子卻落得「無書可讀」的境地? 早在2018年年底,溫州市教育局就發布了溫州市第二中學、溫州市實驗中學和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三所學校的「招生預警」,具體內容如下:
圖源:溫州教育網
也就是說,預警期間內假設南浦中學今年計劃招1000個學生,而你恰巧房屋所有權證取得時間排在第1001位,甭管是幾百萬、幾千萬買的學區房,都會被分流到周邊學校。 熱線諮詢的家長可能在購房時忽視了官方發布的招生預警,或是抱著「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心態希望去賭一把,不管哪種理由只能說家長「心太大」。 既然官方已經多次發布預警公告,身為家長確實應該為此做足功課,若是稀裡糊塗買了學區房,轉手幾萬稅費事小,最關鍵的是在七月份的節骨眼才知道上不了心儀的學校,耽誤孩子上學事大。
圖源:潑辣有圖
NO. 2|貳
然而針對官網上「明明白白」的招生預警,家長們對教育局又延伸出了新的疑問:
《2019-2021年秋季入學預警公告》對於2019-2021這三年入學的規定清晰明了,那麼2021年之後的入學規則是怎樣的?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2022年上學的孩子現在買學區房還來得及嗎?
就此問題有市民在溫州市網絡問政平臺上發聲,希望市教育局可以對招生紅色預警做全面深入的公開解讀。
雖然部分公告中有提到「已發布預警但未解除或變更的學校,原預警信息持續有效」,但由於官方對2021年之後的入學規則並未做過多解釋,導致普通市民甚至專做學區房的中介都有對政策產生誤解的情況,「仍有大量市民在不理解或在中介的誤導下已購置或準備購置房產用於2022年入學上述三校」。(信息來源溫州市網絡問政平臺)
其實在前天的市教育局局長線上答市民問裡就有提到,預計近幾年南浦小學的生源仍會維持在紅色預警水平。
雖然溫州官方沒有對各小學進行排名,但民間一般認為南浦小學無法排進廣場路實驗小學、瓦市小學、建設小學等「第一梯隊」的名列。南浦小學「紅色預警」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看中南浦大部分學區房可享受「九年一貫制」的便利,無需為了幼升小、小升初而頻繁更換房子,可以說「第一梯隊」的南浦中學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第二梯隊」南浦小學的火熱。
紅線:南浦中學學區範圍
因此如果說南浦小學在今後幾年內都會維持「紅色預警」,那麼基本坐實2021年後南浦中學也將面臨類似的境遇。在2021年後家中有適齡兒童的家庭,購買有招生預警學校的學區房可得在心裡多掂量掂量。
聊完南浦中學,我們再來說說六中的分流情況。南浦中學的家長是因為孩子讀不上書而心急如焚,六中的家長則是因為孩子讀得上書而「怒火中燒」,這是怎麼回事?
NO. 3|叄
上周六晚圈哥得到消息,六中初三學生家長召開家長會,濃縮核心內容就一句話:「六中從今年起租用九中部分教學場地進行授課,本屆九年級學生將搬到九中就讀,仍由原六中教師擔任授課。」
六中突然發布消息稱租用它校教室授課,言外之意就是本校教學場地緊張,已經無法同時承受三個年級段的學生就學。
雖然我們知道六中近些年報名入學的生源能輕鬆超過計劃招生規模,但今年在招生預警的控制下,照理說六中不應該出現學生數量「超標」的情況,更別說讓面對中考壓力的畢業班學生搬遷至另一個陌生的校園。
多方了解後得知,六中今年對初一報名新生「照單全收」導致全校學生數量超額,校舍、教室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而決定讓初三學生搬遷至九中就學。
此消息一出,六中畢業班的家長群瞬間「炸鍋」,中介收到接二連三尋租九中邊「陪讀房」的電話。
當然,家長們除了租房的焦慮,更多的情緒應該是憤怒,大部分家長認為學校的決定嚴重侵害了初三學生的利益,
圈哥在問政平臺上總結了家長的幾點問題與訴求。
①學校為何在有教育局明確招生預警規定的情況下,對初一新生進行超負荷接收?
②六中往年的校區分配模式是初一初二段於總校上課,初三段統一於西區備戰中考,為何今年把西區騰出給初二,讓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搬遷至九中?
③為何在前期未經過初三家長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決定讓初三學生更換教學場地?
通過百度地圖測算,六中與九中即使步行走距離相對較短的小路過,也需要1.1公裡,步行時間約16分鐘,公車則是需要17分鐘。
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讀書,會選擇買一套小面積學區房獲得入學名額,再額外租一套附近的房子用來陪讀。
現在這些學生到九中就讀,會消耗更多的上下學時間,對初三學生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即使只有兩公裡不到的距離,家長也不會願意孩子吃這個「虧」。
再者兩所學校都處於溫州鬧市區,高峰期路上車流量、人流量都較大,從六中步行去九中會經過華蓋山山洞,更長距離的往返不利於學生出行安全。並且九中還緊臨環城東路,相對會嘈雜一些,六中西區外部環境更加安靜。
更重要的是,對於初三考生而言,他們已經習慣了六中的教學環境,搬遷至九中很有可能打斷學生學習的連貫性、適應性,初三學生更需要穩定的環境,而不是花費額外的時間、精力去熟悉新的校園。
針對這些問題,家長也相應的提出了自己的訴求:
①學校應公開今年招生爆表的原因,以及轄區生、非轄區生具體比例與人數。
②現在招生結果無法逆轉,但不應讓衝刺中考的初三生來承擔「超標招生」的後果。
③要求學校恢復畢業班西區的學習場地,反對初三畢業生遷至九中。
目前溫州市網絡問政平臺區教育局官方也已做出相應回應,希望該事件可以得到妥善解決。
寫在最後
2020年至今學區房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從疫情之後價格的屹立不倒、不降反升,到6、7月進入旺季稍顯疲軟,緊接著中考後「流言」滿天飛導致南浦中學、12中價格猛漲,最後是現在「分流政策」引發家長圈軒然大波。
我們不可否認高價學區房的「存在即合理」,二手房市場有著根據市場需求定價的屬性。但教育也確實成為壓在一個個家庭頭上的大山,含「金」量越來越高。
身為茫茫溫州人中的一員,只希望溫州能出現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創造出一個或兩個拔尖的學校去跑在前面,而是要讓整個城市的教育氛圍、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讓溫州的教育釋放更耀眼的光芒,來證明這座城市的能量。